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创意广告

天猫创意广告

天猫是中国最大的B2C电商平台之一,也是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旗下的品牌。由于淘宝和天猫的巨大成功,天猫创意广告已成为各大品牌和广告商广告投放的首选。

天猫创意广告是指在天猫平台上,通过创意手段提高广告展示效果,吸引更多的用户点击。与其他平台相比,天猫平台上的广告更加针对性,因为平台上的用户已经在购买行为上表现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购买力。

创意广告

天猫的创意广告主要有两种形式:搜索广告和展示广告。搜索广告是指在用户搜索关键词时,广告会出现在搜索结果页的顶部或底部。展示广告则是指在用户浏览天猫商品时,广告会出现在商品页面上。

电商广告

不同于其他平台的广告,天猫创意广告更强调创意和用户体验。通过与天猫平台的合作,广告商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数据,以便更好地定位目标用户,并提高广告点击率和转化率。

总的来说,天猫创意广告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不但可以提高广告商的品牌曝光率,还可以帮助广告商更好的了解其目标用户。对于那些希望在中国市场上推广自己品牌的国际广告商来说,天猫创意广告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天猫创意广告的优势

天猫创意广告可以帮助广告商实现高ROI(投资回报率),与其他平台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告

精准的广告定位

由于天猫平台上的用户已经在购买行为上表现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购买力,广告商可以更好地定位目标用户。而为了更好地把握目标用户的心理,广告商可以借助天猫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行更具创意的广告设计。

高效的广告投放

天猫平台提供了多种广告投放方式,如搜索广告、展示广告等,可以帮助广告商更好地定位目标用户,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投放广告。与其他平台相比,天猫平台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广告商的需要进行定制化服务。

最佳的用户体验

天猫平台上的广告不仅仅是为了曝光品牌,更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创意的广告设计,可以吸引更多用户点击,同时提高用户对广告商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广告商可以借助天猫平台的技术支持和设计资源,设计更加创意的广告,提高用户体验。

结论

天猫创意广告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精准的广告定位、高效的广告投放和最佳的用户体验。广告商可以借助天猫平台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定制化服务,提高广告的效果和转化率。对于那些希望在中国市场上推广自己品牌的国际广告商来说,天猫创意广告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天猫创意广告随机日志

优化了网络加载功能,支持下载学习内容包,支持用户上传录制作品,跟同学们分享学习成果

1、搜索指定位置的文件和文件夹,请在搜索框中使用右斜杆【\】

2、订单/草稿单据不再需要时,支持在App端直接删除

3、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在线为自己进行估分哦,直接在手机上了解各种高考信息。

4、【新增】发布长文:动态太短不够说?新开发的长文功能快到碗里来~

5、聚合了磁力解析,电影、电视剧播放等功能。

<随心_句子c><随心_句子c><随心_句子c><随心_句子c><随心_句子c>羅(luo)誌(zhi)恒(heng):中(zhong)國(guo)財(cai)政(zheng)的(de)家(jia)底(di)與(yu)余(yu)糧(liang)

罗志恒系(xi)粵(yue)開(kai)證(zheng)券(quan)首(shou)席(xi)經(jing)濟(ji)學(xue)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論(lun)壇(tan)理(li)事(shi)

導(dao)讀(du)

近(jin)年(nian)來(lai),财政通(tong)過(guo)收(shou)入(ru)端(duan)減(jian)稅(shui)降(jiang)費(fei)、支(zhi)出(chu)端擴(kuo)大(da)支出,扩大赤(chi)字(zi)和(he)債(zhai)務(wu),有(you)力(li)地(di)抗(kang)擊(ji)疫(yi)情(qing)、兜(dou)底民(min)生(sheng)、促(cu)進(jin)科(ke)技(ji)創(chuang)新(xin),維(wei)護(hu)了(le)经济社(she)會(hui)穩(wen)定(ding)。但(dan)是(shi),對(dui)應(ying)的是经济下(xia)行(xing)疊(die)加(jia)减税降费,财政收支矛(mao)盾(dun)突(tu)出,部(bu)分(fen)地方(fang)重(zhong)回(hui)“吃(chi)飯(fan)财政”,各(ge)地财政運(yun)行壓(ya)力較(jiao)大。

