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陋习“坚冰” 多元共治“睦邻”升温,潮南区多组“世仇村”陆续和解

消融陋习“坚冰” 多元共治“睦邻”升温,潮南区多组“世仇村”陆续和解

半个多月前,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华里西村和陈店镇溪口社区两个“世仇村”互相向对方先祖进香祭拜,以表诚意,摒弃前嫌,缔结成友好乡村,从此宣布解除两村之间两百多年互不通婚的陈规陋习。

高高挂起的“弘扬礼义 敦睦乡邻”牌匾,是两村干部群众、热心乡贤和社会团体积极争取之下的实在改变,也是近年来潮南区创新“三个一”工作法,坚持打造“善治稳区”的成果体现。据了解,潮南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和弘扬“浦江经验”,大力推进源头治理化解矛盾,主动下沉到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多元共治的良性循环,从而拉近干群距离,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不断向基层下移,越来越多“世仇村”和解,彼此之间的“心墙”消融了,给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崭新的“弘扬礼义 敦睦乡邻”牌匾,是两个“世仇村”干部群众、热心乡贤和社会团体积极争取之下的实在改变。 受访者供图

▎拆掉“隔离墙” 建起“连心路”

在潮汕农村地区,两个村庄因历史上发生冲突而立下“男女不通婚”“互不来往”的誓言,在过去并不少见,“世仇村”妨碍了男女之间的婚恋自由,甚至阻碍了当地村民之间的正常交往。

“成田镇家美社区与西岐村重修旧好,为潮南区其他‘世仇村’作出了表率!”家美社区一位老人谈到去年两村缔结友好一事时非常自豪。

家美社区和西岐村是潮南区两个毗邻的大村。上世纪30年代,持续的干旱令当地农业灌溉、民众生活皆受影响,两村因争夺水源灌溉农田而引起争端,因当时未能及时解决两村矛盾,致使两村争端愈演愈烈,继而引发大规模械斗。惨痛事件致使两村先人均立下“不相往来、互不通婚”的誓言。“如果两村的男女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父母一定会反对。”老人告诉记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两村文化、经贸等活动交集越来越多,但恩怨一直未能化解。成田镇党委副书记范焕成介绍,一直以来,成田镇千方百计做好“解结”工作,但因困于誓约,工作效果甚微。由于村民心存芥蒂,两村之间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严重阻碍着两村经济互通、产业互助。

据介绍,2022年,成田镇党政领导干部多次深入两村,通过走访群众、回应群众诉求、了解群众心声,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制定了化解方案,实现挂图作战,彻底解开两村的历史“心结”。

随着思想工作逐渐做通做深,两村村民的思想发生转变,两村乡贤也积极参与家乡发展,捐资500万元助力深美西路延长线贯通工程建设。和解一事得到了两村干部群众的一致支持,“家美社区主动同意将水渠引水给西岐村用于春耕灌溉,为两村化解历史矛盾作出表率,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范焕成说。

2022年4月8日,西岐村、家美社区在两村交界处举行和解仪式,正式宣告结束近百年的“世仇”关系。村民恢复了交往正常,也实现了嫁娶自由。

如今,路通了,心连了,除了村民之间的日常交往,在镇委、镇政府的引导下,两村建立了日常沟通联系、加深了解的机制,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这一佳话也于2022年7月28日载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众号。

▎和亲睦族理事会助力基层治理

家美社区和西岐村之间的和解,是潮南区学习运用“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破除陈规陋习、化解村庄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这一生动实践,为后续潮南其他“世仇村”打破陋习“坚冰”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意义深远。

潮南区上厝社区、胪溪社区和潮阳区下厝社区、新龙社区4个社区同属原潮阳县溪头上厝、下厝两乡,乡里毗邻、同根同源,但在150多年前,溪头上厝、下厝两乡因争夺水源引发大规模械斗,形成了“互不往来、互不嫁娶”的誓约,代代相传。

转机出现在今年1月。据了解,1月29日正值正月期间,4个社区开始探索推进和亲睦族理事会,搭建和睦和好平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理事会理事长吴良荣介绍说,面对积怨久、阻力大的现实问题,4个社区乡贤代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提前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磋商,寻找各方都认可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是破解百年积怨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据悉,得知缔结友好乡村的消息后,4个社区的海内外乡贤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热心企业慷慨解囊支援家乡建设,一份份热心汇集成一股股暖流,凝聚起敦亲睦族的强大力量。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乡风注入新动力,更成为了乡村摒弃陈规陋习的助推器。

4月8日,锣鼓喧天,热闹非凡,4个社区的老百姓见证了隆重的和解仪式。当天,潮汕溪头和亲睦族理事会宣告正式成立,为往后培育文明乡风、共建美丽乡村搭建了长效平台。

吴良荣说,理事会已决定在今年内谋划建设溪头小公园,建设理事会办事场所,做好道路硬底化、清淤修渠等民心工程,并引导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而推进基层治理、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党政牵头推动 情系“急难愁盼”

在破解“世仇村”陋习方面,党政牵头、依靠群众,大量纠纷被就地化解,换来现在的和谐稳定。这一特点在化解司马浦镇华里西村和陈店镇溪口社区两个“世仇村”的历史矛盾中尤为明显,为人津津乐道。

“在农村,很多纠纷都是因‘争一口气’引起的。19世纪初,因天气干旱,溪渠枯竭,两村的个别村民因跨村寻找生活用水,双方产生一些误会,导致发生口角,后来演变成了两村的矛盾。所以在两百多年来,两村的嫁娶非常少,也少往来。”溪口社区老年人协会党支部书记陈楚强说。

今年3月是两村关系逐渐“破冰”,发生转折的关键。在司马浦镇和陈店镇党委、政府的牵头推动下,两村村干部逐渐意识到重修友谊的重要性。“我们向镇党政班子成员、老年人协会成员请教如何化解矛盾,破解之前不通婚的历史陈规陋习。”溪口社区党委书记陈政锋说,这个话题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纷纷建言献策。

于是,开族老会议、贴通告、拉横幅、组团拜访……过去三个月,大家为了和解之事东奔西跑。在外乡贤闻知两村干部、理事会和热心人士在为了缔结友好关系的目标而努力时,纷纷致电询问事情的进展和细节。华里西西顾庵理事会常务副会长欧世贤坦言,那段时间的电话“几乎被乡贤们打爆了,大家迫切希望缔结和好,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心情都很爽朗”。

“理事会就好比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之间的‘桥梁’,理事会成员在村里有威望、说话有人听,很多工作由他们出面来做,效果好。”华里西村党委书记欧奕丰说。

民心所向,云开雾散。6月16日一大早,溪口社区一派喜庆景象,村干部、理事会成员及部分村民代表等身着正装,热烈欢迎华里西村的队伍。很快,华里西村带着“弘扬礼义 敦睦乡邻”的牌匾如约而至。而在6月15日,溪口社区也向华里西村赠送了友好牌匾。至此,两村正式缔结友好,为日后双方党政班子成员互动交流、乡村产业互补协作创造良好条件。

“司马浦镇和陈店镇相邻,属于‘兄弟镇’。华里西村和溪口社区成功缔结友好乡村,与两镇探索建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密不可分。”在陈店镇党委副书记郑钦亮看来,探索推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善治水平,让乡村治理有力度有速度更有温度。

南方+记者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张伟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吉林通化东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