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成AIGC最大法律风险,专家:条件成熟时有必要特别立法

侵权成AIGC最大法律风险,专家:条件成熟时有必要特别立法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出假信息怎么办?”“算法能不能定义为商业机密?”“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检察官办案?”……这些问题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上接连被抛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化运用的不断深入,有关人工智能的法律纠纷也逐渐多了起来。7月7日,在以“数字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之法律回应”为主题的WAIC主论坛上,来自法律界的、产业界、人工智能界的专家们汇聚一堂,针对时下最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风险进行了讨论。

“网络安全问题、隐私保护问题、不正当竞争,这些问题不是AIGC独有的,数字经济都会遇到,但AIGC所生产的内容是否具有有效权益,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地方。”蚂蚁集团支付宝副总经理封俏在论坛上代表企业提出疑问。

生成虚假信息、洗稿、洗画引发侵权,是AIGC面临的最大法律风险。论坛上专家表示,和一般侵权行为不同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会出现大规模侵害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现象,但其侵权具有直接的公开性。这导致虚假信息极易被获取、传播,一旦经过大面积的讨论,不仅仅会对使用者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引发社会舆论的不稳定。

要考虑AIGC的侵权问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黄开胜首先问了ChatGPT一个法律问题。结果令人大吃一惊。ChatGPT 针对“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应该考量到哪些司法认定的要素”这一问题,ChatGPT不仅给出了像模像样的答案,还洋洋洒洒地写了6篇论述。黄开胜发现人工智能不仅能够直接查找到具体的法律条款,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还会结合具体的案情分类型的进行法律新闻的讨论,辅助司法的判断,给出具体条款、适用情形。

现已经智能如此,法律界如何应对还在不断迭代升级的AIGC?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呼吁,法律界要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勇于创新,主动预防,“最大的风险不是人工智能,而是(预防)技术落后”。

今年6月14日,欧洲议会刚刚投票通过了关于全球第一部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综合性立法,即《人工智能法案》,标志着世界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于人工智能的监管。

人工智能治理需要更多的法治保障,但对人工智能立法不是一件易事。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介绍,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式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人工智能与法制呈现更加复杂的互动关系,人工智能法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政策落实,各地都百花齐放,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日新月异。

对于AIGC立法,王利明表示:“目前来看,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侵权,个人认为还没有完全超出《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应对作为已经足够,我们也需要建立相关的合规标准,还需要在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新技术启动特别立法的规定,从而有效保障民事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河南洛阳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