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松弛感”的教育,给孩子们带来这些改变→

有“松弛感”的教育,给孩子们带来这些改变→

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新优质学校建设,为普通学校提供变革路径。一起走进位于杨浦的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看看这里有“松弛感”的教育,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收获。

曾经性格偏执的孩子,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击球手”,和队友一起夺得全国联赛亚军;学习平平的孩子加入学校科创社团后,爱上了发明创造……

从“不起眼”到“闪闪发光”,这些少年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学校的“松弛感”教育,顺应每个学生的禀赋,尊重和肯定孩子的个性差异,助力每个孩子成长和蜕变。

关注学生差异,让每个孩子“被看见”

最近,上理工附小科技老师王子宜收到学生徐进发来的好消息——徐进即将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古海洋学攻读博士学位。本科就读于普通二本院校,在大三凭着自己的热爱和钻研发表SCI论文,如今继续深造……学生的努力成果,让王子宜感到惊喜之外,又觉得一切“有迹可循”。

“他特别爱提问,肯钻研、不服输。”10年前,王子宜作为学校OM社团指导老师,指导徐进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项目。那时候,徐进每次登台展示都非常投入,还是团队里的“智慧担当”。

说起孩子们的成长故事,老师、校长如数家珍。在他们眼中,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然而,当时间拨回到2006年,这所学校却是一番“严肃”的模样。校长丁利民是在这时初到学校。她回忆,当时“感觉老师们都被分数和升学禁锢住,老师教育观念滞后。”为了转变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学校提出“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

丁利民介绍,最初对于“差异”的探讨,是从性别教育课程理念开始的。当时,学生的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引发了老师们对男女生差异、“男孩问题”等的关注,并开始打造课程、研磨教学,形成了《男孩和女孩》《X和Y》《身体红绿灯》等一系列课程,并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至此,老师们对“差异”的思考也就此被打开,尝试着全纳性接受学生,在“不一样”的实践中读懂差异,看见和回应“每一个”真实需求。

开放式课程超市,为每个孩子修筑适合的“跑道”

在上理工附小有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棒球、网球、足球、篮球、击剑、射箭、冰壶……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每学期掌握一个体育运动项目。

可一所小学里开设十几门体育社团课,是否有必要?丁利民讲了这样两个故事:

学校击剑社团里有一名女孩,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并不起眼。然而,当她参加了学校刚刚成立的击剑社团,站在场地中间执剑在手的时候,就仿佛变了个人。这一社团课程不仅让她发现了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也帮她找回了自信,成为校园里的“小明星”。

小女孩的成长让丁利民更加坚定,要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团。“这些社团课程就像跑道,多一条跑道,就可能少一个沉默的孩子、多一个被看见的孩子。”

还有一次,学校篮球队的孩子们比赛回来垂头丧气,丁利民一问才知,由于孩子们感到裁判判罚不公而影响了发挥,最终输掉了比赛,甚至有孩子泪洒当场。

“体育比赛拿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每一次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于是,丁利民和带队老师总结探讨,趁这次机会给大家开展挫折教育,教会孩子们调整心态。“教育并不只发生在课堂上,或者说每一处都是教育发生的地方。”丁利民说,而这些自然而然发生的教育,也蕴含着孩子们面向未来需要的能力和素养。

琳琅满目的体育社团活动是学校丰富课程资源的一个缩影。上理工附小打造了开放式“课程超市”,自主拓展课程从2013年的60余门发展至今,储备量已达114门。内容包含体育健身、艺术语言、社会人文和科学技术四个版块,每个版块的课程都非常均衡——合唱、OM、机器人、戏剧、微电影、书画等等课程,都深受学生喜爱。其中,7门科目已由教师自主编制校本读本,4门科目升级为区域共享课程。

学校还用丰富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博物馆的资源,能与学校教育形成良好互补。于是,学校深入挖掘博物馆资源优势,为学生打造《博物馆奇妙旅》课程,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鼓励孩子们尝试、合作、探索……

此外,2008年起,学校在上海理工大学的支持下推出了“上理之星”评比。体育、艺术、科创、劳动……这些领域有所长的孩子,即便学习成绩不突出,也能站上领奖台。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艺术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出现在大家眼前,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找到自我方向。

教育,要使每一个人都拥有成长的力量

校园里,被看见的不只有学生,还有老师。丁利民校长经常会和老师们围坐一起,聊一聊教学中的“新思考”。

如今,对孩子们“差异”的关注,已经成为学校老师们共同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结合学生学情差异,从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出发,进行“差别化教学”,使每个学生发扬自我的长处。

学校还设计了课堂观察“工具”,即《“关注学情关注差异”课堂学习观察与评价量表》。评价量表从课堂温度、难易度、效度三个维度,形成学校课堂文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引导教师重视课堂学习环境的营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挑战高质量的学习。

“我愿意和哪些老师做朋友?”

“以下哪些老师很耐心,会倾听我们的想法。”

……

最近,学校的学生们收到一份调查问卷,其中的问题都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让老师们更加了解学生眼中的自己。

在丁利民看来,每个人都能“被看见”和“松弛感”教育,是这一校园独特的“性格”。未来,学校将继续回归生命本真,尊重“不一样”,使每一个人都拥有成长的力量,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来源:上海杨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四川雅安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