然(ran)而(er),在(zai)宏(hong)觀(guan)税負(fu)下行、政府(fu)支出責(ze)任(ren)範(fan)圍(wei)扩大以(yi)及(ji)经济社会風(feng)險(xian)财政化(hua)的作(zuo)用(yong)下,财政緊(jin)平(ping)衡(heng)和收支矛盾加劇(ju)將(jiang)是未(wei)来的常(chang)態(tai)。财政之(zhi)難(nan),难在多(duo)目(mu)標(biao)平衡:要(yao)實(shi)現(xian)發(fa)展(zhan)与安(an)全(quan)的平衡、稳增(zeng)長(chang)和防(fang)风险的平衡、减税降费和财政可(ke)持(chi)續(xu)性(xing)的平衡、短(duan)期(qi)经济社会稳定与长期內(nei)生增长動(dong)力的平衡、民生福(fu)利(li)改(gai)善(shan)与科技強(qiang)国的平衡。

本(ben)文(wen)是《中国财政的余粮与未来》的上(shang)篇(pian),主(zhu)要解(jie)決(jue)三(san)大問(wen)題(ti):壹(yi)是如(ru)何(he)認(ren)知(zhi)财政是政治(zhi)经济学的集(ji)中體(ti)现?二(er)是2022年的财政形(xing)勢(shi)如何?三是如何理解2023年的财政政策(ce)以及展望(wang)2023年财政形势?

下篇《中国财政的未来》主要解决另(ling)外(wai)三大问题:一是未来财政面(mian)臨(lin)哪(na)些(xie)政治经济新形势?二是中央(yang)如何定調(tiao)十(shi)四(si)五(wu)期間(jian)的财税体制(zhi)改革(ge)?三是短期内财政有困(kun)境(jing),但又(you)不(bu)能(neng)大幅(fu)度(du)提(ti)高(gao)赤字和债务透(tou)支未来政策空(kong)间,短期、中长期分別(bie)需(xu)要從(cong)哪些角(jiao)度解决财政面临的压力?

风险提示(shi):经济復(fu)蘇(su)不及預(yu)期;财政体制改革加速(su)

正(zheng)文

一、财政是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

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qi)至(zhi)關(guan)重要的作用。财政主要處(chu)理政府与市(shi)場(chang)、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本質(zhi)是事关全局(ju)的激(ji)勵(li)機(ji)制,要实现各方主体的激励相(xiang)容(rong)。从歷(li)史(shi)以及国際(ji)比(bi)较看(kan),财政若(ruo)出现危(wei)机,社会危机亦(yi)不遠(yuan);财政体制若不理順(shun),則(ze)政府与市场邊(bian)界(jie)不清(qing)、市场主体难有稳定预期,中央与地方權(quan)责不清,导致(zhi)中央宏观调控(kong)能力下降、地方積(ji)極(ji)性难以调动。不同(tong)的财政体制意(yi)味(wei)著(zhu)(zhe)不同的激励机制,直(zhi)接(jie)影(ying)響(xiang)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居(ju)民和企(qi)業(ye)的预期和行為(wei)。

改革、发展、稳定均(jun)離(li)不开财政,甚(shen)至财政行为本身(shen)就(jiu)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di)一,改革要付(fu)出艱(jian)难代(dai)價(jia),调整(zheng)体制机制、和平安置(zhi)觸(chu)动的利益(yi)群(qun)体,需要财政贖(shu)買(mai)。尤(you)其(qi)在黨(dang)的十八(ba)大以来,推(tui)动結(jie)構(gou)性改革更(geng)加需要发揮(hui)财政的作用。第二,中国仍(reng)处发展中階(jie)段(duan),城(cheng)鎮(zhen)化进程(cheng)推进以及应对经济下行期仍需要大量(liang)的基(ji)礎(chu)設(she)施(shi)建(jian)设,财政在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稳定的国际国内大局亦需要强大的国防、外交(jiao)和公(gong)安隊(dui)伍(wu),同樣(yang)需要财政。

