专访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探索设计教育新模式

专访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探索设计教育新模式

“跨媒介合作创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项目中,芭蕾舞者和汉唐舞者的标志姿态和精彩瞬间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应妮)如何通过跨学科共创、校企联动、校地合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湾区优势,探索新的设计教育模式?如何在今天为“未来”做出恰切的设计?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在建院两周年之际,以“未来驿站”成果展的形式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学院在探索设计教育新模式上的思考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

掌舵今日美术馆十年,转身投入教育领域,高鹏坦言深受北师大校训的感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个很高的理想和准则。

特聘教授叶锦添与学生讨论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供图

“做馆长的时候,公众来问我们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作品到底什么意思,或者值多少钱?很多人对艺术价值的判断来自拍卖行或者一些商业机构对作品几千万几亿的估值或成交价。而对艺术品的不理解、对艺术史的不了解,其实很大程度是由于美育教育的缺失,在义务教育阶段常被忽视的就是美术、音乐这些‘不考试’的课。我突然意识到做了十年美术馆只是呈现了艺术和文化的结果,而它的整个培养过程才更重要。” 高鹏说。

在他看来,北师大既有全面的通识教育,也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专业优势学科,可依托北师大的综合性优势,不断优化现在的基础艺术教育。“北师大是种子教育,我觉得没理由拒绝这份邀请。这是我从美术馆领域进入到基础艺术教育领域的最根本原因。”

如何为“未来”而设计?如何解决教学和实践容易脱轨的问题?

高鹏说,我们所探索的“未来设计”,是面向学生毕业四年、七年之后的社会和生活,他们从入学那一天起就需要思考未来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子?那时需要什么样的设计?“设计和教育都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希望学生在读书期间就有一个未来的视野,能够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今天。艺术与科学从本质上都是探寻真理和秩序,而设计就是当下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重要手段。”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通用学生装及美育服设计项目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供图

他介绍,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基于三个研究方向(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艺术与科技,设计与教育),跨界融合包括经济学、文学、工学、心理学、教育学在内的现有学科门类,与国内外不同高校和社会团体合作共创,通过不同阶段的调研、讨论、分析、设计、创作,产出面向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系列跨学科合作成果。

其中,学院的项目式学习(PBL)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解决真实问题,让教学和实践互相促进。过去一年,学院向院内硕士研究生发布十余项PBL设计项目,如箭牌家居集团新品牌战略咨询项目、美克美家温莎椅跨界设计项目、2025年未来家居趋势报告研究等。经过学术导师+企业导师辅导教学,学院师生陆续产出成果,面向社会正式发布并落地。

高鹏表示,设计与产业密不可分, PBL实践项目遵循“企业出题+真题真做+双向指导”的人才培养路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中,与企业一同解决真实问题,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紧扣社会需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在艺术与科技方面,“INSIGHTS/视界”项目基于响应式超快纳米光子生物检测芯片的开发,围绕“艺术与科技”跨学科融合开展科学产品设计,如用于核酸提取的指尖芯片、仿生检测芯片设计等。

“跨媒介合作创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项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将为音乐创作人和舞蹈创作者提供全新的合作创作模式。项目合作伙伴来自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机媒体艺术学域,类似这样的跨学科共创,有助于促进北师大设计学科发展、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供图

而设计与教育将是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发展的重要命题。学院基于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发挥师范类院校特色,探索通过设计教育专业方向来推动中小学跨学科融通教育,开展多项PBL设计教育项目。

例如,“设计思维”课程和“甲骨文明活化”课程是学院师生针对小学第二课堂研发的设计美育系列课程。其中,“设计思维”课程已落地珠海高新区金凤小学,课程包含全套教学方案设计,如大纲、课件、教具、课程材料等。金凤小学美术教师代京男认为,项目课程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设计趣味和价值。

未来设计学院选择落地北师大珠海校区,对此高鹏表示,设计需要跟产业实际高度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离产业链接最近的地方,大湾区的制造型企业数量多、种类全,它们也非常需要设计,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粤港澳大湾区有着非常高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学院做的很多设计,在这里都比较容易实现。”(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新疆巴音郭楞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