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平安信托董事长姚贵平:不迷恋“融资牌”,分类改革为行业转型厘清方向

专访平安信托董事长姚贵平:不迷恋“融资牌”,分类改革为行业转型厘清方向

“包括平安信托在内,整个行业都在艰难转型。”近日,平安信托董事长姚贵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艰难转型”正是当下信托业的真实写照,在平安信托2023年工作部署会议上,姚贵平也曾用七个“难”字形容2022年公司经营的内外交困。

中国信托业发展至今已40多年,经历多次整顿、转型。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和“两压一降”监管政策(即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以及降低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出台,信托业进入转型发展的艰难调整时期,叠加房地产风险暴露,信托行业进一步承压,风险频发,亟待通过改革破局。

在酝酿一年多后,《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这次信托业务分类改革,旨在推动信托业回归本源、规范发展,切实防范风险,进一步厘清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推动信托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姚贵平认为,“三分类”新规为行业转型厘清了方向。

作为平安信托转型的操盘手,姚贵平是在行业转型之际加盟,2019年出任平安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他是资深银行家,在银行业拥有近40年从业经历,曾担任平安银行原副行长,是特殊资产处置专家,在对公业务、风险管理及资产业务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在平安银行资产清收、对公业务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

改革与转型,这是姚贵平掌舵平安信托以来的关键词。他说,“转型势在必行,别无选择。”

自姚贵平掌舵以来,平安信托从2019年下半年全面开启主动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强化投资能力建设,大幅压降通道业务,主动控制房地产规模,发展服务信托业务等举措;平安信托在2021年年报中首次提出从“百货店”向“精品店”转型;2022年明确了打造精品信托的战略规划,大力发展信托服务、私募股权、机构资管三大战略业务,退出传统融资等业务。

平安信托董事长姚贵平,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姚贵平将2022年视为平安信托发展史上关键转折的一年,也是近年来公司经营最为艰难的一年。

姚贵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难”既意味着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平安信托秉着“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顺应监管信托业务新分类要求,在“难”中确立了业务稳健、专业领先的精品信托战略规划,大力发展信托服务、PE、机构资管三大战略业务。同时,平安信托在“难”中缓释了风险压力,坚持经营风险管控是战略转型的基础,即一切业务开展的前提均以合规、风控为前提。

转型成效逐步显现。平安信托2022年实现营收194.48亿元,净利润65.27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1.56亿元,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转型仍在路上。2023年是平安信托战略落实、转型突破的关键一年,目标是要推动公司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在信托“三分类”新规落地的背景下,姚贵平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打造信托“百年老店”。

在他看来,打造“百年老店”是信托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信托业破解当前困境的必然选择。近年,地产行业系统风险爆发,信托业被动加速打破刚兑,传统影子银行模式难以为继。信托一方面需切实履行好受托人责任,妥善化解好存量风险,保证受益人合法权益不受损失,维护好行业声誉;另一方面要按照“三分类”指引,积极回归资管、服务本源,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姚贵平认为,“三分类”新规为信托业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基础。百年老店的内涵不仅在于历史悠久,更在于专注、累积、沉淀,持续稳定。传统信托以投融资为主业,周期波动影响大,制度优势发挥不充分,专业积累沉淀不够。新三类业务具有重投入、强积累、高稳定的特点,引导机构回归初心、聚焦主业、沉心蓄力,把资源精力投入到能力建设上,而不是钻营谋求更多的特别诉求、差别对待。

从“百货店”向“精品店”转型,不求面面俱到

时代周报:平安信托从2019年下半年便全面开启主动转型升级步伐,目前转型的进展和成效如何?与这次信托分类改革有何关联?