但现实卻(que)是,近年来宏观税负持续下行、财政汲(ji)取(qu)能力下降,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凸(tu)顯(xian)、紧平衡成(cheng)为常态。地方政府尤其是部分基層(ceng)政府重回“吃饭财政“,通过处置国有資(zi)源(yuan)资產(chan)以及压减公共(gong)服(fu)务支出緩(huan)解矛盾,甚至部分地區(qu)发生拖(tuo)欠(qian)公务員(yuan)和教(jiao)師(shi)工(gong)资等(deng)现象(xiang),“保(bao)工资、保民生、保运轉(zhuan)”再(zai)度成为重要内容。

从财政收入看,经济增速換(huan)擋(dang)、大規(gui)模(mo)减税降费和房(fang)地产下行拐(guai)點(dian)等导致财政收入增速下行。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環(huan)境如人(ren)口(kou)總(zong)量達(da)峰(feng)、老(lao)齡(ling)化和少(shao)子(zi)化並(bing)存(cun)、土(tu)地和能源等生产要素(su)成本攀(pan)升(sheng)、全球(qiu)貿(mao)易(yi)保护主義(yi)上升等导致经济增速下行具(ju)有长期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税基扩大的作用边际遞(di)减。从财政支出看,民生福利改善、高质量发展转型(xing)升級(ji)、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職(zhi)能驅(qu)动剛(gang)性支出易上难下。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直接代价就是赤字和政府债务攀升,财政以自(zi)身风险的扩大化解了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越(yue)发重要。

二、2022年财政形势如何?

1、2022年一般(ban)公共预算(suan)收入低(di)增长,税收增速创半(ban)個(ge)多世(shi)紀(ji)以来新低,土地出讓(rang)收入减少約(yue)2萬(wan)億(yi)元(yuan)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3703亿元,预算目标为210140亿元,歉(qian)收6437亿元,完(wan)成率(lv)为96.9%。短收主要是因(yin)为经济下行叠加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留(liu)抵(di)退(tui)税。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chao)4.2万亿元,其中增值(zhi)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为近年来历年最(zui)大。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0.6%,低於(yu)预算目标的3.8%,該(gai)增速为1977年以来(除(chu)2020年以外)的最低增速。

2022年税收收入为166614亿元,占(zhan)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1.8%,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的较低水(shui)平;税收收入增速为-3.5%,为1969年以来即(ji)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低增速。新中国历史上税收收入负增长的年份(fen)有1955、1960、1961、1967、1968和2020年,分别为-3.6%、-0.5%、-22%、-11.4%、-2.6%和-2.3%,主要受(shou)到(dao)大躍(yue)进和特(te)殊(shu)時(shi)期的影响。由(you)于税收收入增速偏(pian)低,地方政府进一步(bu)挖(wa)掘(jue)非(fei)税收入潛(qian)力,包(bao)括(kuo)多渠(qu)道(dao)盤(pan)活(huo)国有资源资产,国有资源(资产)有償(chang)使(shi)用收入等增加较多,2022年非税收入达到37089亿元,增速为24.4%。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部分年份高于GDP名(ming)义增速,但2015-2022年連(lian)续七(qi)年均低于GDP名义增速,主要是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从各税種(zhong)构成看,2022年资源税、国内消(xiao)费税增速较高,增速分别为48.1%和20.3%,资源税增速高主要是煤(mei)炭(tan)等资源价格(ge)上升叠加保供(gong)稳价、確(que)保能源安全背(bei)景(jing)下的产量上升;消费税上升在于車(che)購(gou)税减半征(zheng)收刺(ci)激汽(qi)车消费以及石(shi)油(you)价格上行。

2、宏观税负持续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连续七年下降,土地出让和社保收入占GDP比重均下行

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jin)预算、国有资本经營(ying)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之和,剔(ti)除重复計(ji)算部分如财政補(bu)貼(tie)社保,作为政府籌(chou)集的收入。2022年的宏观税负为30.2%,较2021年和2013年分别下降2.9和5.6个百(bai)分点。该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从分項(xiang)看,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衡量的宏观税负在2015年見(jian)頂(ding),从2015年22.1%下降到2022年的16.8%,相當(dang)于2005年的水平。以税收收入/GDP衡量的宏观税负在2013年见顶,从2013年18.6%下降到2022年的13.8%,相当于2001年的水平,2020-2022年分别下降0.8、0.2和1.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较快(kuai)。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mi),202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66854亿元,较上年下降2万多亿元,下降23.3%,土地出让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022年为5.5%,分别较2020和2021年下降2.8和1.9个百分点。2022年社保收入(剔除一般公共预算补贴)占GDP的比重为6.4%,较上年略(lve)下降0.03个百分点。綜(zong)上,宏观税负下降主要是一般公共预算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导致。

