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涌向阿那亚的海边,感受戏剧,沐浴诗情

他们涌向阿那亚的海边,感受戏剧,沐浴诗情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

2023年6月25日,持续11天的阿那亚戏剧节在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完美收官。晚上22:15,艺术总监孟京辉、陈明昊,戏剧节主席马寅和来自四海八方的艺术家朋友、戏剧爱好者齐聚夜幕沙滩,共同挥别这场萦绕着“呼喊与细语”的节日。

阿那亚戏剧节顺利收官

11天里,数十部特邀剧目、环境戏剧朗读掀起戏剧艺术新浪潮;13+1座戏剧房子t开放居住,阿那亚戏剧节四年展(AQ)暨202舞台美术9+9人展、多媒体装置、DDC特别演出同时举办,跨界艺术解锁戏剧感官新体验;300人历时300小时扎营创作,“候鸟300”引领生活艺术马拉松;海边对话、海边放映、海边工作坊接连展开,戏剧大巡游、海边篝火惊喜不断,公共艺术激活戏剧大狂欢。

11天里,阿那亚海边聚集了各色人等:年轻的、年老的、中国的、外国的、圈内的、圈外的……有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也有携老扶幼的中年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从事不同的职业,怀抱着各异的梦想。艺术总监孟京辉说:“今年人非常多,参与戏剧节各种各样的板块活动的大约有55,000人次。大家到这儿来就是为了感受一种戏剧,看不看得懂不重要,甚至不知道布莱希特是谁,不知道斯特林堡是谁,不知道哈罗德·品特是谁,也没关系。”

同样担任艺术总监的陈明昊说,人在大海面前,总是保持着敬畏之心。“大家从世界各地奔赴阿那亚的海边,可能就看一个日出,看一场戏,喝一个酒,见一个朋友。有时候在北京都见不到的朋友,在阿那亚海边就碰到了,是很美好的感觉。”

38部作品体现戏剧艺术的当代性

2023阿那亚戏剧节以“呼喊和细语”为主题,在海水、沙滩、森林、湿地之间,15个梦幻舞台,让戏剧在大地上自由生长。数十部特邀剧目,分为“大海风景”“国际潮流”“世界观察”“现实回响”“荒诞诱惑”“肢体季风”“新锐群岛”,七大系列,多元主题,包括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匈牙利等海外国家的前沿作品,以及国内顶尖佳作,汇集了当今世界剧坛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国内先锋大师、舞蹈肢体名团和新锐创作者们,连接起一座国际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红色》剧照

谈及此次戏剧节的主题“呼喊与细语”,孟京辉透露,一方面,这个主题是在向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同名电影《呼喊与细语》致敬;另一方面,在“呼喊”的响亮阔大与“细语”隐微亲密之间,存在着一种空间的想象力,存在着声音的远近对人的生存的支持。譬如开幕大戏之一《红色》激荡着密集的对话,而另一场开幕大戏《形同陌路的时刻》全剧无一句台词,孟京辉认为它们一个是“呼喊”,一个是“细语”,为阿那亚戏剧节带来饱满的张力。

“这次我们总共汇集了38部戏剧作品,基本上囊括了戏剧的当代性。我们强调一种当代性,其实在戏剧演出方面也是强调当代性、互动性和它的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交流的紧贴感。”孟京辉说。

除了特邀剧目,这次戏剧节同样设置了“环境戏剧朗读”单元,让经典剧目在多元沉浸式戏剧空间重新演绎,走进观众席,解构并重塑戏剧的一万种可能。13位导演,16个剧场,23部剧本,47场环境戏剧朗读,4500位观众……在不设限的自然公共环境中,集戏剧创作、文本理解、环境感知、情境朗读、概念传达、观演共鸣于一体,切磋戏剧的表达与想象,收获截然不同、身在其中的观剧体验。

孟京辉与莫里哀跨时空对话

6月16日开幕当天,作为此次阿那亚戏剧节的开幕大戏和亮点之一,孟京辉的年度新剧《十二首情诗》在孤独外剧场首演。

这是一部改编自法国“喜剧之父”莫里哀 、智利浪漫主义传奇诗人聂鲁达和法国当代文学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戏剧作品。故事讲述了两对欢喜冤家和一个假装固执的音乐家各自面临的爱的难题。莫里哀很擅长刻画喜剧中的小人物,他用嬉笑反讽的方式,对人民群众中的正能量进行歌颂。

《十二首情诗》剧照

在由阿那亚标志性建筑孤独图书馆延展至海滩之外改造而成的孤独外剧场,孟京辉工作室宝藏剧组“空花组”以幽默嬉笑的方式呈现这部诗意的爱情音乐喜剧。在他们的动人歌声中,聂鲁达的情诗被赋予更为浪漫动人的底色,而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也在啼笑皆非中逐渐消解……