姚贵平:一直以来,大多数信托公司基于牌照的灵活性,走的是“百货店”模式,利用政策红利和牌照优势,多元化经营,追求大而全,但专注度不够。目前,行业发展阶段已经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成长转变,信托公司的发展步伐也需要从“做全做大”过渡到“做精做优”,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以来,平安信托顺应监管信托业务新分类要求,回归资管、服务本源,确立了业务稳健、专业领先的精品信托公司战略规划,一手抓经营风险管控,一手抓精品业务打造,大力发展信托服务、私募股权、机构资管三大战略业务,建立长期竞争优势,打造信托“百年老店”,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下,我们根据政策导向、市场趋势和能力禀赋,确定了将精品信托作为战略转型方向,本质是专业化发展,不求面面俱到,集中资源和精力提升‘长板’,将优势发挥到极致。精品信托,充分契合及贯彻了信托新分类的指导思想。在业务定位上,我们遵循新分类精神并结合公司自身禀赋明确了未来将聚焦信托服务、私募股权、机构资管三大战略业务。

截至2022年底,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达5520亿元,同比增加907亿元,增长率为19.66%,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较上年增长24.85%, 在整体业务中占比达82.7%。战略业务稳健增长,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证券投资类信托等业务规模净增长近2000亿元,业务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时代周报:防控风险是信托公司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平安信托转型过程中是如何抓经营风险管控的?

姚贵平:对平安信托而言,经营风险管控是战略转型的基础,一切业务开展的前提均以合规、风控为前提,关注长期价值和利益的实现。换句话说,凡是高风险的、凡是不合规的、凡是与战略方向相违背的业务,都坚决退出,这些举措其实是释放了风险压力,逐渐卸下“包袱”,有利于长远发展。

2022年以来,公司深入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风险治理架构,清存量控新增,强化闭环管理。检视健全“募、投、管、退”全流程管控机制,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压实“三大防线”管理责任,扎实推进“控风险”“调结构”“谋转型”各项重点工作。升级智能化风控平台,实现证券投资类信托每日自动监测预警。2022年,我们的资产负债情况健康,流动性风险低,关键指标均远超监管要求,为业务稳健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融资类业务退出是大势所趋,打造“百年老店”

时代周报:这次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对行业有何影响?

姚贵平:“三分类”新规突显了信托的制度优势,为行业转型厘清了方向,引导机构回归初心、聚焦主业、沉心蓄力。作为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应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分类为指引,回归资管、服务本源,走出一条差异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打造信托“百年老店”。这也是平安信托长期奋斗的目标。

时代周报:在打造信托“百年老店”过程中,哪些是要摒弃的,哪些是需要坚守的?

姚贵平:第一,不滥用“任意门”。长期以来,依托牌照灵活性,信托普遍多元化经营,但都做不专、做不精、做不深,造成机会主义盛行,走捷径、找缝隙、钻空子,灵活性的制度优势没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委托人正当需求,反而成为市场乱象的重要诱因。新分类下,信托牌照灵活性优势要用在主业正道上,建立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体现在受托财产的多样性、产品组合的多元化、服务内容的综合化上,建立起信托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二,不迷恋“融资牌”。此前,具有影子银行特性的融资业务是信托传统主业,以自有资金、隐性承诺承担风险,获取利差收益,业绩报表靓丽。但信托做融资业务有先天不足,资金成本高、客户层级下沉、资本实力弱、集中兑付风险大,业务收益根本无法覆盖风险敞口,一旦市场形势发生逆转,信托首当其冲。新分类下,融资类业务退出是大势所趋,信托业应坚定不移的压降传统融资业务,推动融资模式向资管信托本源转型,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做资金、资产两头在外的轻资本、轻资产模式,逐步摆脱对传统融资业务的路径依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业务支柱。

第三,不擅闯“无人区”。传统模式下,信托推崇“打猎文化”,四处出击、跑马圈地,对业务“无人区”无禁忌、无敬畏,关注即期利益,忽视潜在风险,即使知道风险远远大于机会,也心存侥幸,最终导致深陷风险泥潭,甚至引发经营危机。打造信托“百年老店”,应彻底摒弃“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敬畏风险、遵从专业,立足长期发展,聚焦专业领域、保持恒心定力。在能力不具备、制度不完善、风控不匹配的情况下,审慎开展各类业务创新。任何业务、模式创新必须在新业务分类的规范框架下开展,做到合规先行、制度护航。

时代周报:资产服务信托被列为“三分类”业务首位,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对家族信托业务影响如何?

