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了一晚上...

反思了一晚上...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昨天早上刷微博看到一则趣事,

林森还在易方达的时候说: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在大平台做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又这么大,收入也很高,是精英群体,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下我产品的基金吧评论,才知道我的收入里有一大半是‘精神损失费’”。

当时还觉得有趣,没想到晚上也陷入了深思。

有小伙伴留言,提到了明星基金经理净值回归的问题,询问是否能精准地提前挖出黑马基金经理。

今天就借机说说懒猫理解的“基金投资”,算是统一做个答复,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01

基金是什么?

回归初心,

我们买基金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是哪位基金经理帮我们管基金吗?不是的。不管是张三、李四管,还是阿猫阿狗管,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赚钱。

所以, 直面内心:我们买基金,第一关心的就是收益,收益越高越好。

但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由此衍生出我们不得不关心的第二个指标“回撤”,回撤越小,体验越好。

理想状态下,是那些“高收益、低回撤”的基金更吸引人,但这类基金毕竟少,而且你也不确定它会不会哪天突然就不行了,也不确定“不行”了之后会不会再崛起。

比如“金元顺安元启”,一代神基,已经牛了那么久,最近的表现就不是很让人满意。

更多,也更常见的还是那些“低收益、低回撤”、“高收益、高回撤”的基金。

我们以基金指数来代替: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成立以来年化收益13.01%,最大回撤是43.35%。

沪深300,把分红也算进去的话(300收益),成立以来年化收益9.82%,最大回撤是72.04%。

和它们相比,债基和货基要温柔的多。

债券基金,成立以来年化收益是4.64%,最大回撤是2.71%。

货基,没有回撤,但年化收益降到了3.05%。

所以,

基金是什么呢?

抛开债基、货基不谈,股票基金就是一个“年化收益10%+,但最大回撤30%+、50%+,甚至更高的产品”。

当你选择了股票基金后,不管愿不愿意,“30%、50%,甚至更大的回撤”,只要一直待在这个市场里,迟早会遇到。

02

黑马基金经理

黑马基金经理存在吗?

存在的,不少人还特别擅长挖黑马基金经理。

但能保证挖出来的都是“真 · 黑马”基金经理吗?

不能保证。

即使是真的黑马基金经理,业绩能持续多久呢?

也不确定。

所以, 找黑马基金经理就变成了一个“高赔率、低胜率”的事情,用极高的赔率去对抗投资过程中的极大不确定性。

就像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样,投100个项目,死90个也无所谓,只要剩下10个项目能赚大钱就可以,算的是总账,而不是每个项目的盈亏。

姑且不论我们普通人有没有这种杀伐决断的勇气,只算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 = 仓位 * 投资收益率

在90个项目血本无归的情况下,剩下的10个项目要获得10倍的收益才能回本,获得20倍的收益,算总收益的话才有100%。

所以,一级市场真的就比二级市场多赚很多钱吗?

并不一定,看单个项目的话,可能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但把很多项目放在一起看,收益率就没那么高了。

同理,

买“还没有跑出来的黑马基金经理”真的就能比“买已经跑出来的白马基金经理”多赚很多钱吗?

也不一定的。

还要看你买了多少,仓位轻的话,其实也赚不了几个钱,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骄傲,“看,老子NB,这只基金买入后涨了xxx...”

当然,这么说不是要贬低“找黑马基金经理”的打法。

而是说,这种打法是进阶打法,进入门槛高,对专业知识、投资者心态的要求也很高,选择这种方法之前,要先考虑下适不适合自己。

就懒猫目前的认知来说,“黑马”的打法,大部分人是玩不转的,懒猫也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03

我们要怎么做?

再次回归初心,说说投资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一个基本现象:

(1)赚认知差的钱,还是赚信息差的钱

这里借用交银刘鹏的解释,

他说,

“喜欢信息公开透明的公司,这种公司跟踪起来不累,大家比拼的是对公开信息的解读,赚的是认知差的钱。

一些信息不透明的公司,对公司的了解主要来自和管理层的沟通,里面会有各种风险,赚的是信息差的钱。

两相比较, 信息差是不可持续的,认知差才是可积累的,所以他追求的是认知差,而不是信息差。”

(2)基民的真实收益

富国、交银、景顺长城曾搞过一个调查,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注意哦,那时市场还在高位),三家大厂的所有个人客户中,只有一半的人获得了正收益,而这些获得了正收益的客户中又有一半人收益不超过10%,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由此,可以说说懒猫理解的最简单、应该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基金赚钱方法了。(一家之言,欢迎扔板砖~):

(1)都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如果说“市场平均认知 = 市场平均收益”的话,那大部分人对市场的认知都不及格。

(2)在大部分人对市场认知不及格的环境中,是提高自己的认知,赚认知差的钱容易,确定性高呢?还是找黑马,赚信息差的钱容易、确定性高呢?毫无疑问是前者。

(当然,能大批量挖掘黑马基金经理的人,本身除了具备信息差优势外,也肯定有认知差优势。只不过这种认知差是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认知,普通人没达到这种认知之前,找黑马更依赖的其实是信息差)

至于大部分人的认知差体现在哪?