《十二首情诗》剧照

谈及《十二首情诗》的创作,孟京辉坦言,剧本把莫里哀早期的两个不知名的剧本融合在一起,加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内心独白,聂鲁达的情诗和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四个部分混搭成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思考、有娱乐,有悲凉,也有忧愁”。在孟京辉看来,无论莫里哀,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聂鲁达或者加缪,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他说:“《十二首情诗》也在向大海致敬,也是向历史上我们特别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

《十二首情诗》剧照

从《我爱xxx》,到《恋爱中的犀牛》《柔软》,再到《十二首情诗》,几十年来,孟京辉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戏骨”。他说:“我比较幸运,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在做戏剧。戏剧的发展好像更多地跟我有关,我在戏剧里边也能更多地找到我自己。”他也曾半途离开去拍过电影短片,一度沉浸其中,自言“做出来也怪模怪样,有我自己的说话的语调”。

“但还是在舞台上我兴奋,我属于舞台。”在阿那亚,孟京辉晚上跟朋友聚会到凌晨,早上7点多一点就醒了,感觉空气都在跟自己互动。他说:“这戏剧真来劲,确实是真的来劲。”

《红色》:再现罗斯科的艺术绝唱

在阿那亚的精神地标、神圣庄严的白色剧场,由陈明昊指导的《红色》在这里上演。绝望的艺术家手持画笔,在红色颜料的涂抹、倾倒、泼洒中,完成创作生命里最后一次突围。“多么希望我就是那夜,然而我却是光啊!”当罗斯科的脸投影到雪白礼堂的立面,仿佛肉身成道,所有人都被静穆的情感笼罩。

《红色》剧照

《红色》再现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马克·罗斯科一生中最后的艺术绝唱。陈明昊运用超常的想象力,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参与进来,用文本、表演、影像和音乐共同完成艺术家与时代的思想互动,构建起一个恣意潇洒、天马行空、充满诗意的《红色》实验空间。

《红色》剧照

陈明昊曾出演过由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的《红色》,此次在阿那亚的演出中,陈明昊既是导演,又是主演。他自言这样的身份有点“分裂”,但又有种向内走了很远再往外看的感觉。

《红色》剧照

通过《红色》,陈明昊更深刻地理解了马克·罗斯科这位抽象派艺术家。“他在探讨一些根源的问题,比如说人的宿命和创造力。创造力总会枯竭的,就像生命一样,但是他还为了这一丝的希望去坚持,他相信创造力对人的重要性。”

在陈明昊眼里,罗斯科是一位悲剧英雄。陈明昊说:“他做的事不被认可,但他还在做,最终失败了,这种悲剧英雄内在的力量挺鼓舞我。我也去蓬皮杜看过他的作品,真有好多人在他的画面前大哭。”

《红色》剧照

《红色》既有严肃的内核,也有海边party式的人来人往、漫不经心、狂欢热闹。陈明昊喜欢把纷繁复杂的一切“包裹”在一场派对当中。他不太愿意用语言去解读作品,“戏演出了,更多的是交给观众,就像罗斯科的画。”他说,“我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只能用戏剧的方式或者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那是此时此刻跟观众的一些交流。”

《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

本届阿那亚戏剧节的闭幕大戏也是陈明昊执导的《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孟京辉笑道:“他把《红色》当作一个作品的上半场,《海罗朱》是它的下半场,中场休息三天。”这出戏就像一个美好的告别,互不相识的一群人聚在海边,等待戏剧结束,共同看完日出,然后离开。

《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

“当歌唱声响起,我非常感动,我觉得是一个人在和大海对话,是一个小写的人,一个个体的人和一个大写的大海在对话,你在这里边能感觉到好多情感非常复杂而又单纯。”孟京辉评价道。

戏剧激起交流的愿望

在阿那亚戏剧节的剧目中,有特别先锋前卫的剧目,如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的《形同陌路的时刻》,也有现场感极强,具有高度情绪感染力的剧目,如意大利前卫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艾玛·丹特的《悲伤亲吻灵魂》;有由柏林布莱希特剧院的艺术总监奥利弗·里斯执导的、君特·格拉斯的惊世之作《铁皮鼓》,也有日本名导、静冈艺术剧场总监宫城聪搬上舞台的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这些剧作触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着自由与束缚、残酷和柔情的永恒母题。

《形同陌路的时刻》剧照

孟京辉说,办戏剧节,正是要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说话方式和不同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戏剧节里边有特别清浅的作品,也有特别深刻的作品,比如像《悲惨亲吻灵魂》,这个戏是意大利的戏,它就是更加的情感丰沛,它有特别多的共情的东西;像《形同陌路的时刻》又有一种非常异样的感觉。”

一些观众反映不太看得懂当代的戏,有隔阂,很晦涩。孟京辉直言有些戏他也看不太懂,但创意在于,让“多元的、不同质感的、不同的颗粒感的元素悬浮在戏剧节的各个空间,它勾起人与人之间想要更多交流的愿望和重新创造的愿望”。

《悲惨亲吻灵魂》剧照

如今,戏剧节每年都在全国各地发生。孟京辉同时也是乌镇戏剧节的艺术总监。在他眼里,乌镇与阿那亚,是完全不同的气质。一边是小桥流水,一边是专业性、学术性、国际性。更何况,阿那亚以大海为依托,这里有自然的风景,也有人文的风景,有外在的风景,更有内在的风景。

“大海的沉默是一种包容的力量。”孟京辉说。“在阿那亚这个地方,你看完戏了以后,还有好多更加诗意的东西会出现。”“有的时候,那种新冒出来的东西还挺刺激的,对创作者来讲也是,对观赏者来讲也是。”

跨界&生活&公共艺术玩起来!

