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重塑估值机制,上半年股价启动的央国企还能买吗?

“中特估”重塑估值机制,上半年股价启动的央国企还能买吗?

2023年7月6日,博时基金25周年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会在深圳举办。

今年是中国公募基金发展的第25年,据基金业协会公告的最新数据,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到27.77万亿元,基金产品数量高达10890只,基金管理人数量也达到了156家。本次高质量发展论坛聚集多名业内专家,展望宏观经济与市场发展,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投资策略,深度思考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与“AIGC”主线并驾齐驱的“中特估”主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本次中期策划会也组织了“中特估”投资机会探讨圆桌论坛。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投资总监、基金经理蔡滨邀请了方正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曹柳龙、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沙炜、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基金经理王晗、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四位对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深入洞察的首席分析师与基金经理一同解读“中特估”估值机制,这种新的估值体系将如何作用于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

图片来源:图虫

“中特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简称,最早在2022年11月由中国证监会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旨在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对于“中特估”到底是什么,怎么理解?曹柳龙表示,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他认为,要从本质理解“中特估”,这套体系是中国特色的估值方法,这套方法不仅要对经济性ROE定价,同时要对正外部性定价,正外部性包含了社会责任、安全、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等诸多方面。

他还指出,现在“中特估”正经历正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打破过去西方经济学体系仅从经济性定价的模式。曹柳龙还表示,“我们团队一直比较看好‘中特估’,尤其今年3月下旬,当时中特估央企指数持续调整我们也坚定看好。”

陈显顺也看好“中特估”的投资机会,他从盈利端和流动性两方面分析了目前适合投资“中特估”的理由。他表示,央国企占GDP的比重大约是六七成。从不同年份的数据来看,2021年是六成,2022年接近七成,央国企作为经济总量支柱型的结构,决定了经济大方向的走向。如果判断目前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盈利增速有压力的情况下,“中特估”具备盈利优势。

第二是流动性问题,今年市场情况相对特别,在目前资产荒的格局下,高股息资产稀缺性很明显。“中特估”中的重点公司,如银行、建筑、煤炭等股票分红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因此,市场利率水平也决定“中特估”潜在回报率相对较高。

基金经理们则主要从调研及投资的角度给出各自的理解。王晗提到,“我今年比较早就开始进行‘中特估’产业调研,我觉得今年调研和以前区别非常大。今年央、国企主要领导跟我们交流数量显著增多,交流内容也更聚焦业务,说明企业对投资者重视程度在提升。”他还举例说明,今年很多‘中字头’企业开始对旗下各上市子公司进行排序,要求各平台考核市值管理、市值诉求及与投资者交流频次等,并要求从企业制度层面对以上项目进行评估。

王晗也向投资者分享自己感知到的市场对“中特估”态度的变化。首先,第一个阶段是今年1-4月,“中特估”刚提出来,市场主要关注的是低估值、高股息的央、国企;第二个阶段是5-6月,市场表现开始明显分化,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关注到并不是所有央、国企都足够好,具备经营改善的空间和条件。这个阶段,有能力改善业绩的公司开始被关注;最后阶段是7月及下半年,主要关注业绩、财务报表兑现的情况。

他还提到,“中特估”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优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能力。如果PB长期低于1,这些公司就不具备再融资能力,违背了上市的初衷。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一步是让长期、有效、良好发展的中字头企业恢复资本市场融资造血能力,之后的表现则取决于公司业务能否长期实现稳定的价值创造,满足这点的企业才可能长期维持一倍以上PB。

沙炜从运营商及石油石化两个行业分析了其在各自业务上的经营优化及盈利能力的提升,并认为这些方面的变化将显著提升其估值水平。他还提到,除这两个行业外,煤炭、有色、中医药、教育等行业均在发生类似变化。他强调,“‘中特估’指数的表现,肯定不止是概念和主题,是能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公司的系统变化。他之后也持续看好这个方向,也将努力寻找经营趋势向上和估值向上的央企、国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黑龙江省鸡西恒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