(扩展:关于宏观税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主要对是对土地出让收入是否(fou)屬(shu)于宏观税负的分歧(qi),IMF计算宏观税负国际比较不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国内專(zhuan)家有观点认为土地出让收入属于要素收入,不属于宏观税负;也(ye)有专家认为土地属于政府壟(long)斷(duan),不同于一般要素,至少土地出让收入中扣(kou)除开发成本的凈(jing)收入属于宏观税负。本文认为土地出让收入宏观税负是政府憑(ping)借(jie)政治权力、所(suo)有权从居民和企业獲(huo)得(de)的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先(xian)转化为房企的成本,其後(hou)转化为居民和企业的成本或(huo)资产,最終(zhong)表(biao)现为政府从社会获得的收入。)

3、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cha)高达5.7万亿元,为历史次(ci)高水平,考(kao)慮(lv)到专项债后的赤字率为7.7%

2022年年初(chu)预算報(bao)告(gao)中披(pi)露(lu)的财政赤字为“按(an)照(zhao)3.37万亿元安排(pai)”、赤字率为“按2.8%左(zuo)右(you)安排”。预算執(zhi)行情況(kuang)报告发布(bu)的财政赤字仍为3.37万亿元,但实际上的收支差为5.7万亿元,兩(liang)者(zhe)差額(e)2.33万亿元通过调入历史结转结余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解决。其中,从预算稳定调節(jie)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45万亿元,還(hai)有部分调出资金。由此(ci)可知,近年来财政运行对财政资源統(tong)筹能力要求(qiu)上升。2019-2022年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的金额分别为22161、26133、11714、24541亿元,2023年计劃(hua)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等19030亿元。

由于执行赤字为3.37万亿元,名义GDP为121万亿元,赤字率(赤字/GDP)为接近2.8%。考虑到未納(na)入赤字的3.65万亿元专项债,赤字率高达7.7%。

4、2022年22省(sheng)市财政收入负增长,東(dong)部省份受疫情和逆(ni)全球化沖(chong)击大、资源型省份增速靠(kao)前(qian)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轄(xia)市)中,吉(ji)林(lin)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为-25.6%,排倒(dao)數(shu)第一;发达地区如江(jiang)苏、廣(guang)东、浙(zhe)江、山(shan)东同比增速分别为-7.6%、-5.8%、-2.7%和-2.5%;四大直辖市天(tian)津(jin)、重慶(qing)、北(bei)京(jing)、上海(hai)均为负增长,增速分别为-13.8%、-8%、-3.7%和-2.1%,主要是受到疫情和逆全球化的负面冲击。东部发达地区人口密(mi)度大,天然容易受變(bian)異(yi)病(bing)毒(du)的攻(gong)击,且(qie)一旦(dan)封(feng)控影响面更大;逆全球化加速,冲击东部地区产业鏈(lian)供应链稳定;东部地区生产发达,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冲击更大。反(fan)观西(xi)部资源型省份,在俄(e)烏(wu)地緣(yuan)政治冲突引(yin)发全球大宗(zong)商(shang)品(pin)价格上行,以及国内保供稳价、能源安全重要性上升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资源产銷(xiao)两旺(wang)、量价齊(qi)升,财政收入增速靠前。山西、内蒙(meng)古(gu)、陜(shan)西、新疆(jiang)同比分别达到21.8%、20.2%、19.3%和14.9%。

5、22个省份财政自給(gei)率不足(zu)50%,对中央转移(yi)支付及债务的依(yi)賴(lai)度提高

2022年 有22个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低于50%,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其中西藏(zang)、青(qing)海、甘(gan)肅(su)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僅(jin)为7%、17%和21%;仅9个省市区财政自给率高于50%,主要是上海81%、北京80%、广东72%、天津67%、浙江67%、江苏62%、山西59%、山东59%和福建59%,且较往(wang)年明(ming)显下降。

