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或被世卫下属机构列为“可能致癌物”,意味着什么?需要担心吗

-阿斯巴甜或被世卫下属机构列为“可能致癌物”,意味着什么?需要担心吗?

据路透社29日援引知情人士称,阿斯巴甜或将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潜在致癌物,这在食品行业掀起轩然大波,也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作为世界上最常见的人工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的身影能在各种减肥食品或零糖饮料的成分表上被找到,包括低糖或无糖可乐、口香糖和酸奶等。对于阿斯巴甜致癌的可能性,消费者需要担心吗?

或被列为“可能致癌物”

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由于比一般的糖甜约200倍,又比一般蔗糖含更少的热量,因此很多减肥人士和糖尿病患者都将其作为糖的代用品。

作为“老牌”甜味剂,阿斯巴甜已被批准并广泛使用近50年,被添加在大约6000多种食品中。不过,有关阿斯巴甜的争议一直存在。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一直在对大约1300项围绕阿斯巴甜与癌症的研究进行评估。

6月29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阿斯巴甜可能将在7月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的物质。报道称,上述结论是在日前召开的外部专家会议后确定的。该会议主要依据已公布的研究证据,评估某些物质是否具有潜在危害。

除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卫组织和粮农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今年也在对阿斯巴甜进行评估。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言人称,两个机构的研究结论将“互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将说明阿斯巴甜致癌的可能性,另一家机构则将确定不同摄入量下发生特定伤害(如癌症)的风险。

路透社称,预计两家机构将于7月14日同一天公布调查结果。

食品行业反弹

阿斯巴甜若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可能致癌”,意味着什么?

舆论指出,虽然“可能致癌”听上去令人恐慌,但实际上可能仅是致癌程度较低的一档。

公开资料显示,根据该组织的分类,致癌物质被分为四类:1类(证实致癌)、2A类(较可能致癌)、2B类(可能致癌)和3类(尚不能确定是否致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加工肉类、石棉、香烟、酒精等都属于1类,通宵工作、红肉等则属于2A类。阿斯巴甜可能属于的2B类则还包括使用手机接触到的射频电磁场、腌菜等。

对此,不少行业都曾批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过度扩大致癌物清单,引发不必要的恐慌。阿斯巴甜被认为是潜在致癌物的消息传出后,也遭到食品行业反弹。

可口可乐、玛氏箭牌等食品公司所在的国际甜味剂协会(ISA)秘书长弗朗西斯·亨特-伍德(Frances Hunt-Wood)就表示,该机构并不是食品安全机构,他们对阿斯巴甜的评估在科学上并不全面,而且很大程度是基于一些广受质疑的研究。

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也谴责称,该决定可能会不必要地误导消费者摄入更多糖,而不是选择安全的无糖或低糖替代品。

消费者需要担心吗?

其实,围绕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争议由来已久。

去年,法国一项针对10万成年人的观察性研究表明,食用大量人造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的人患癌症风险略高。21世纪初,意大利拉马齐尼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也声称,实验老鼠的一些癌症与阿斯巴甜有关。还有研究称,阿斯巴甜副作用还包括增加患脑瘤危险、失明、引起思维混乱等。

然而,相关研究都无法证明这些风险的增加与阿斯巴甜有关。各国政府机构也对此持谨慎态度。

自1981年起,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就认定,每天少量摄入阿斯巴甜是安全的,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需要每天喝12至36罐无糖饮料,才会构成风险。目前欧美监管机构大都认同这一观点。

对于相关争议,耶鲁大学医学院胃肠肿瘤学家詹姆斯·法雷尔(James Farrell)认为,消费者不应忽视这一问题,因为相关机构提出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一定有其客观原因。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和流行病学副教授孙奇(Qi Sun,音译)则认为,消费者不一定需要担心。无论说阿斯巴甜致癌,还是说其不致癌,都没有足够多的证据。

不过,他表示,虽然人造甜味剂是人们减少糖分摄入时不错的替代品,但从长远来看,纯净水、不加糖的茶或低脂牛奶是消费者更好的选择,它们对健康的益处已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西藏昌都左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