其实就是老生常谈的那几个:长期投资、分散投资、不要追涨杀跌...

不少人估计耳朵都听的起茧子了,但夜深人静时,其实不妨扪心自问一下:真的做到了吗?

大道理都知道,但知易行难,做到知行合一后,其实也就达到了市场平均认知,大概率也能赚到市场平均收益。

(3)最后算是懒猫的私心话,

其实我一直觉得股票比基金可研究的维度更多,操作上也会更灵活。

比如看好房地产,那几个央企龙头大概率是比地产ETF更好的选择。

再比如,找未来可能上涨的股票,可以从宏观、行业、财务、估值、资金等角度入手,这是一套成熟的分析体系,研究员也是这么做的。

但基金可分析的维度就少了,未来哪只基金可能上涨呢?

要么退回股票层面,先找可能跑出来的行业或风口,然后顺着这个线索找基金。

要么就是挖黑马,找那些可能爆发的基金经理,但刚刚说过了,这其实是个“低胜率、高赔率”的强博弈行为,而且低胜率是真的,高赔率还不一定,最后还可能变成一个“低胜率、低赔率”的行为。

那为什么还坚守基金,而不选择股票呢?

基金,解决了认知差,大概率就可以赚到市场平均收益了,信息差由基金经理解决。

股票,认知差之外,还需要自己解决信息差的问题,比如跟踪宏观、行业数据,看券商研报...

这也是一个辛苦活,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做支撑,解决起来更麻烦,由此延伸出了另一个话题—— “弱者心态”。

既然选择了基金,其实就已经从心理层面承认自己是弱者了,那又何必参与那些“强者心态”的强博弈行为呢。

市场上的钱是赚不完的,赚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钱更容易、更安心,也更容易落袋为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阅读

【明星基金经理】 张坤 | 傅鹏博 |朱少醒 |刘彦春 |谢治宇 |张清华 |杨浩 |王崇 |何帅 | 程洲 |周蔚文 |萧楠 |林英睿 |杜洋 | 范妍 | 丘栋荣 | 李崟 | 聂世林 | 周海栋 | 金梓才 | 缪玮彬 | 刘涛 | 姜诚 | 张翼飞 | 于洋 | 刘畅畅 | 杨金金 | 韩创 | 张宇帆 | 王斌 | 李进 | 刘晓 | 饶刚 | 万民远 | 董辰 | 高兵 | 刘自强 | 陆彬 | 沈楠 | 朱红裕

【基金筛选清单】市场风格( 一 、二) | 深度价值 | 质量(成长值) | 积极成长 | 均衡派 | 轮动派 | 寻找黑马 | 纯债基金 | 指数增强基金 | 回撤小的基金 | 持仓分散的基金 | 中小盘基金 | 专业买手 | 基金经理自购 | 内部员工自购 | 小而美的基金 | 金牛奖 | 晨星奖 | 固收+基金 | 港股基金 | 不抱团基金 | 跟踪偏股混合基金指数

【基金入门知识】 认识一只基金 |基金分类 |不同风险与收益 |如何挑选基金经理 | 基金净值 |费率知多少 |限购怎么办? |销售平台 | 基金规模 | 基金经理卸任信号 | 组合基金数量 | 冠军基金魔咒 | 基金分红 | 基础估值方法 | 北上资金 | 债基也亏钱? | 底部信号(一 、二) | 最大回撤 | 三年滚动收益指标 | 股债性价比 | 底部反弹 | 定投的错误姿势 | 如何定投才赚钱? | 定投止盈 | 资产配置 | 基金止盈技巧 | 如何正确抄底? | 亏钱要不要赎回? | 买在高位怎么办? | 同一个管理人的不同基金怎么选?

【行业解读汇总】 白酒 |消费 |医药 |军工 |银行 | 芯片 | 碳中和 | 新能源 | 央企国企 | 顺周期 | 游戏 | 地产 | 信创

【投资品种分析】 低风险理财产品(一 、二 )| 什么是固收+ |短债基金 | 封闭式基金 |打新基金 |中概股 |港股 |可转债打新 |国债逆回购 | 绝对收益基金 | 滚IC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 红利指数基金 | 银行理财(一 、二) | 香草 | Reits | FOF | 量化基金(一、 二) | 个人养老金(一 、二) |基金投顾(一 、二) | 大宗商品基金 | 社保基金 | 美元存款 | 房贷 | 黄金(一 、二) | 越南 | 印度 | 美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江苏镇江润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