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梦碎,深圳安科IPO终止

上市梦碎,深圳安科IPO终止

文|达摩财经

有着“医疗器械黄埔军校”之称的深圳安科,闯关资本市场之路最终还是失败了。

近期,深交所发布公告称,深圳安科撤回了创业板上市申请。2022年6月,深圳安科在深交所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计划募资7.03亿元,用于安科松山湖医疗设备建设、安科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建设推广,并补充流动资金。

疫情带动CT赛道后,深圳安科扭亏为盈,并启动上市计划,但其IPO之旅可谓一波三折。2022年6月深圳安科招股书获受理后,曾三次中止上市审核,一次是由于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被立案调查,另外两次则是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在此期间,深圳安科曾两次回应深交所的审核问询,但在2023年3月底最后一次回复问询后,还是选择了主动撤单。

审核问询主要围绕的是深圳安科的业务与技术问题。根据回复信息,为深圳安科贡献大部分营收的CT、MRI业务的部分核心部件和核心电子零件至今仍依赖进口。

“黄埔军校”的没落

深圳安科成立于1986年,最初由中科院成立的中科健公司和美国医械公司Analogic共同创办,双方各出资50%。深圳安科拉开了中国医学影像行业大幕,开发了中国首台MRI、首台螺旋CT、首台移动式CT、首台乳腺X线机、首台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等产品,创造了多个民族品牌第一。

2000年,深圳安科进行股改,加大了国内资本的持股比例。股改完成后,科健公司、Analogic 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4.65%,深创投、龙蕃实业和智雄电子分别持股2.14%、1.61%和1.61%。

2005年,深圳安科原大股东中科健曝出15亿元亏空,在债务重组压力之下抛售了持有的深圳安科44.65%股权。2007年,深圳安科曾陷入资金困境,一度传出员工“停薪”传言。

此后,安科就进入股东变换的频繁期。2017年,在经历了深圳思杰、重庆安科、丰盛集团等股东转手后,深圳安科通过股改实现管理层与技术骨干控股。随后,现任董事长朱黎明正式上位。

朱黎明现年53岁,在深圳安科工作已经接近30年。截至目前,朱黎明直接持有深圳安科12.67%股权,并且接受了其他股东共计25.49%表决权,合计控制38.16%表决权,为深圳安科的实控人。

业绩承压

时至今日,深圳安科的营收支柱仍是CT。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安科CT业务贡献营收在总营收占比分别为46.62%、59.89%、67.5%和63.84%。同期,MRI业务贡献营收比37.07%、23.64%、18.07%和18.25%。

值得一提的是,安科在国内CT市场的实际占有率并不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销量统计,2020年、2021年中国CT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和3.8%。不过,由于该行业进入壁垒高,安科CT销量仍在国内品牌中排在前三位。

受新冠疫情影响,CT赛道在2020年后进入爆发期,也让深圳安科一举扭亏。2020年,深圳安科CT产品贡献营收3.32亿元,同比增加70%;2021年,CT产品贡献营收再度增长至4.54亿元,同比增加约37%。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1年深圳安科的CT业务营收仍保持增长,但实际毛利率已经出现下滑。2020年深圳安科的CT产品毛利率达到了44.14%,2021年下降至38.14%,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35.19%。

深圳安科长期轻研发重销售的模式,一直被业内“诟病”。2019年至2021年,深圳安科研发费用一直在4000万元至5000多万元左右,研发投入比分别为11.25%、7.3%和8.44%。同期,深圳安科的销售费用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

不只是费用投入上的区别,还有人员配置上。截至2022年6月末,深圳安科研发人员共178人,销售人员341人,后者几乎是前者的一倍。相比之下,行业龙头迈瑞医疗在2021年末,研发人员已经达到3492人,同期销售人员为3540人,二者人数几乎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医学影像赛道进入壁垒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靠技术驱动。换句话说,技术跟不上的老产品,很容易跌价。目前,深圳安科就面临着存货跌价风险。2019年至2022年,深圳安科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73亿元、2.17亿元、2.42亿元和2.44亿元,跌价准备分别为1214.06万元、1559.84万元、1635.96万元和1663.53万元。

深圳安科主营产品是CT、MRI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产品销售单价较高,部分客户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这就导致了安科医疗应收款项规模较大。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安科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分别为3.35亿元、2.95亿元、2.9亿元和2.82亿元。

而且,客户的分期付款还给深圳安科带来了一定的坏账风险。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安科计提坏账分别为4356.22万元、5467.2万元、5135.03万元和4623.66万元。其中,部分年份的计提坏账甚至超过了当期的归母净利。

早已掉队

长期的亏损导致深圳安科手头一直不大宽裕。截至2022年6月末,深圳安科在手货币资金还不足5500万元,同期流动负债约2.36亿元,扣除约4600万元的合同负债后,仍高达1.9亿元。

在2020年实现扭亏后,深圳安科仍没有补上之前的亏损。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未弥补亏损约1.36亿元。

事实上,在医疗器械的行业竞争中,深圳安科早已掉队。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安科营收分别为4.23 亿元、5.59 亿元、6.82 亿元和3.1 亿元,同期归母净利分别为 -4565.18 万元、4067.01 万元、7730.47 万元和4760.48 万元。

深圳安科每年的数千万净利中,几乎有一半是依靠政府补助。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安科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3727.45 万元、4333.35 万元、4575.95 万元和 2075.72 万元。

相比如今医疗影像行业龙头,深圳安科的规模和技术实力或许已落后几个身位。但不少深圳安科出身的骨干员工在自立门户后,已经逐渐成为该赛道的行业大佬。其中包括迈瑞医疗创始人李西廷、徐航;理邦仪器的创始人祖幼冬、张浩;宝莱特的创始人燕金元;微点生物的创始人严萍宜等。其中的翘楚就是迈瑞医疗。受疫情影响,2020年迈瑞医疗市值一路飙升,一度超过6000亿元。

截至6月19日收盘,迈瑞医疗总市值为3683亿元,理邦仪器市值85亿元,宝莱特市值30亿元。

如今上市受阻,深圳安科想要找回昔日荣光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湖南怀化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