地方政府的收支不足主要靠中央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fan)还以及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彌(mi)补。要全面认知财政自给率指(zhi)标,不能據(ju)此否定分税制以及转移支付存在的必(bi)要性。该指标只(zhi)反映(ying)政府间关系的初次分配(pei),考虑到大量的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给地方后的再分配效(xiao)应,地方事实上的可用财力和滿(man)足支出的能力将大幅提高。除专项转移支付指定特定用途(tu)外,一般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根(gen)据常住(zhu)人口、学生数量、海拔(ba)緯(wei)度等客(ke)观因素计算,金额相对可预期,可作为地方政府统筹使用的财力。以2021年决算数据为例(li)(2022年决算数据需2023年7-8月(yue)间发布),初次分配后,22个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低于50%,考虑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后,所有省份的转移支付后收入/支出在80%以上。其中,西藏、青海、甘肃、黑(hei)龍(long)江、寧(ning)夏(xia)、新疆获得的转移支付分别为2246、1503、2980、3722、1019和3431亿元,相当于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0.42、4.57、3、2.86、2.22和2.12倍(bei)。因此,西藏、青海、甘肃获得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支出高达121.4%、98.8%和98.8%,远高于自给率(初次分配)的10.6%、17.7%和24.8%;反而东部发达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相对较少,比如浙江获得的转移支付为954.8亿元,相当于其一般公共预算的11.6%,远低于西部地区,考虑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支出为83.7%,还有16.3%的支出依靠债务及其他(ta)调入资金解决。

6、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和土地出让收入依赖度高,其中东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占比高,西部依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

2021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2555亿元,中央财政收入91470亿元,占全国比重45.2%,地方财政收入111084亿元,占比54.8%;但是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45673亿元,中央本级支出35050亿元,占比14.3%,地方支出210623亿元,占比85.7%。为保证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促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掌(zhang)握(wo)较多的财力并向(xiang)各地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为82152亿元,占全国收入的比重为40.6%,相当于地方收入的74%、地方支出的39%;即转移支付后,中央、地方实际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318和193237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6%和95.4%。

经过這(zhe)个分配过程后,中央政府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与支出比为26.6%,仍有73.4%的支出需要发行国债、调入资金和使用历年结转结余弥补。但即使有中央的转移支付,地方可支配收入仍难以满足地方支出需要,两者之比为91.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为52.7%、转移支付/支出为39%),仍有8.3%需要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调入资金等弥补。

从2021年决算数看,获得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较多的省份有四川(chuan)(5503亿元)、河(he)南(nan)(5181)、湖(hu)南(4020)、河北(3900)、湖北(3808)、雲(yun)南(3799)、黑龙江(3722)、安徽(hui)(3590)、新疆(3431)等。

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除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含(han)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是另外两大主要来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较小(xiao)、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類(lei)似(si)“专款(kuan)专用”。由于2022年中央对各省份的转移支付具体数据发布时间在2023年7-8月,以2021年决算数据为例。在地方综合(he)财力的三大部分构成中,东部经济发达、土地市场活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占比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偏低,自身财政能力较弱(ruo),依赖中央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其中,西藏、青海、甘肃、黑龙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分别为8.6%、16.2%、21.8%和24.1%,中央转移支付占比分别为89.6%、74.4%、65.2%、69.1%;此外,宁夏、新疆、吉林、云南、内蒙古的中央转移支付占比均超过50%,分别为63.0%、60.9%、54.6%、53.8%和50.8%。东部地区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较少,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外,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较高,如浙江55.8%、江苏53.4%、山东43.4%、福建40.4%、重庆34.7%。

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四川省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均位(wei)居全国前五,江苏、浙江、貴(gui)州(zhou)和湖南等省份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度高。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3755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66854亿元,占比90.6%。从各省份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看,江苏(11479亿元)、浙江(10069亿元)、山东(6080亿元)、广东(5196亿元)和四川(4781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居于前列(lie),排名前5的省份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为51%;宁夏(129亿元)、青海(93亿元)和西藏(35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较少。从已(yi)公布的26个省份的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看,江苏(10690亿元)、浙江(8336亿元)、山东(5396亿元)和广东(4666亿元)、四川(4297)和上海(3799)仍居前列。从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依赖度看,江苏、浙江、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的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度较高,其土地出让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分别为1.16倍、1.04倍、1.03倍、0.95和0.88倍;北京、广东、宁夏、新疆和青海等地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度相对偏低,其土地出让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分别为0.37倍、0.35倍、0.22倍、0.21和0.21倍。

