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市调公司报告显示几大手机品牌排名冲突 到底谁才是第一

三大市调公司报告显示几大手机品牌排名冲突 到底谁才是第一

近期,各大市调公司的手机Q1数据陆续出炉,著名的IDC、Canalys、Counterpoint先后公布了2022年Q1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统计。不过细看这些数据,还真令人抓狂,因为各个市调公司的出货量数据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不仅TOP 5的厂家各不相同,而且在市场份额上,也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如Counterpoint认为vivo出货量第一,市占高达19.7%,而Canalys的数据认为vivo出货量仅名列第四,市占16%。两个市调公司之间的数据差额高达3.7%,这意味着在两家市调公司的统计中,vivo的出货量差异达到了20%。而其他厂家的市占数据上,三份报告间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数据差异原因

虽然在以往的出货量数据中,由于各家的统计方式和渠道采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三大市调公司在数据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像今年Q1那样,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还是相当罕见的,我们并不怀疑这些市调公司自身的公正性,那么数据出现差异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原有的统计方式和渠道采集不太符合现有的市场,从而导致了一些公司的数据出现差异。

当市场平稳时,市调是比较简单,而且精确度也是比较高的,但如果市场出现剧烈变化,那么原有的市调方式就难于跟上市场变化,因此在调查数据就容易出现偏差,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疫情的影响,不仅会影响不少城市的线下市场,也会令市调公司的数据出现失真。

同时,各品牌在近些年,都经历着过山车般的起起落落。从抢夺华为淡去时留下的市场到荣耀崛起后的市场丢失;从OV倾斜子品牌,力争线上市场到荣耀小米线下开店热,争夺线下市场;从手机市场总量高速增长到晴雨不定再到下滑。

这一切的变化,其实都对市调公司的采样和统计办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短短时间内市场环境的剧烈震荡,可能会令市调公司难于适应,从而导致数据出现误差。

由于各市调公司在数据上有巨大差异,我们也无从得知哪一个市调公司的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因此直接引用哪一个公司的数据,都可能出现偏差,但综合三家的数据,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共性和市场的趋势。

共性一:国内手机市场全面萎缩,存量市场几成定局

三家公司的报告,都反映出国内手机的出货量总体萎缩,其实,这并不是今年Q1才出现的事情,其实近些年来,国内手机出货量下降已成为常态,而增长反倒成为一种临时的反弹行为。对此,一直有各种解读,如疫情影响减少手机销量;手机不再是彰显身份的产品,大家不愿为此而更换;年轻人心态更加躺平化,不追求新手机等等。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手机已经高度成熟,其市场由原来的增量市场已经转为存量市场。在以往,手机增量主要依靠两个市场完成,首先,是刚成年的人群和老人等原本没有手机的的人群购买手机来达成增量,但随着手机全面普及,老年人普遍拥有手机,而智能手机使用也出现低龄化,这两个市场也出现饱和,难于提供足够的销量。

而另一个增量来源于应用拓宽后导致的手机性能不足,这让不少消费者在手机还没损坏时,就因卡顿而不得不提前更换手机。但随着手机性能提高和厂家的优化技术使用,在不少应用领域,手机也显得性能过剩,这样,消费者换机动力不足,这一增量市场也必然会大幅萎缩。

增量市场的萎缩也就意味着手机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其销售主要依赖手机损坏,消费者自然换代来实现。换代时间的延长,必然导致出货量降低。而这一过程,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可以说,除非手机行业有颠覆性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否则,手机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下降后,会进入漫长的稳定销量阶段,难于再现快速增长的情景。

共性二:TOP5厂家差距减小

哪怕不谈华为一枝独秀,甚至占据近半市场的时代。在以往,TOP5厂家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冠军与第五名间的市占差距,都在10%甚至更高。但在Q1,我们看到TOP5厂家的市占差异大幅降低,IDC、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冠军与第五名间的市占差距都小于5%,而Canalys的数据,也只有7%。

这也意味着,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领袖厂家,TOP5厂家间的竞争,在现阶段基本势均力敌,各厂家也都拥有一批自己的拥趸。而这种微妙的市场形态,往往是一场大战的开端,从现有市场情况看,各厂家的新品不断,新技术的差异性的应用速度,也迅速加速,市场活动频频,新机降价速度加快,甚至连网上的互撕,也变得激烈起来。也许就在今年,我们能看到更激烈的市场大战,而胶着的竞争状态,或再次被打破?

共性三:荣耀强劲增长

在Q1时,最大赢家无疑是荣耀,IDC、Canalys、Counterpoint三家的数据都显示,荣耀获得了同比200%以上的增长。而在Canalys数据上更显示,荣耀以20%的市占率登顶。

说起荣耀的复苏,肯定绕不开华为,毕竟荣耀即便是单飞,但毕竟继承了华为的部分基因,甚至在产品设计,运作和宣传上,也有华为的身影,而从购买者层面来看,也多是华为时代的拥趸。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单飞后荣耀的努力,产品层面上有亮点,线下市场快速布局等等,都赋予了荣耀快速上升的实力。

但在荣耀线下市场快速上升的同时,原本优势的线上市场却出现了一定的萎缩,这其中固然是因为荣耀现阶段产品侧重点偏向于线下市场,但对于荣耀进一步提升市占,却带来极大的影响。而同比高增速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去年Q1,荣耀因供应链问题,市占低迷造成的。但在出货量和环比增幅上,荣耀已经进入了稳定期。

作为TOP5国产品牌中,唯一没有子品牌的荣耀,想要打造兼顾线上线下两条产品线,天然存在缺陷,在主品牌市场稳定后,荣耀会推出自己的第二品牌吗?值的期待。

共性四:红米强势,小米弱势,枝强干弱何解?

在排名中,三大市调公司似乎只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将小米放在第五位。说起小米,总有太多话题,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小米就像是偏科严重的学生。拥有最强势子品牌红米,但小米子品牌却是几大厂商中最为羸弱的;在国际市场上能进入前三甚至第二,在国内市场中却长期第五;在网上声量巨大,网下却略显不足,而这一切,也许与小米身上的网络基因息息相关吧。

尽管在位次较低,但细看起来,小米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的,其同比下降仅次于荣耀和苹果,而强于OV大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米拓展线下市场的策略还是有效的,同时,红米K系列的市场表现也相当稳定。但在红米表现出色的同时,小米11受Wi-fi事件的影响,大家对于骁龙8发热的担忧,都对小米12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加剧了“红米强,小米弱”的枝强干弱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米的市场表现。

共性五:苹果,苹果,苹果

仔细查看三大市调公司的数据,苹果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市占和排名都出现上升,Canalys的数据甚至认为苹果在出货量上,也有17%的上涨,而且与荣耀去年基数低而带来的爆发性增长不同,苹果是在高基数上所获得的增长,这就更加难得了。而且,三大公司的统计只是基于出货量,如果换个角度,以销售额或是利润来看的话,苹果毫无疑问会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而且,其销售额或利润,或接近甚至超过其他厂家的总和。

而苹果的成功,固然有iPhone 13出色的表现,但高端再无对手,更是苹果无敌的根本原因。在疫情影响严重,不少人收入受到影响,手机更新换代速度降低三重不利情况下,高价的iPhone 依旧能够横行,这就意味着在以后经济复苏的情况下,苹果的销量有可能会再次提高,而从现有情况看,虽然安卓厂家都在高端发力,但至少从现有情况看,还无法对苹果产生威胁。

苹果,苹果,苹果,就是横亘在国内手机厂家面前的大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湖北恩施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