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排头兵”“先行者”,上海谋划构建新的文化图景

当好“排头兵”“先行者”,上海谋划构建新的文化图景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是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重镇。临江濒海、交通发达的独特区位优势,使上海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了融合中外、兼得东西、移民集聚、五方杂处的开放特征,并在开放效应牵引带动下催生了创新、包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品格,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和“上海文化”品牌。

在这里,追求文明进步、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红色文化得以传播弘扬,直至凝结为伟大建党精神;“趋时骛新、崇尚开创”的海派文化得以开花结果,孵化产生了许多青史留名的文化巨匠和原创性文化巨制;优雅清新、旷达智慧的传统江南文化得以流布立足,在多元文化交融中注入了从容自信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文化创新创造魅力绽放已成为上海的一张闪亮名片。

文化具有精神和价值的引领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提炼概括的“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指出了上海城市最鲜明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最生动的写照”。

上海城市品格的深厚文化内涵表明: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宽广胸襟,“开放则兴,锁闭则衰”;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则进,固步则退”;包容是城市发展的博大气度,“兼收则盈,排斥则亏”。

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只有秉持“开放、创新、包容”,才能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才能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才能善于对外交往交流交融,才能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可以说,上海城市品格既构成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特质,又为这座超大城市的文化创造创新注入鲜活灵魂与不竭动力。

当前,上海城市发展的环境条件、格局形态、动力机制、治理模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瞄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定位要求,上海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进一步弘扬“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把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作为关键支撑,通过文化“软要素”加持支撑发展“硬道理”,焕发内在创造力和外在竞争力,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赋能和优化发展的“加速器”作用,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提供能量和酵母。

进一步来看,“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共同构成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价值底座,充分体现了文化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优化、聚合、激励作用。多年来,上海持续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强推动改革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发挥了“精神价值底座”的引领性、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在上海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每到关键时刻或面临重大契机,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都会备受关注并得到有力弘扬,持续激发上海勇当“排头兵”“先行者”的使命意识。新时代新征程,上海理应不辱使命、走在前列,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加自觉地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为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与上海的历史相承接——

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深植于城市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深深融入城市砥砺奋进的发展史、奋斗史,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一定程度上说,上海的今天折射了上海历史。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文化遗存,都可以找到当年的影子。

上海建城以来,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仁人志士、劳模英烈等的精神追求、人格风范的结晶,至今仍然流淌在城市的血脉中。“海纳百川”作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鲜明特征,并非仅仅源于特定的区位优势,还是上海历史演变中构筑积淀起来的精神品格。只有从历史进程中观察思考,才能深切理解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之于城市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与市民的生活相衔接——

城市精神是城市鲜活的灵魂,总与市民的生活样态勾连在一起,并以民俗的形态保存或保持精神内涵和特质。

从石库门到洋泾浜,从亭子间到半两粮票,从机关布景到白相“大世界”,从报业巨擘到“西洋影戏”……上海城市的载沉载浮与市民生活的生态心态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海市民的日常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走向有多个侧面,许多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培育和创造城市新文化,要尊重城市特定的民俗风尚,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张扬正面、健康、积极的精神文化。

与上海的未来相对接——

城市精神是一部浓缩的城市精神发展史,贯通着一脉相承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培育和创造城市新文化还要提供愿景,与未来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相对接。

上海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突出“先行先试”,是具有未来取向和前瞻性的路径选择。培育和创造上海城市新文化,要通过与未来愿景相对接,坚守精神家园,提供承担新使命、推动新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取向,体现民族精神与城市个性的统一、历史传承与时代进步的统一、内在价值与外在形象的统一。

面向未来,上海正在谋划构建新的文化图景: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有理由相信,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必将在新时代文化创造中焕发更大的活力、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副教授 徐振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安徽六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