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科创大走廊怎么建?浙大金华研究院智库中心邀请6位专家把脉

浙中科创大走廊怎么建?浙大金华研究院智库中心邀请6位专家把脉

继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后,浙江省内先后有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金华浙中科创走廊等启动建设。放眼全国,北有横跨9市的长三角G60科创大走廊,南有横跨广州、东莞、深圳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作为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实践,科创大走廊如何高质量建设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9月24日,来自国内顶尖大学、政府智囊机构、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六位专家学者齐聚金华,在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智库中心举办的“2022双龙科创高峰论坛—共话科创大走廊发展”大会上,六大专家共探新发展阶段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机遇,为科创走廊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是城市创新基因的重塑!

综观全球,我们发现发达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创新能力指数和创新发展指数的排名都比较靠前,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两个排名都相对滞后。“显然,创新能力不足,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会麻烦很多。”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穆荣平说。

穆荣平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大专家,也是浙江包括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滨江区域规划的专家,长期深耕科技政策、科技预见以及科技管理领域。本次大会,穆荣平做了《强化城市创新枢纽功能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主旨演讲,他着重提出未来城市发展中创新基因重塑的重要性。

“近些年,重庆、安徽发展较快,原因就是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变化了,这正是金华未来发展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穆荣平提到,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城市积极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能力,但“引了五百强企业也好,一万强企业也好,引来的大部分是工厂,缺少创新的基因,虽然对本土有贡献,促就业、有税收。但在现在的发展阶段,这不是长久之计。城市创新基因的重塑,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你看,深圳过去二十年或者十五年的变化,就是源源不断地基于技术的创新所带来的新气象,这恰恰是金华,包括浙中科创大走廊需要重点思考的”。

穆荣平明确指出,现在跟过去的发展方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已有很大变化。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过去需要的是区域经济中心,而现在需要的是一批新的区域创新枢纽和创新引擎,这也是科创走廊高质量建设发展需布局的关键内容。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如何打破壁垒、推动融合?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功能!

今年4月,金华市联合浙江省发改委、省科技厅正式出台《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旨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构建以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为核心引领,师大科技城、中央创新城、光电创新城、金兰创新城为辅助支持的“一廊六城”创新空间新格局,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双联动,奋力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这是继杭州、宁波、温州之后,省内设立的第四条科创大走廊,空间格局显而易见,金义联动蓄势待发。

如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发展融合机制,形成强大发展动力,驱动都市区一体化发展?针对“融合”这个问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史晋川做了《浙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空间战略》主旨演讲,重点提出了区域资源如何流动和优化配置,以及区域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机制等问题。

他说,金义城市群的发展,是建设浙中科创大走廊的依托。“金义城市群进展得怎么样,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中和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台都市圈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城市群自身的发展功能和定位是什么,内部的协调机制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这些问题如果不深入地探讨解决,都将影响或阻滞浙中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发展。”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智库中心主任魏江将目光更加聚焦在“金义城市群”,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浙中科创大走廊》的主旨演讲中,他对金义新区产业空间、地理空间、产业结构、创新要素及全球创新等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剖析,他指出“一廊六城”创新空间新格局需更多地立足金义新区在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上进行融合。

魏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布局浙中科创大走廊,提出要在技术、人才、能力、资金、文化等5个供给方面进行思考、破题,“以高质量产学研合供给技术,以高强度人力资本供给人才,以创新供给核心能力,以创业创新基金供给资金,以金华市区、义乌‘双字塔’协同创新供给文化”,科创走廊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建设发展。

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必备元素

“数智时代”、“知识产权”等亟需创新管理

除了优化资源配置、打破融合壁垒等宏观层面布局,科创走廊建设在这个时代还会遭遇什么难题?“数智时代”、“知识产权”等创新管理,是不能忽视的热点元素。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涉及哪些领域?带动性最强、目前覆盖面最广的,足以造就一个时代的,毫无疑问是数智信息科技、数智化。”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说。他分享的主旨演讲《全面自主创新和两大基本取向》,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数智产业化和产业数智化,分别称其为本体性的数智经济及应用型的数智经济。尤其提到应用型数智经济,分为赋能应用和增值应用,“前者使你强大,什么干不成的事情都干成了,后者意味着与别人干一样的活,但你得到的比别人多”。如何发挥好这两种应用,值得金华研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聘副院长黄灿在他的演讲报告《新时代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中则提到,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高度复杂、模糊性的时代,即“VUCA”时代。他指出:“处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时代,知识产权绝对不是二十年前简单的几百件、上千件专利,现在任何一个技术领域都是高度融合,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是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

他以汽车行业从传统的发展范式向新能源智能网联发展范式转变为例,提出在技术范式变革期,产业如何做好创新管理,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且要重视的工作。

高校能为科创廊道建设提供什么?

搭好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平台

2022年9月,浙江大学和金华市政府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建立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这一重要平台,布局在浙中科创大走廊上。在《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中,我们还看到浙江师范大学、金华理工学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的身影。那么高校在大走廊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助力廊道发展呢?

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在他的演讲《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中,以国内顶尖高校浙江大学为例,提到:“我们要打造浙大的创新链,除了基础的研发内容外,重点内容要涵盖今天在新经济时代里面的卡脖子或是创新环节里重要的卡点,从而把链主企业、高校、政府变成一个混合式平台,专门解决创新问题。”

赵建执掌浙大网新集团21年,已将一个校办企业办成了拥有三家上市公司、推动数字化赋能“数字浙江”,尤其是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者、产业互联网革命的平台型领军企业集团。他从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三角关系,以实战经验为例,强调了高校资源对区域发展、对走廊建设的重要性。

其实,高校作为产业链的赋能力量,作用还不仅于此。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智库中心执行副主任周永广表示,智库中心此次举办“双龙科创论坛-共话科创大走廊发展”大会,邀请国内顶尖大学、政府智囊机构、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发展阶段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机遇,把脉金华科技创新能力和存在问题,就是扮演了高校资源作为政府“智囊团”的作用,为金华及国内科创大走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

据悉,智库中心是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所设的三个中心之一,依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紧密联系省内外战略智库和高端智囊,积极发挥浙江大学学科会聚和专家云集的优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咨询研究,为金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陕西延安甘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