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扩大开放,里面藏着南京城的创新密码

服务业扩大开放,里面藏着南京城的创新密码

文 | 岛语

6月28日,苏州太湖,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了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交流会,100余位来自中外商协会、跨国公司高管等嘉宾,一起在现场聚焦“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内外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南京一直在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而其服务业占GDP比重也是达到了62.2%。

去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南京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南京拿到104条具有很强首创性、突破性的开放政策。

在长三角地区中,南京是唯一一个制造业百强市排名靠前、叠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城市。成为国家战略“试验田”,对南京来说不仅有着丰富内涵,其内里也透露出一座城创新叙事的隐秘逻辑。

“南京速度”之上,再推一把加速度

去年12月全面放开后,南京似乎就一直在全面提速。

此前组团奔赴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包机抢订单”的新闻还上了热搜。香港全面恢复通关,其迎来的首个内地赴港大规模经贸团组,也正是来自于南京。

“南京33条”“五拼五比晒五榜”“寻找南京高见”……一系列举措及态度,背后都刻着一个字,拼。

在《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推出的半年内,南京事实上已经实施了104项政策任务中的四成以上,可以说是“兵贵神速”。

而南京,在“神速”之外,又不断在给自己上加速度。

在6月28日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交流会上,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智毅,谈及了一组数据。过去五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去年达到1.69万亿元,居全国城市十强;地均GDP达57万元/亩,居14个特大城市之首;人均GDP达17.88万元,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

其中,202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占了GDP比重的六成以上。

104条含金量极高的具体政策落地,也让不少在宁企业直接受益。比如一条赋予海外高层次人才单独举荐权的“非共识人才”新措施,在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于勃看来就极为应景,“人才资质互认的政策,对于全球性公司而言,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合适的人才将变得更加便捷”。

作为身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城市,南京发力“三产”,绝不是因为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逻辑其实是反过来,正是因为“底子”深厚,才更需要去“拱卒”当这个战略上的急先锋。

提起南京服务业,熟悉南京城的人,会立马想起那条著名的“软件大道”,华为南研所、中兴南研所,都是浩浩荡荡的万人企业。作为国内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单点的软件大道,早已升级为中国(南京)软件谷、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江宁区江苏软件园等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2022年,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收入7408亿元,同比增长8%,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榜上有名。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核两翼”的南京金融业。

河西金融城作为这个“一核”,是南京十年来新晋的金融中心,而金融业也成为了建邺区最具优势和主导性的第一产业;“两翼”之一的新街口,覆盖了鼓楼秦淮玄武三区金融力量,汇聚了众多金融机构的总部及省分行;江北虽然为后起之秀,但是作为国家级新区,上升趋势显著。

在此前发布的第14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南京金融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8。而在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中,南京排名第83位,创历史新高,排名升幅全球第2。

摄影:陈烨

更另大众熟知的,或许还是在商贸消费领域。“全国第二”的德基广场早已出圈,而其背后的南京消费市场其实更值得说道。

南京都市圈辐射3600万人口,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位列全国第一,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商圈年营业额超700亿,坪效位列全国商圈第一。正是因为有这片消费“土壤”,才会有德基等向上生长的“网红”企业。

服务业,一把火力威猛的“秘密武器”

事实上,比起条线分散的服务业,更容易有“话题”的或许还是感官上更加“热火朝天”的制造业,一个“巨无霸”项目,是拉动就业、产值和产业集群的“大杀器”。

各地在制造业上的你追我赶,可以说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拿长三角有“工业第一城”之称的上海来说,2022,其标杆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量方面被西安反超,产能第一的名号易主;在规上工业营收方面,此前已经被深圳超越的上海,在工业增加值数据上,去年再次被深圳反超,“工业第一城”这块招牌,似乎已经有点摇晃。

都在赶路,步履不停。

其实南京,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强市,工业规模超1.5万亿。无论是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还是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抑或是钢铁与石化新材料,南京在二产上的成色很足。

没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就是沙滩上的城堡。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做好制造业,南京似乎有着自己的逻辑。

如果细看“工业4.0”浪潮之下,美国在制造业上的发展路径,会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促进,是大势所在。

生产性服务具有高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生产效率、高附加值的特征,据世行有关报告,发达国家产品的最终价格中,制造环节增值占比不到40%,服务环节增值约占60%。服务业务收入已占世界500强中制造企业总收入的25%,20%的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当然,服务业之于美国,已经不止于此,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对外输出着服务业“霸权”,从苹果到微软,再从迪士尼到麦当劳,这些都是支撑美国一年一万亿美元商品逆差的服务业要素。