7、财政困难系数

中央在给地方转移支付时会根据地方财政的风险和财力情况,财政部设置了财政困难程度系数,2019年4月23日(ri),财政部公布了《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zhang)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将近700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分配给36个省市,在资金分配表中,列出了36个省市的财政困难系数。

8、社保对一般公共预算的依赖度持续攀升,对财政的压力与日俱(ju)增

2022年我(wo)国人口总量较2021年减少85万人,人口总量达峰的同时结构惡(e)化,即老龄化、少子化加剧。2022年我国65歲(sui)以上老人占比14.9%,较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而本世纪初的2000年老龄化率才(cai)7%;出生人口956万人,新中国成立(li)以来首次降至1000万人以下(1959-1961年分别为1665、1381、1187万人)。1962、1963年的人口生育(yu)高峰(分别为2491和3000万人)意味着从2022年起我国将迎(ying)来人口退休(xiu)高潮(chao),这一方面导致繳(jiao)纳社会保险的人数减少,另一方面領(ling)取社保的人数激增,社保压力巨(ju)大。

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收入为10152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贴收入23682亿元,占社保收入的2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1%。根据预算安排,2023年社保预算收入10935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贴收入上升为24950亿元,占社保收入的2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1%。

9、政府负债率提高,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地区债务率较高,且2023-2025年到期金额高

经第十三屆(jie)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議(yi)審(shen)议批(pi)準(zhun),2022年末(mo)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xian)额为376474.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582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18185.08亿元。

截(jie)至2022年末,中国政府债务为60.9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7.19万亿元,负债率为50.35%,较上年增加3.6个百分点,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jing)戒(jie)線(xian),风险总体可控。其中,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8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6万亿元,占GDP的21.4%,较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0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6万亿元,占GDP的29.0%,较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均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 143944.69亿元,专项债务 206706.31亿元,专项债务余额大幅超过一般债务。此外,与政府关系较为紧密的城投(tou)债余额13.2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0.9%。

截至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剩(sheng)余平均年限8.5年,其中一般债券6.2年,专项债券10年;平均利率3.39%,其中一般债券3.39%,专项债券3.39%。

三、如何理解2023年财政政策和展望2023年财政形势?

(一)2023年财政政策基调:有克(ke)制的寬(kuan)松(song)、有余地的积极

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優(you)化組(zu)合赤字、专项债、贴息(xi)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沈(chen),做(zuo)好(hao)基层‘三保‘工作。”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shen)并做了进一步的落(luo)实。

从财政政策总基调看,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加力提效”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前者对应“稳增长、稳就业、稳物(wu)价”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要求,側(ce)重稳增长;后者对应防范化解风险,因此2023年财政政策兼(jian)顧(gu)稳增长和防风险,反映出这是有克制的宽松、留有余地的积极。

“加力提效”将力度置于效果(guo)前,这不同于2022年的“提升效能,更加註(zhu)重精(jing)准、更可持续”和2021年“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更接近2020年“更加积极有为”,与2019年的“加力提效”一致。这是经济形势的要求,是顺应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目标的顺势而为。主要是因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的核(he)心(xin)矛盾,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部形势的嚴(yan)峻(jun)性不亞(ya)于前些年:全球经济下行、外需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风险仍未完全釋(shi)放(fang),居民资产负债表仍需修(xiu)复。财政政策在2023年仍将在扩大内需、稳定就业、稳定物价、推动科技创新、改善民生、推动区域(yu)協(xie)调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3年的财政赤字率擬(ni)按3%安排,高于去(qu)年0.2个百分点;赤字规模为3.88万亿元,比2022年高5100亿元;专项债拟按3.8万亿元安排,较2022年高1500亿元。赤字规模和专项债合计7.68万亿元,比2022年高6600亿元,体现了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调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决心。

其一,从赤字率3%看,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赤字规模增加5100亿元,既(ji)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必要的支出强度,同时并未过高提高赤字率,为未来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空间奠(dian)定基础。

