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入伏!高温天气这7类人最易中暑,这些治疗雷区要注意

明日入伏!高温天气这7类人最易中暑,这些治疗雷区要注意

连日来,我国北方大范围地区进入高温炙烤模式,已出现多例中暑或者热射病伤亡事件,明日酷热难熬的三伏大幕将正式开启,如何安全防治中暑?几个雷区要注意。

中暑频发,北京一导游带团时中暑去世

近日,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多地中暑患者增多。

7月2日,北京一名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这名导游姓龚,今年49岁,从事导游工作已有20多年,因为资历较老,同事和朋友们都喊他“龚哥”。

出事当天,“龚哥”所接待的研学团早上8点钟从酒店出发,去往颐和园。他选择了一条约有1.5公里的步行路线,游览时长约两个小时。结束游览后,大巴车司机发现“龚哥”状态非常不好,已经昏迷,便拨打120急救电话。经抢救无效,“龚哥”不幸去世,死亡原因为“热射病”。

不久前,杭州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接诊了今年第一位热痉挛患者:120急救人员把79岁的张奶奶送到医院抢救。

当时,张奶奶意识不清,浑身时不时地抽搐,全身大量出汗,体温高达40.2℃。结合其它指标考虑是热痉挛,医护随即开通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采取了降温、护脑、抗惊厥等救治措施,但情况不容乐观,经一番诊治后,送ICU进一步对症治疗。

医院了解到,张奶奶是一位独居老人,在家坐着未开空调和风扇,由于室内过于闷热导致昏迷,后被子女发现后得以抢救。

7月6日中午,一群人急匆匆地带着一个孩子冲进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求助。

医生发现孩子体温为39.1℃,同时精神疲软、两眼发红、皮肤发烫、四肢发冷,家属自述就诊前,孩子已吐过一次,根据症状初步考虑孩子为中暑,并有热射病风险。

据了解,原来这一家子最近是特意从福建泉州到杭州旅游的,最近户外高温,孩子本身就有点不舒服,结果他又不爱喝水,结果当天在西湖边游玩时,忽然晕倒了。

如何识别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和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类。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大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皮肤湿冷等。

重度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收缩痛,通常发生在四肢和腹部,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病人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热衰竭:由于高热引起的皮肤、内脏血流量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昏厥。起病迅速,先有眩晕、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继而昏厥。病人体温正常或稍高,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

热射病:由于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及意识模糊,口齿不清,不省人事。症状最为严重,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中暑最容易盯上这7类人

急救“五招”对付中暑

遇到中暑情况,如何正确治疗?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病人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不要过于慌张,先掌握一下急救方法。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帮助患者冷却体温。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体温高达40℃以上,中暑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面对热射病患者,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

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

2、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

3、控制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切记!千万不要给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

因为病人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汗液会带走很多盐分,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如果这时候你再给他喝大量的水,就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使病情加重。

再介绍几种降温方法:

1、蒸发降温:用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配合持续扇风,可以实现有效降温。

2、冰敷降温,冰袋物理降温,要注意防冻伤。

3、在医疗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使用体内降温、药物降温的方法。

藿香正气水是治暑神药?这些误区要注意

很多人认为在室外才会中暑,或者天热才会中暑,其实这些认知是存在一些误区的,快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误区1:夏季的一切不适都是中暑?

夏季很多人会出现发热、头晕头痛、胸闷气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有些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中暑了,不用去医院,喝点藿香正气水就行。切记不能把一些不适症状(头痛、发热、乏力、胸闷甚至晕厥等)都归结于中暑,以免耽误就医,延误病情。

误区2:白天室外才会中暑?

不少人会认为,只有太阳下面暴晒才会中暑,其实高温高湿的环境才是中暑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高湿度的环境中,即使温度不到30度,也容易引起中暑。尤其是有些老人居住在拥挤、通风不良的闷热场所,或者担心空调浪费电或没有安装空调,也同样会导致中暑。

误区3:高热天气才会中暑?

