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模超千亿!90后基金经理卢绮婷:好的投资经理,还要是好的产品经理

管理规模超千亿!90后基金经理卢绮婷:好的投资经理,还要是好的产品经理

“投资这个工作要做得好,其实很难区分工作和生活。”

每天早上8点,卢绮婷一来到办公室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管理的主要是货基、短债、中短债这类产品,久期都比较短(即债券的平均到期时间短,流动性更高),所以整体来看换手率和交易量都会比较大,基本上在交易时间中,都会一直在做交易询价和盯盘这样的工作。”

交易时间结束,记者在永赢基金会议室见到了卢绮婷。如果是往常,她会在盘后参加路演或是复盘投研策略,而这一次,卢绮婷与记者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分享了她最新的投资思考和市场观点,想要传递给更多投资者。

卢绮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亲切温柔的邻家女孩,正如此前“三八节”她那张小清新风格的宣传海报中展现的气质一样。对于外界赋予的诸多标签,比如“北大学霸”、“美女基金经理”,卢绮婷表现得很淡然,没有刻意贴合,也没有十分抗拒,她很认真地告诉记者,她只是想要做好这份工作,做好产品收益。如果一定要被贴标签,她更希望是“能替投资者赚钱的基金经理”。

或许正是心里一直肩负着“帮投资者赚钱”的重担,让她不敢松懈。下班之后的她,通常也不能脱离掉工作的状态,“比方说发布了一些政策,要很快地去追踪,分析是否要适时调整当下组合以及策略。”在去年上海抗击疫情期间,卢绮婷也一直奋斗在“投资一线”,在公司住了三个月。

随着后面出行的机会变多,卢绮婷半开玩笑地说,“去玩的时候,也是抱着一种去调研的心态。”她表示,每到一个地方,就和当地的滴滴司机、商家、民宿老板聊聊天,在一些比较生活化的场景中,能更加直观的去印证当地真实的经济情况。“我们看到的宏观数据背后,其实是社会当中千千万万的个体”。

“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近两年,卢绮婷管理的多只产品业绩表现亮眼,在银行、互联网以及机构端也获得很高人气。今年一季度末,卢绮婷在管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了千亿(含货币基金),面对新的变化,作为一个“90后”,她显得无惧挑战。“公募环境的评价体系是最公开透明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大家都是可以看到的”,记者在她的眼中看到了自信与锐气。

“有锋芒也有柔光”,正如海报中写的,少女心和骑士精神可以同属一个女孩。

“不想当投资经理的交易员,可能不是好的交易员”

学生时代的卢绮婷就是一个自我驱动力很强的人,她曾是中山市高考单科状元,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硕士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她看来,学生时代留在自己身上很深的一个烙印就是“喜欢问问题”。而对事物本质的好奇和探索,可能也是做投资工作必不可缺的。

卢绮婷迈出校园,走向职场的第一站是宁波银行,彼时她在金融市场部担任债券交易员。

“我是2015年进入债券投资这个行业的,经历了行业发展迅猛的几年,那时候我们业内会觉得‘不想当投资经理的交易员,可能都不是好的交易员’,所以当时我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恰好后面有一个机会,就来到了宁波银行的子公司永赢基金,成为一名固定收益基金经理。”

银行背景出身的投资人,往往在对风险的预判、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以及在市场波段中的交易能力都有相对优势。“银行是最重要的一类投资机构,并且银行的一些资产负债行为会非常深刻地影响整个债券市场利率的演绎变化。所以这样的一个从业经验,让我会对于整个市场的机构行为理解得更加深刻。”对于在银行工作过的经历,卢绮婷自己是这样看。

她原本的投资方法论更偏向自上而下,来到永赢基金之后,基于整个固定收益投资部团队的平台力量,也在不断充实自下而上的研究,卢绮婷会和公司的研究员保持高频交流。“比方说像今年年初,我可能会比较关注房地产行业,那段时间和相关研究员交流的比较多,会多问问他们到城市实地走访的一些细节,还有一些个券研究的逻辑。”

概括来看,在卢绮婷的投资框架中,首先会从判断宏观出发,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决定了未来中长期利率的大致走向,基于此确立组合的中性久期。在此基础上,卢绮婷会进一步根据行情判断,在相对波动的区间里参与交易,争取一定的超额收益。

“除了要是好的投资经理,还要是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

“我觉得一个好的基金经理,除了要是一个好的投资经理以外,还要是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对于基金经理的工作,卢绮婷的理解是不局限于“在空中”打磨投资的方法论,更要“落地”去很好地实现产品定位,做好符合产品定位的策略,并且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其实这才是完整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以及投资者三方都共赢的一个生态模式。”