姚贵平:“三分类”新规将资产服务信托列在首位,强调信托的服务属性,鼓励信托公司深耕细作,推动信托公司回归信托本源。资产服务信托具有重投入、强积累、高稳定的特点,将深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变革:第一,三分类新规下,信托业务将转向“纯服务”“真资管”,强调专注、累积、持续,将摆脱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盈利模式上将从“赚快钱”到“挣长钱”,敬畏风险、遵从专业,立足长期发展,聚焦专业领域、保持恒心定力。第三,从“信用风险”到“合规操作风险”,更加突出合规经营、尽职履责,保证业务持续、健康、稳健发展。

“三分类”进一步厘清了信托的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将家族信托明确归于资产服务信托的大类之下,并对家族信托的定义和服务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在监管层对家族信托发出了明确支持信号的背景下,在国内巨大的财富传承市场需求下,家族信托作为财富传承的得力工具,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家庭服务信托的低设立门槛、投资稳健等特点,代表着信托普惠化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将大幅扩大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的服务群体,助力“普惠金融”政策落地。

以分类改革为指引,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时代周报:在资产服务信托上,平安信托将如何发挥特色优势,重点发力方向是什么?

姚贵平:家族信托和保险金信托是我们资产服务信托的拳头业务,充分契合监管提出的信托业务“新三分类”要求,发挥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功能,融合保险和信托的优势,以信托的“信义”文化,链接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家庭提供更综合化的财富管理工具,推动财富管理向更专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022年,平安信托的家族信托与保险金信托全年设立单数超9000单,整体规模超1000亿元,年增长率达80%。其中,截至今年4月,平安保险金信托业务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市场占比超60%、服务客户超2.3万、落地超1亿元大单25笔,在市场规模、客户数量、设立时效等各方面持续领跑行业。

具体而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拓宽外部合作渠道,除私人银行外,积极探索与券商、基金、第三方理财公司、家族办公室等的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同时,加强建立与优质第三方机构(例如律所、税务师事务所、艺术机构、慈善组织等)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形成综合性第三方专业机构库。

二是持续丰富产品体系,借助监管政策利好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信托,提前锁定培育家族信托客户;发力养老信托等特色化业务,提供增值服务,打造平安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与慈善基金会、律所等专业机构联合,开展特殊需要信托、遗嘱信托等复杂定制类业务,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提升体系化服务能力,对家族信托和保险金信托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拓展,优化系统功能,科技赋能项目全生命周期,从而实现产品功能提升、客户服务提升、业务效率提升、管理成本降低、操作风险降低。

时代周报:平安信托机构资管业务有何特色和优势?如何走出一条有别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与券商资管的差异化之路?

姚贵平:作为公司三大战略业务之一,我们的机构资管业务聚焦发展基建权益类资产、持有类物业、高信用央国企与地方政府相关金融业务。截至2022年末,为平安集团保险资金配置资产存续规模超600亿元。

信托业需要发挥资金融通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低成本的机构资金。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框架下,保险、证券、公私募基金、理财子、信托同台竞技,市场竞争激烈。资产管理信托不能走传统融资的老路,也不能盲目跟风其他资管机构,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既能体现信托牌照优势、又具有专业和资源优势的特色领域深耕发力,打造具有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做好资产管理信托,前提要重塑经营理念,真正从投资人利益出发,从资产驱动到资金驱动、从项目营销到客户经营、从利差收入到管理费收入。其次,要找准优势定位。资产管理信托应重点在机构资金、另类资产上深耕发力,定位做国内另类资产投资管理服务商。

此外,要建立能力闭环。一是行业投研能力。投研能力是做好资产管理信托的关键核心。信托投研能力打造不能简单复制券商研究所模式,也不能完全依赖外部行研机构,要建立具有信托特色的投研一体化模式,逐步构建提升专业投研能力;

二是资产营运能力,可以依托股东产业赋能或是联合外部产业龙头合作,利益绑定,合作共赢;三是资金募集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河南安阳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