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论坛落幕:寻路中美关系未来,共议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世界和平论坛落幕:寻路中美关系未来,共议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昨日(7月3日),为期两天半的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落下帷幕。时隔三年,世界和平论坛首次全程大规模线下举行,论坛期间共举行1场闭门圆桌会议、1场合作小组会议、1场午餐演讲、4场大会和18场小组讨论。议题涵盖国际秩序、大国关系、多边主义、“一带一路”、亚太安全、核不扩散、人工智能等国际热点话题。开幕式上,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并致辞。

和去年四国大使激辩俄乌冲突的“火热”相比,今年的论坛气氛较为平和。尽管争议尚存,但正如本次论坛的主题“求共识、促合作、稳秩序、护和平”,希望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识、解决冲突的呼声更加高涨。

南都记者观察到,中美关系是今年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多个不同主题的小组会议自由问答环节中,都有参会者就中美关系、俄乌冲突相关话题提问。在7月3日举行的“大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作用”大会上,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直言,“并不觉得有人想看到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两国有共同的责任,稳定双方关系,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

此外,本届世界和平论坛上新设置了多场围绕人工智能、数字化主题的讨论,GPT时刻与数字空间安全成为小组讨论新热点。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认为,没有人可以阻挡技术进步。因此,需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的全球框架协议为依据,全世界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举行的“大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作用”大会现场。南都记者 赵霖萱 摄

论坛气氛较为平和,中美关系是关注焦点

世界和平论坛创建于2012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旨在为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和智库专家提供一个讨论国际安全问题的平台。

本届世界和平论坛的主题是“求共识、促合作、稳秩序、护和平”。为何选定这一主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在上个月的论坛吹风会上解释称,论坛主题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改变,随着中美关系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点转移到了中美关系上。希望能借由本次论坛,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争取能达成一些共识。

和去年四国大使激辩俄乌冲突的“火热”相比,今年的论坛气氛较为平和,中美关系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在7月3日举行的“大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作用”大会上,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直言,“并不觉得有人想看到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两国有共同的责任,稳定双方关系,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

“重构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小组讨论。南都记者 陈秋圆 摄

就近期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即将访华一事,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指出,双方在财政和金融上有很多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如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等。他分析认为,中美两国财政部门会想办法克服一些政治上的障碍,务实地去推动两国金融和财政方面的合作。

“我感觉到今年5月份以来两个国家的官方关系有了比较明显的缓和。”王缉思在“重构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小组讨论中说,中美两国都不希望爆发尖锐冲突乃至战争,气氛的缓和对双方而言都是好事。尽管两国间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但中美关系仍旧可能取得一些小的进展。

同时,王缉思亦强调,5月30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要深刻认识我国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

崔天凯也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保持理性。前不久美国国务卿访华称美国会继续说中国不喜欢听的话,做中国不喜欢做的事情。对此,崔天凯坦言:“我们(中国)从来没有指望说喜欢美国说的话和做的事,我觉得双方要找到相互尊重的办法来处理双方的关系,找到互利共盈的,真正实现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方式),而不是谁要让谁喜欢的问题。”

“GPT时刻与人工智能安全”小组讨论。

今年的世界和平论坛设置了多场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相关的小组讨论。南都记者 赵霖萱 摄

人工智能与数字空间安全成论坛新热点

去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引发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热烈讨论,有人猜测人类或将迎来“奇点时刻”。与此同时,对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的质疑与担忧声音也日渐高涨。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如何维护国家数字空间安全?为此,今年的世界和平论坛设置了多场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相关的小组讨论。在18场小组讨论中,有3场主题涉及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空间安全。来自中国、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生成式AI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不是ChatGPT出现才出现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认为,经过了近七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的阶段。没有人可以阻挡技术进步,因此,需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的全球框架协议为依据,全世界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钹态度较为乐观。他认为,ChatGPT不是人工智能的极致,人们也无需对人工智能过分担忧。“人工智能不是制造一个跟人类一样的智能,这是错的,我们要制造一个在行为上跟人类很相似的智能。” 张钹说,ChatGPT的智能与人类的智能不同,未来发展道路也不同,这就为人类与人工智能和平共处提供了条件。

尽管不必过分忧虑,但张钹也认为有必要对人工智能进行治理,并且不能走“先治理再放开”的道路。他认为,人类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认识非常不足,因此必须要接受它可能犯错、可能有缺点,“因为你不付出这个代价,你就不可能得到任何东西。” 张钹重申,不可能“治理得干干净净以后才开放”,如何平衡发展与治理考验着每一个国家政府的智慧。

在数字空间安全方面,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学教授、数据圈地缘政治中心(the Center Geopolitics of the Datasphere)Frédérick Douzet 担忧称,数字空间安全不仅涉及数字空间的稳定性,同样也会对我们生活的实体空间带来影响。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间网络空间的军备竞赛,可能加剧网络空间(数字空间)武器化。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委员张力建议,要继续加强全球数字空间合作,避免只有竞争没有合作。

此外,他建议加强网络空间规则的约束性。此前已有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大多是自愿、非约束性的,现在需要转向约束性、转向双边和多边的国际条约。对于在网络空间内“搞破坏”、率先发起网络战、挑起网络攻击的对象,还应设置惩罚机制。

“当然这个非常复杂,要解决(网络攻击)溯源问题这个‘拦路虎’。”张力直言,在网络空间治理上不能逃避“啃硬骨头”。

采写:南都记者 赵霖萱 陈秋圆 发自北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浙江嘉兴秀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