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书记话乡村振兴 - 山东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壮美篇章

五级书记话乡村振兴 | 山东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壮美篇章

近日,央视《对话》栏目来到山东,深入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探寻山东五级书记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背后秘诀。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农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使命。五年来,山东牢记嘱托,齐鲁大地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全省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2年达1.2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出口额连续24年领跑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占全国1/10,形成了寿光蔬菜、沿黄肉牛等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

乡村产业发展兴旺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与底线。山东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集成运用整套增产技术模式,创建“大面积提升单产”示范推广田,支持“吨半粮”产能建设,挖掘盐碱地潜力,探索黄淮海地区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新路子。同时,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优势,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蔬菜总产量稳定在8800万吨,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850万吨。深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梯次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三产融合新业态逐步壮大,全省54个村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数量居全国前列。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关键。数据显示,五年来山东群众收入持续增加,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110元,五年年均增速达7.9%,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科技改革双轮驱动

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背后是山东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建设农业强省,要强化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据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介绍,山东将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支持培优和发展20家以上创新型种业企业;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围绕粮食安全、农业智慧化、绿色发展等产业需求,重点开展粮食增收减损、智能农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投入1.5亿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智慧农业创新、生态宜居乡村、绿色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示范,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科技支撑。

“绿色”底色不断厚植

山东走绿色发展之路,重塑乡村生态文明,还原山青、水绿、天蓝、土净的乡村生态底色。

走进济宁泗水县东仲都村,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风景如画,一步一景。美丽乡村用生态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五年来,山东造林700多万亩,乡村绿化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全省将建设省级和美乡村2000个;建设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各30个以上;在全省面上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打造乡村振兴展示带。

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达到26.2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67.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前列。今年,山东省将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全面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启动建设23条、297公里旅游公路,带动推进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文明气象持续焕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建成文明实践基地5000多个,建成县、乡、村级等11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共有国家级文明村镇264个、省级文明村镇4296个……近年来,山东聚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过去5年,山东创新开展传统工艺振兴行动,推选省级“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60个,指导认定非遗工坊574个,让一批扎根乡间的非遗项目成为群众富口袋的好帮手。

乡村文化振兴,温润了乡村的“精气神”,也“点亮”了乡村新生活。

未来,山东还将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推动美德和信用进村入户;丰富基层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持续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

新黄河记者:王倩 编辑:周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江苏扬州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