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观察- 小病不出社区,罗湖如何让健康管理走向家门口?

罗湖观察| 小病不出社区,罗湖如何让健康管理走向家门口?

打造15分钟社康圈、邀请医疗大咖坐镇社康、构建老龄友好社区、提升长者健康服务水平……不久前,罗湖区荣获全国“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大奖,同时深圳市遴选罗湖区创建“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

基层健康“罗湖模式”为何“全国最佳”?7月6日上午,深圳市“罗湖发布”举行卫健专场,罗湖区卫生健康局联合渔邨社康、翠达社康、东门社康、翠竹社康共同带来“强基层 促健康 便居民——罗湖社康机构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主题发布。据记者了解,到2030年,罗湖社康业务用房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以上,每万人全科医生数提高到7.5名以上,社康机构提供的基本诊疗量占比达75%以上,高于全市、全国标准。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

近年来,罗湖区以“医改”为契机,通过优质资源整合、上下互通互联、加大基层投入,使社区健康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孔舒介绍,“罗湖医改”通过整合区属医院、社康机构,成立唯一法人代表、紧密型一体化的罗湖医院集团。集团内部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建立了医学检验、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人力资源、财务、后勤等6个管理中心,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包括社康中心)均能享受到优质、高效、同质化的服务,同时还大大节省了运营成本。

目前,罗湖区有71家社康机构,构建“15分钟步行社区健康服务圈”。社康机构与区属三甲医院的药品目录、检查检验目录一致。在全区的社康机构,居民可以开到和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三甲医院一样的药(1772种),享受到一样的检查(857项),看到一样的专家(130个专科医生工作室),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规范服务流程,推动服务均等化

通过社康的提质增效,罗湖区社康机构业务用房平均面积增至1101㎡,比2015年增加122%。目前,全市面积最大、业务功能最齐全的社康中心就在罗湖翠竹街道社康中心,总面积9860㎡,共有4层,分设不同功能区。

罗湖医改的目标是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如何真正让居民做到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答案就是做好预防。

翠竹社康中心主任李智深表示,翠竹社康设置了很多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区域,搭建起三级预防体系。在一级预防(未病先防)方面,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翠竹社康3楼设置有广东省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和儿童健康服务区;二级预防的核心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翠竹社康1楼设置有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全科诊疗区、CT、磁共振检查室、专家工作室等;三级预防的重点是病后预防并发症及伤残,翠竹社康4楼设置有高危儿康复中心,针对一些发育迟缓的小孩、自闭症的小孩,给予早期的康复训练治疗,让他们能更早回归社会。此外,翠竹社康2楼设有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分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不同职业工种,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如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CT筛查,针对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前列腺癌、大肠癌筛查。

2020至2022年,罗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级绩效评价均在95分以上。预防接种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均符合国家绩效评价要求并位列全市前茅。罗湖区连续三年在市“健康深圳”考核中以满分成绩获得全市第一。

聚焦招才引智,促进高质量发展

社康的发展说到底依靠的是专业人才,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大力争取市、区补助,先后引进127名全科医生以及50名公共卫生人员。每年选派百余名优秀医务人员赴国内外知名大学医学院培训,对427名全科医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教学培训。

同时,配齐配强社康医务人员队伍,全区社康全科医生人数达721名,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达6.3名,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3.9名的目标。

东门街道社康中心坐落在罗湖区著名的地标东门步行街旁,是罗湖区人民医院的原址,承载着许多罗湖居民关于罗湖医疗的最早记忆。业务用房面积有3690平方米,分为七个服务区域,分别是全科诊疗区、专科医疗区、妇女保健区、中医康复区、口腔保健区、儿童保健区、药事服务区。

东门街道社康中心积极探索多种渠道服务模式,确保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康内一站式解决。比如,以“4+X”模式组建14个家庭医生团队:“4”就是1名全科医师、1名全科护士、1名公卫医师、1名社区临床药师;“X”是根据需要配以专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工等其他相关人员形成团队,服务所签约的居民。此外,开设9个专业16个专家工作室,邀请知名专家定期在社康内出诊,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

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居民健康

医疗界有一个公式,1块钱的预防费用=9块钱的治疗费用=90块钱的急救费用。社康机构提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级预防,让居民实现“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罗湖医改初衷。

罗湖区的社康机构通过实施“手卫生、脊柱侧弯、近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防治项目,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每年免费“两癌”筛查2.6万人次,连续七年重度地贫儿“零发生”。

通过医疗保险优惠政策,在社康看病,居民药物最高可享“两折”优惠、同样的服务享受三级医院“八折”优惠、基本诊疗费只需10元/人次,大大减轻居民负担。2022年,罗湖区社康机构诊疗量占区属区管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62.4%,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同时,罗湖区还加大了中医药进社区的服务力度,100%社康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2022年,罗湖区社康中医诊疗服务人次占比为58.5%,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

在建设特色社康的过程中,翠达社康中心开展了两项特色项目。引进精神卫生专家团队和虚拟现实精神心理VR训练系统,建设翠达社区为爱(VR)驿站,成为全市首个以心理健康服务为特色的VR驿站。联手深圳市儿科主任医生集团李永柏教授团队,共同建设翠达社区儿童早期发展(ECD)示范基地,成为全市首个社康版的儿童早期发展的创新项目。

渔邨社康中心是深圳市首个集政务服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850平方米,医疗服务功能齐全。渔邨社康中心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力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比如,率先启动《罗湖区“步步为赢”——老年人健康闭环保障服务工作方案》的工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防跌倒工程+银龄安康+整合照护”四重健康服务,形成了以健康体检为基础、防跌倒设施为预防、意外伤害保险为优势、整合照护服务为特色的多层次老年人健康闭环保障体系。同时,在推进“千手兰”计划项目时,进一步探索社区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床位“两床合一”,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医养结合创新发展的工作要求。

展望未来,孔舒表示,罗湖每个街道设置规划1家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能力强的区域社康中心,形成“医院-街道社康中心-社康站”的健康服务网络,构建起居民“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到2030年,罗湖区社康业务用房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以上,社区医院2家,社康中心28家,社康站51家。每万人全科医生数提高到7.5名以上(国家2030年目标值5名),社康机构提供的基本诊疗量占比达75%以上。

采写:南都记者 林敏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宁夏固原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