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检查手段将升级 广州医生研发的新型胶囊内镜提交审批

肠胃病检查手段将升级 广州医生研发的新型胶囊内镜提交审批

7月7日至9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共同承办,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协办的“2023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7月7日至9日,2023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国内外430多名消化专家齐聚广州

“之前连续三年的会议都是在线上举行,这一次恢复了线下会议”,大会主席、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介绍,本次会议围绕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两大主题,以专题讲座与内镜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内地430余位知名消化领域专家担任学术任务,包括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大会共设1个主会场、10个分会场,安排了30个专场、180余场学术报告、40台内镜手术演示,集中展示近几年来国内外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最新研究成果和消化内镜下诊疗新技术。

大会上,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教授团队发布新书《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精解》。该书所有内容均由南方医院消化科团队独立完成,旨在最大限度还原ESD手术过程,不仅图文并茂,还包含大量手术视频,记录了手术医生的操作细节及手术过程中的处理思路,该书传授方式等同于大师“手把手教学”,将为年轻内镜医生学习ESD技术提供帮助。

大会上,还将推出两个共识意见——《炎症性肠病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和《用于诊断胃部及小肠疾病的胶囊内镜专家共识意见》,该共识内容由南方医院团队主笔完成,聚焦炎症性肠病内镜下诊治和胶囊内镜运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版指南,以期提高国内炎症性肠病内镜诊治、胶囊内镜诊治的整体质量。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在2023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上。

无主机的新型胶囊内镜产品已进入审批阶段

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危害严重,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是我国结肠镜技术的发源地,一直致力于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工作的推广与普及。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介绍,由南方医院参与研发的胶囊内镜产品,已经进入审批阶段,预计一年左右可以应用到临床上。

据介绍,这种胶囊内镜适用于需要反复做内镜的病人,比如萎缩性胃炎患者,而对于医生来说,胶囊内镜拍出的片子太多,需要用人工智能来辅助挑出重点片子。

与目前市面上的胶囊内镜不同的是,这种新型胶囊内镜不需要配备大型主机,使用门槛低,使用场景也更加多样,“一个胶囊加一个手机就可以使用”。

针对此前胶囊内镜盲区多的问题,这款内镜搭配了“胃壁地图”软件,可以根据地图的“导航”与指示,通过改变体位的方式来让胃镜尽量覆盖到位。

同时,传统胃镜与结肠镜是无法看到小肠情况的,新型的胶囊内镜也可以填补这一空缺。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智发朝在2023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上。

炎症性肠病中心探索研发生物药

炎症性肠病有“绿色癌症”之称,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为终身性疾病,具有致残性,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特别是克罗恩病可影响到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的各个部位,病变可累及肠道全层,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巨大痛苦。

我国目前可能有近10万例IBD(炎症性肠病)患者,而且近年来IBD患病人数明显逐年增加,每年约有几千例新发IBD患者,因此,IBD不仅是一个医学难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多年来致力于提高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水平,更好地服务炎症性肠病患者,国内最早成立炎症性肠病中心,累计收治IBD病人两万余人次,目前为全国首批IBDQCC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智发朝介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以中青年为多,南方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已形成专门的诊疗团队,建立了诊疗、管理、随访的常态化机制,并建立了多学科的会诊机制,在治疗方面,除了常规药物的使用,还在做一些生物药研发等探索性的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杨隽莹 凌伟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福建三明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