卢绮婷目前在管的产品包括2只货币基金、4只中短债基金和1只同业存单基金,她对于不同产品的适配群体都有十分清晰的认知。

“比如我管理的中短债基金产品,其实更多地还是主打追求稳健,更多还是卖给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投资者,他们可能就是想取得一个比较安稳的收益。”卢绮婷在定位好产品后,就会给这类型产品设定一个风险预算的上限,之后大概能确定可以冒的风险有多少,会严格在这样的一个约束下,去尽量做好超额回报。

在权衡整个组合收益和风险的时候,卢绮婷会更关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性价比。“债券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周期往复的过程,在一段周期中,总归是有性价比相对高的时候,也会有性价比相对低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在性价比相对高的时候,更积极进取一点,在性价比相对低的时候,更谨慎稳健一点,力争在整个周期中,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这七只产品合计规模已突破千亿元。这对于身为“90后”还很年轻的卢绮婷来说,会不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相同的策略在一个小组合上落地和在一个上千亿规模的组合上落地,不是一样的难度和深度,现在的规模对我管理组合确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让我需要对自己管理的风格和策略进行优化。”卢绮婷坦言,规模提升后,管理组合的难度确实在增强,对此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手里在管的产品类型比较多,还是要先明确产品的类型和定位,再相应的去做出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策略,而不完全是看好了一起加(仓),不看好了一起减(仓),要做得更精细一点。”

“市场除了上和下两个方向之外,其实还会有很多获取超额收益回报来源的一些机会,我会根据不同产品的策略和定位,去做一些更精细化的调整,这样其实也可以让我的工作更事半功倍一点。”卢绮婷同时表示,现在这么大的管理规模,也离不开团队的配合。

在面对新的变化时,卢绮婷的第一反应不是畏惧,而是积极思考应对策略,继续勇敢向前。“公募环境的评价体系是最公开透明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大家都是可以看到的”。从过往的成绩,也确实能一定程度印证她这份自信。以她的代表作永赢迅利短债基金为例,据Wind及海通证券数据,这只产品自2019年初成立至今年5月末,A份额累计回报13.83%(年化3.01%),近3年超额收益排名同类前8%(19/256)。在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奖”评选中,荣获三年持续回报普通债券型明星基金奖。

“我们的认知在不断加深,但是永远都还会有超出我们认知的一些风险”

最近几年,宏观环境的种种变化触发了许多基金经理对投资、对生活的重新思考,卢绮婷也不外如是。

“我们对于宏观分析的方法论,是需要不断迭代的,或者说,宏观分析的方法论是有一定时效性的。”卢绮婷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因为中国整个经济增长的模式,也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断变化而去变化的,过去几轮的经济增长,周期性都特别明显,从过去来看的话,中国很明显是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所以我们看到如果利率下调,或者说如果在房地产的政策上去做收紧或放松,整个周期就会自然而然走出来。”

但自从近几年“房住不炒”理念提出,还有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之后,整个经济增长的模式可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维度会做出一些潜移默化的转变,“这也会对我们整个债券投资的框架,或者说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提出迭代的要求,需要基金经理也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

而在对于风险的认识上,卢绮婷也进一步加深了认知。尤其是去年底债市的一波剧烈调整,卢绮婷认为,“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冲击最大的风险还是流动性风险。因为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客户申购我们的产品其实就会形成我们产品的一个负债,但客户的赎回并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所以我自己最警惕的还是潜在的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因素。”

此外,卢绮婷还提到要关注一些尾部的风险,所谓的尾部风险,它发生的概率比较小,所以大家可能基本上都会对它有一定程度上的漠视,但它一旦发生,就会在市场的预期之外。“能被大家所预期的风险可能都称不上风险,只是一个定价的问题,无非是以怎样的成本去应对这个风险,但预期外的一些风险,所要支付的成本可能往往不一定能够承受得起,这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

“市场一直在变,不会因为已经出现过类似的风险,就不会再出现一些新的 ‘活久见’的风险,比方说在有银行违约之前,我们都不认为银行会违约,那时候我们觉得银行违约就是尾部风险。现在,我们的认知在不断地加深,但是永远都还会有超出我们认知的一些风险。”卢绮婷表示,要敬畏市场,敬畏一些未知的风险。

同样地,我们也需要敬畏生活。作为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面对未知的明天,自在地活在当下或许就是最好的状态。在采访的最后,卢绮婷推荐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洽的生活方式,望与大家共勉。

责编:汪云鹏

校对:赵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黑龙江省伊春金山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