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美国的全球城市》一书中,能看到两座产生鲜明对比的城市,芝加哥与洛杉矶。

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倚靠水路和铁路贸易在19世纪崛起,承接当时纽约繁荣的进出口贸易,这座工业城市从无到有拔地而起,创建出“巨大的工业大都市和东西部及中西部相连的制造业城市带”。

二战后,芝加哥工业开始逐渐逊色于联邦德国和日本,而相比于纽约一直在强化金融与生产性服务部门,在此领域并无建树的芝加哥、底特律等老制造业城市,只能卷入一种慢性衰退。

而洛杉矶是硬币的另一面,身处加州南部,干旱缺水,其实资源禀赋很差,并不适合建立现代城市,更适合搞搞畜牧业。但是起于加州淘金热,算是勉强发展了起来,即便是吃到了一些二战的军工红利,其工业基础还是薄弱。但是“穷则生变”,洛杉矶孵化出了电影业这个轻产业,80年代末,又吃到了计算机、互联网革命所释放的增长红利。

相较之下,一位过早困顿于优势产业,被动式向前,一旦失去动能,就会陷入停滞;另一位,资源禀赋偏弱,但主观能动性更强,很早从制造业拓宽至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和生产性服务业,收到了发展奇效。

再看南京,其实很早就开展了“两业融合",就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讲,如智能电网的领军企业国电南瑞,它不光是先进制造业的旗手,也曾多次入围“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的重要企业;中汽创智的南京T3,可以说融合了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网联车服务等多端领域,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嵌联。

在南京的生物医药领域,同样是两业融合贯通。目前,南京已经打通了生物医药的全产业链,包含精准医疗、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诸多细分领域。国家也在南京设立了对新药临床审批周期有重大影响的服务机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南京服务中心,同时放宽医药研发用小剂量特殊化学制剂管理,进口通关时间由原来的90天缩短至7天,加快南京创新药研发上市速度。2025,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400亿。

苏交科集团总裁朱晓宁也有一个说法,在全球工程承包行业,很多中国公司能排到前十名,但如果是工程咨询行业,就只能排到20名以后了,靠前的都是欧美公司。这其实就是一种制约了我国工程承包行业高质量走出去的关键因素,在南京双业融合新政策下,苏交科在工程咨询行业,正走在全国前列。

南京有没有底气打好这张牌?

国内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是北京。2022年,北京服务业占比GDP比重超过八成,高于全市GDP增速2.7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1995年左右,重工业在北京的比重依然很大,甚至要超过当时的工业重镇沈阳。但借力奥运会、国企改革、中国入世等叠加事件,北京在金融、互联网、总部经济等泛服务性领域迅速升级,实现“腾笼换鸟”。

北京这张切片,也很好地诠释了20世纪80年代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提出的“世界城市假说”,城市是价值流动、资本循环和社会空间生产中的节点,节点越强,权重越大,从而激起价值增值和经济增长。

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北京、东京,会发现国际门户城市的重要特征,就是在于现代服务业足够开放、足够发达。

某种意义上讲,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技术服务等要素的流动,重要性要高于单纯的货物流动。

而南京,也在发力去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现代服务业这张“牌”,可以说是极重要,也极具战略意义。

在政策和场景端,南京将在投资贸易便利化、商贸文旅开放、跨境金融服务、健康医疗开放、服务业赋能制造业、国际人才服务等六大领域重点发力。

按照南京市商务局局长刘永辉的表述,南京将对商务、金融、法律、专业服务等10类服务业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准入,提升资金、人员、货物、数据等4个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度,由此南京承载服务业扩大开放+自贸试验区两大国家开放战略,开放能级,最高城市之力。

同时南京也启动了“全球数字服务商计划”,一方面诚邀全球服务商汇聚南京,另一方面也是在赋能江苏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为了给科创企业做“服务”,南京进一步完善了科技金融支撑环境,既配置了总规模500亿的产业投资基金,也设计了50亿元规模的科创基金,丰富了宁科投、宁科贷、宁创债等金融工具,建设了“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持续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而作为一座在科教文卫领域积淀很深的城市,南京来发力现代服务业,有它的优势所在。

南京有一组数据,这座城市拥有51所普通高校、92名“两院”院士,在宁科研院所 61家,“两院”院士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均居全国前三。2022年,全市新增在宁就业参保大学生 37.69 万人,新增留学归国人员7306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南京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4位……

一个个数字,共同构建了一座城市的底气。

今年一季度,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1.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

修炼多年,南京的现代服务业,如今正在破茧成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广东梅州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