其二,从专项债看,较上年增加1500亿元,规模上升,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基建投资,帶(dai)动社会投资,稳定总需求。

其三,从减税降费看,今(jin)年的提法(fa)是“完善税费优惠(hui)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cuo)施,该延(yan)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意味着与过往比发生重大变化,从追(zhui)求减税降税的规模转向效率效果和精准性針(zhen)对性,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

其四,明确要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增加的赤字全部是中央赤字和国债。

其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服务国家重大戰(zhan)略,强化績(ji)效管(guan)理,支出端“提效”。

(二)2023年财政收入形势好于2022年,但支出刚性不减,紧平衡态势仍将持续

2023年的收入形势总体好于2022年,主要是基于:一是经济总体呈(cheng)恢(hui)复态势奠定了财政收入形势向好的基础。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市场信(xin)心和预期逐(zhu)步好转。宏观上正常的生产生活秩(zhi)序(xu)与微(wei)观主体对美(mei)好生活的向往将推动经济恢复。当然这也依赖于政策实施效果。二是2022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导致基数偏低,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0.6%。三是2022年缓税缓费的部分在今年入庫(ku)。

从地方来看,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背景下,多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较2022年实际增速显著回升,但考虑到低基数效应,大部分省份增速目标相对保守(shou)。从31个省份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看,海南、吉林、河南、甘肃、湖北和新疆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较高,目标增速在10%及以上,海南达到15%;湖南和安徽的目标增速分别为8%与7%。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大部分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均在6%及以下。总体来看,大多数地区一般公共预算目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保持一致。

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增速走(zou)势节奏(zou)是:一季(ji)度低、二季度高,三四季度回落,与经济增速态势保持一致。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0.5%,1-4月同比大幅上升到11.9%,主要是去年留抵退税主要在二季度导致的低基数效应。因此,对于4月财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要有清醒(xing)的认識(shi),不能据此认识财政形势和经济形势大幅好转,仍要进一步加力提效,仍要繼(ji)续过紧日子提高理财效率。

支出压力依然较大,优化支出结构的任务较重。其一,稳增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今年的重要目标,是稳就业和稳民生的重要保障,这需要财政推动促消费、扩投资。既包括直接拉(la)动基建带动投资,还包括加强重点城市流(liu)通保供体系建设、建设综合物流樞(shu)紐(niu)暢(chang)通流通体系、挖掘縣(xian)鄉(xiang)消费潜力等。其二,乡村(cun)振(zhen)興(xing)、区域均衡发展、綠(lv)色(se)低碳(tan)发展等需要财政投入保障。其三,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三)要高度重視(shi)五大风险

财政在支持高质量发展中要保障财政可持续性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要高度重视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带来的风险,平衡发展的效率与安全。

第一,警惕(ti)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城投风险和财政风险交織(zhi)。近年来地方债、城投债密集到期,恰(qia)逢(feng)收入增速下行期,风险加大。

第二,警惕房地产风险财政化。房地产事关经济、金融(rong)和社会稳定,行业风险化解需要财政支持,增加了地方政府救(jiu)助(zhu)责任。

第三,防范金融风险财政化。城商行和農(nong)商行的股(gu)东主要是地方财政部門(men),由于区域经营和属地監(jian)管,业务与当地财政紧密相关,地方财政承(cheng)擔(dan)着一定的兜底或关聯(lian)责任。

第四,通脹(zhang)风险引发的财政风险。全球经济下行、总需求不足,2023年PPI大概(gai)率偏低,不利于财政增收。

第五,经济社会的不确定性引发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财政要再度紓(shu)困并增加支出负担。

总之,财政之难在于多目标平衡,在于政府职能近乎(hu)無(wu)限。当然,财政之榮(rong)也在于难中有巧(qiao),在于服务国家大局,在于担当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zhu)的神(shen)聖(sheng)使命(ming)。在中国式(shi)现代化新征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还要进一步理顺,事权和支出责任必須(xu)盡(jin)快上移至中央、省级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还要继续完善。俠(xia)之大者,为国理财。

我們(men)堅(jian)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任何困难都(dou)只会孕(yun)育出更加强大的中国,财政困难亦不例外。返回搜(sou)狐(hu),查(zha)看更多

责任編(bian)輯(ji):

发布于:河北省保定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