在封闭环境或者穿衣服过厚时,也可以出现中暑。比如认为坐月子怕风,夏天仍穿厚衣服,或者感冒发热用被子捂汗等错误方法,都会影响机体散热,导致体内热量短时间急剧增加,诱发中暑。有些孩子被遗忘在封闭汽车内,即使外界是二十多度,日晒时车内的气温可以迅速升高到四五十度,如果不及时发现仍然会中暑。

误区4:藿香正气水是治中暑神药?

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是因为长期待在高温天气或暴晒导致,阴暑是由于暑热天气里突然遇冷受凉导致。藿香正气水主要治疗阴暑,比如热天吹空调着凉、大汗淋漓时冲冷水澡、从炎热户外突然进入冷气十足的室内受凉等引起的恶心、纳差腹胀、胸闷。但“阳暑”(在烈日下暴晒过久引起的高热、意识模糊等)患者应尽快采取阴凉通风、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饮料等措施,此时用藿香正气不能缓解,反而可能延误治疗。

中暑后,这些治疗雷区要警惕

雷区一:痛饮冰镇“快乐水”

试想一下,在炎热的午后,你刚刚运动完,满头大汗,而在此时此刻,手里恰巧有一瓶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冰凉凉的碳酸饮料的话……

如果你真的是这么想的话,那就只能恭喜你……成功踩到避暑雷区。

在大量的出汗之后,我们确实需要补水,可选择冰镇饮料并非是上上策。冰镇饮料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糖,而且温度过低,这些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

正确的补水方式应该是喝凉白开或者淡盐水,并且少量多次饮用。

雷区二:饮食过于清淡

有人说,夏天是西瓜的季节。更有甚者,将西瓜当做正餐。

还有一些人说,夏天实在是太热啦,只想吃一些瓜果蔬菜,这样既健康又可以减肥。

以上观点是不是让人听起来无比心动,让手机屏幕前的你简直不能更同意,对不对?那就只能再一次遗憾地告诉你,成功踩雷……

蔬果确实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维生素,但是无法提供必需的脂肪酸与蛋白质。只吃蔬果的话轻则会导致皮肤粗糙无弹性,重则四肢酸软,面色苍白。

而鸡肉、鱼肉、瘦肉、鸡蛋等富含蛋白质、脂质的食物可以提供营养与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清凉成可贵,减肥价亦高,若为健康故,二者皆可抛。

雷区三:“快速冷却”自己

太阳炎热地“炙烤”着皮肤,正午的阳光让人无法直视,夏天的风悄悄吹过,留下的却只有心烦的燥热。

每当这个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想赶紧回到那个有空调、有小床、阳光无法侵袭你、酷热不能压迫你的宿舍呢?

或者,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思考“把自己放进冰箱需要几步”这个问题了?

答案是一步,即放弃这个想法。外出归来之后立即吹空调、洗冷水澡容易导致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使人头晕目眩。同时,夏季空调的温度不宜过低,使屋内屋外的温差低于五度即可。

雷区四:中暑发热,吃退热药降温?

中暑在大量出汗之后,会出现体温调节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而退热药会进一步造成多汗,加剧水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病情。中暑发热时,应以采用物理降温手段为主。

雷区五:中暑,用擦酒精、清凉油来降温?

中暑最重要的措施是把体温降下来,那用酒精或者擦清凉油可以吗?清凉油只是让我们感觉清凉而已,不能降温。在皮肤上擦酒精,酒精会通过皮肤来吸收,造成进一步的脱水或者加重中暑。因此不能用擦酒精和清凉油来降温。

雷区六:中暑昏厥,可以掐人中?

人中穴具有醒神开窍之效,主要针对低血糖、脑血管病引起的浅昏迷。中暑高热晕厥时,掐人中没有急救作用,并且可能导致失去意识的伤者气道更加不通畅,有一定危险。此时需要拨打120,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最后,壹点提醒大家,一旦出现体温升高达38°C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温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建议立即就医。

如果出现高热、晕厥、休克、昏迷、惊厥等表现,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救治。

(来源:齐鲁晚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新疆巴音郭楞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