除了戏剧,阿那亚戏剧节还有各式各样的艺术项目和活动。用孟京辉的话来说,“太多好玩的东西了!实际上我们在排练的时候特爱说的俩字就是‘好玩’。我觉着玩起来了以后,就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成长,产生自己想要的那种美的方方面面。”

高圆圆和赵又廷的戏剧房子

作为阿那亚戏剧节跨界艺术板块的重要单元,戏剧房子由阿那亚戏剧节艺术总监陈明昊发起,建筑师梁琛共同策划,邀请来自文学、哲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社会学、时尚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在阿那亚不同的场域搭建以经典戏剧为名的建筑空间。

由舞台设计师张武发起的,阿那亚戏剧节四年展(AQ)暨2023舞台美术9+9人展,在戏剧节期间全新呈现,以“剧场来自外太空”为主题,把刘科栋、谭韶远、秦文宝、谭泽恩、窦辉、王之纲、王琦、倪放、桑琦、申奥、张武、马岩松、沈力、胡天骥、王欢、GolemKlonVIII、王琛、魏玮共18位艺术家脑海中的舞台世界构筑成型。

《沉默的独白者》

艺术家王之纲、孙瑜携鱼果文化科技团队,带来多媒体装置《沉默的独白者》,在礼堂复现艺术盛景,引领观众进入一场精神的沉思,在起落的潮汐、日月的更迭之间,探寻轮回的价值。

DDC演出

车库DDC呈现阿那亚戏剧节特别演出系列,18组乐队live、10组DJ为来到戏剧节的宾客供应绝佳“脑部按摩”,从特立独行的另类电子到严谨流动的爵士乐,从草原奇妙之声到迷幻古筝,音乐对撞戏剧,让肾上腺素继续飙升。

巡游花车

生活艺术板块以备受国内艺术界关注的“候鸟300”计划为主体,打造青年创作者的舞台。候鸟300以“候鸟”作喻,开创性地搭建起创新展演平台和交流网络,汇聚300位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共同栖居、共同创作300小时,构建起“生活 —— 创意 —— 实践 —— 表达”的体验。

戏剧大巡游

公共艺术版块,彰显着阿那亚戏剧节特有的艺术内涵。今年,公共艺术延展出了海边对话、海边工坊、海边放映、青年导演峰会、戏剧大巡游&海边篝火五大内容,以戏剧实践与公众参与,再现经由生活引发的种种思考。人们和艺术创造者们一起,感受着炙热的浪漫氛围,在艺术场域中生发出全新的互动。

海边篝火

11个艺术狂欢的日夜,戏剧、舞蹈、建筑、书籍、音乐、绘画、装置、影像放映、多媒体、跨界等各种艺术作品汇集,让阿那亚戏剧节成为一场海边的国际性艺术盛宴。

在阿那亚播下文化艺术的种子

在许多人心中,阿那亚是一个海边的精神家园。阿那亚品牌创始人、戏剧节主席马寅说:“文化艺术是阿那亚的底色,除了这里的业主更多参与各种文化艺术的活动,我们更欢迎热爱文化艺术的人们都能够来阿那亚长期生活,长期居住,甚至长期创作。”

而阿那亚戏剧节,是在这个社区里埋下的一颗文化艺术的种子。“我特别希望它能够真正地在这个地方慢慢生长。”

阿那亚的礼堂与冰海

然而,戏剧节所吸引来的大量观众,对于社区的服务和承载能力提出了真实的挑战。开幕前两天,马寅的邮箱里每天都要收到二三十封投诉邮件,有的来自业主,有的来自到阿那亚度假的游客。投诉内容五花八门,大到社区居住体验,小到志愿者分发的一块毛毯,甚至还有人探讨感情问题和家庭矛盾。“我觉得邮箱对我来说是我个人了解社区,甚至我个人成长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式和途径,好多问题直接给你把很多附着在表面的东西撕开了,让你看到最真实的一面。”

2022年,阿那亚正式开启了在广州的项目。谈及这个话题,马寅坦言,北方人其实冬天愿意像候鸟一样到南方去短期生活或者度假。除了海南之外,大湾区是一个特别有魅力的地方。“它不太像完全属于广州的一个项目,也有点像阿那亚此刻跟秦皇岛之间的关系,因为从北京来的人数超过了本地来的人数。至于文化艺术肯定是要做,因为这是阿那亚最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浙江丽水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