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赛道太香?人才招聘需求3年持续增长,有人毕业一年喜提27万年薪

新能源赛道太香?人才招聘需求3年持续增长,有人毕业一年喜提27万年薪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成绩,填报高考专业成为学子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及薪资是中国高考关注者选择专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占比为52.8%。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向时代财经表示:“和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相对来说会更热门。比如经济类、计算机类等都是传统的热门专业,另外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也是热门方向。专业是否热门与就业前景、用人需求等有密切性关系。”

事实上,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其就业市场也展现出较强的活跃度。根据脉脉高聘发布的《2023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人才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招聘需求3年持续增长,今年1月至3月,产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24%。

用人需求持续旺盛,也一定程度助推了该行业薪酬福利的看涨。去年研究生毕业进入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的赵慕告诉时代财经,“现在已经工作一年了,我是研发工程师岗位,工作第一年年薪在27万元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

有硕士毕业一年就拿27万年薪

“从去年找工作以来,我就发现一个现象,感觉有些车企的招聘力度很强,身边有一些朋友最后也都选择了车企。”即将从国内某211高校毕业的陶云告诉时代财经。

去年的秋招中,陶云拿到了比亚迪品牌推广岗位的offer。其在介绍自己的薪资构成时称:“我是211硕士毕业,基础薪资是每月1万元,绩效系数是1.36,如果拿满绩效每个月是1.36万元,12薪。”

尽管自身专业是新闻与传播类,但陶云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赛道。“我一直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公司,不止比亚迪,我还投递了蔚来。”陶云分享道:“最初我同学看我积极去投的时候,他们都很好奇我为什么要投车企。结果等到去年11月份,秋招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关注的社交平台还有招聘群里,大家都在发‘求求迪子给我一个机会’,大家开始接比亚迪offer。”

赵慕则是一名985高校毕业的工科学生,2022年毕业后,赵慕通过校招进入了国内一家头部新势力工作,“我的岗位是研发工程师,现在已经工作一年了,年薪在27万元左右。”赵慕告诉时代财经。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薪资总体来说是比一些传统行业要高不少的。”张毅向时代财经表示,“平均值来看,以资深工程师为例,年薪大概在25万到30万元之间比较常见。”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人才缺口引发大量新能源车企高薪抢人。上述报告显示,2023年,超过三分之一从业者实现薪资上涨。此外,技术岗位招聘薪资大幅上涨,汽车电子工程师获新能源汽车企业高薪挖人,新发招聘岗位薪资翻倍。

图片来源:脉脉高聘

根据报告披露的数据,2023年1-3月岗位平均薪资,集成电路IC设计以9.18万元的高薪领跑。汽车电子工程师平均薪资同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110%。其次是底盘工程师,月薪增幅为59%。此外,技术项目经理、动力系统工程师等核心技术岗位,均获得超过40%以上的月薪增幅。

同时,报告亦指出高速增长的副作用,4成从业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卷出龙卷风”。工作一年的赵慕坦言,虽然薪水不低,但新势力的工作节奏很快。

新能源汽车专业受关注

“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当然,传统的热门专业,例如电气、计算机、经济学、金融仍然火热。”张毅对时代财经表示。

事实上,就业市场活跃的背后,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市场占有率达到27.7%。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不过,在业界看来,行业发展迅猛,但人才培养仍需进一步完善。

上述报告提到,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产业的高歌猛进,人才短缺已成常态。目前还存在人才总量短缺、高层次人才欠缺、人才结构/区域分布不均衡等痛点。新能源汽车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才、设计研发人才、管理人才有较高的复合性和专业性要求。除了要具备传统车辆工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堂握车辆、电化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汽车电子、软件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张毅指出,最近几年,高校新设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数量也在增加,同时,原来的材料工程、汽车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也在逐步增添新能源汽车方向的课程。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熊燕舞认为,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应该将专才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企定向培养相结合,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能力转型,从技能培养向知识+技能培养转型,从专一汽车方向向专博融合多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转型,加强外训内训、提倡外引内培,搭建科研平台,吸引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分步引进海外人才,从而实现更平稳的产业升级和人才交接班。

(陶云、赵慕均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湖南郴州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