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储能行业将迎爆发期 如何选准赛道

-万亿级储能行业将迎爆发期 如何选准赛道?

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 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观众在展会上观看展出的液冷电池包。

观众在展会上观看智能光储电站模型。

华宝新能旗下“Jackery电小二”光充户外电源参展。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观众在展会上了解家庭储能解决方案。

能源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在加速,能源数字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6月29日-7月2日,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圳举行。本届展会由国家能源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广东省能源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根据数据,此次展会共有407家国际数字能源企业参加,近2000名中外能源行业、电力企业代表等参加专题论坛。南方电网、施耐德电气、华为数字能源、比亚迪储能、华宝新能、欣旺达等全球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参展。

A 论坛论道

加强电动车与电网储能系统互联互通

7月1日,2023年国际数字能源展分论坛——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论坛以“‘双碳’目标下,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路径”为主题,邀请储能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龙头企业代表、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储能技术发展趋势,碰撞低碳化和智能化新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以《电化学储能促双碳经济》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到,大规模储能技术总体发展目标,一个是从实践出发,围绕长时间、中短时、高功率三类规模储能技术发展,二是在成本方面,希望每度电使用成本降到每度电0.2元以下。他表示,国家“双碳”战略任重而道远,在储能新政的引导下,储能行业将迎来爆发期,预计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年社会用电量18%左右,储能市场将突破100GWh。

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与新材料所所长来小康从应用领域热点以及储能技术提升两个方面做了全面分享。他表示,电网有三大用途:能源服务、能量服务以及基本保障性服。这三种服务是电网的基本要求,储能在其中都会体现。他认为,对于以锂电为代表的化学储能来说,长寿命相对容易实现,低成本随着规模提升也会逐步解决,最难解决的还是安全性问题。

洞见行业趋势,解析电化学储能电池发展趋势和挑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秘书长李宝华带来储能行业发展之道。在谈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多层次应用对于“双碳”领域的重要意义,李宝华教授指出,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高安全及长寿命特点,大力降低了碳排放,加强电动车与电网储能系统互联互通,有望在碳中和领域继续引领创新步伐。而钠离子具有性能、循环寿命优势,在未来纳电有望成为很好的储能的方式,但目前来说相对不合适。

浸没式液冷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杨苹教授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储能解决方案》演讲中表示,在整个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储能确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数智高效和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加速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能源转型。在她看来,现阶段,新能源诊断侧和用户侧配储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志强带来了关于液冷技术的科普。他表示,浸没式液冷技术既解决了电芯的安全隐患,可以彻底解决安全问题,又能解决冷却效率问题,解决提高冷却效率、提高电池运行温度一致性的冷却方式,有非常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系统的成功研制,实现了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宝玉以《双碳目标下储能电芯的挑战》为题,分析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华电集团国电南自储能公司总经理朱祥介绍了“飞轮+锂电”混合储能技术在电源侧的应用;作为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者和探索者,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瑞介绍了欣旺达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零碳园区建设;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周斌深度剖析了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技术发展趋势与价值应用;长时储能这一概念逐渐受到关注,西门子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作智阐释了长时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剑虹深入分析了储能BMS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论坛上,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还与欣旺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综合智慧能源领域展开合作,促进数字与能源融合,构建能源科技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零碳城市、零碳园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B 产业趋势

AI等新技术如何更好赋能?

电气化与数字化相融并进

大会论坛上,施耐德电气全球副总裁Mario Haim表示,能源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加速融合,将在促进清洁能源并网消纳、优化能源产消、加强供需两端统筹协调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助力电网的快速转型。

“电力是最高效的能源形式,也是实现脱碳的最佳载体,而数字化让无形的能源损耗变得清晰可见,有助于减少能源浪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电气化与数字化的相融并进是实现更具韧性的可持续未来的关键。”Mario Haim表示。

大会论坛后,Mario Haim接受了记者采访。谈及对全球数字能源经济及产业的展望,他表示,能源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加速数字技术和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重构电力系统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来实现更多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应对能源与气候挑战的最快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在数字能源领域,AI等新技术该如何更好赋能?Mario Haim认为,需综合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化技术在发、输、变、配、用、储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例,要获得其完全价值,实现投资回报率最大化,与领域专家共同开发定制解决方案是最佳途径。

以施耐德电气为例,在微电网场景下使用的EcoStruxure微网能源顾问,基于AI优化控制算法,让厂区和园区可以实现从新能源发电端,到电能储存、负荷用电需求的平衡,从而达成绿色用电。

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也表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其中,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是能源演进变革的关键。未来,能源世界和数字世界将深度融合发展,能源产业也将进入数字能源新时代。

户用储能企业如何差异化竞争?

发展便携储能,发力居民端

能源行业以规模大、链条长、带动效应强等特征,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数字能源时代的来临,居民端能源消费绿色化逐渐成为未来趋势。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一些面向家用场景的储能企业也携产品参展。

以华宝新能为例,其旗下“Jackery电小二”光充户外电源和“电掌柜Geneverse”参展。

华宝新能董事长孙中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分布式户用储能是未来趋势,即从原来的集中式发电到分布式应用,向分布式发电到分布式应用转变,家庭能源也将更加独立、绿色环保、高效可靠。

“华宝新能思路是先发展好便携储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力户用储能市场。”不过,孙中伟也表示,目前,全球户用储能渗透率可能不到1%,未来数十亿家庭都需要一个简单易用、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家庭绿色能源系统,而不仅局限于户用储能。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户用储能产业链价值从2021年100亿元,增长到2022年400亿元。方正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全球户用储能年均需求增速超60%,2025年新增装机需求达到48GWh,户用储能行业规模约为1117亿元。装机量最高的国家依次为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不过,随着欧洲能源价格逐渐回落,户用光储系统经济性减弱,下游需求降低,加之市场入局者众,企业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数读

深圳拥有全球一流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依托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了关键材料制备、电芯工艺研发、系统集成应用产业集群,在设计和应用领域全球名列前茅。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新型储能产业产值2670亿元,同比增长18.4%,全面布局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变流器等关键环节,培育孵化德方纳米、贝特瑞、星源材质等全球龙头企业,全市从事储能相关经营业务的储能企业已有近7000家。

聚焦

持续出台重磅举措 助推储能行业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深圳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2月,深圳市进一步出台《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重点支持面向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的原材料、元器件、工艺装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链条。

在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上,深圳又接续推出多项重磅助推储能行业发展新举措:成立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打通电化学储能上下游全产业链;成立深圳市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构建电化学储能标准体系,推动先行标杆示范应用;成立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汇聚顶级智力资源为深圳打造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出谋划策;设立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基金,加大对电化学储能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和项目投资力度,加快推动形成支撑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全周期的投融资体系……

“展会期间这一系列培育新型储能产业良好生态体系的举措,不仅能促进深圳储能产业发展,也能为全国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余璟介绍,在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期间召开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展壮大“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部署,是促进深圳电化学储能产业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2月在全省率先出台《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四个中心”,全面实施“九个一”工程,以最强决心、最大力度加快打造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图片:新华社发(除署名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河南信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