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之都宜宾,一场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动力电池之都宜宾,一场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6月初的宜宾,天气不算炎热,但整个城市却早已“热”起来。来自世界各地动力电池领域的行业人士,正源源不断飞往这座西部内陆城市。

宜宾,正酝酿着一场紧扣世界能源变革的峰会——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近几年,动力电池产业在世界能源格局重塑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这已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

宜宾也乘着这股“东风”,动力电池产业实现飞速发展。2022年,宜宾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的24.4%。

2022年,宜宾GDP增长4.5%,高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而动力电池产业集聚的三江新区,GDP增长更是超过20%,这已经是三江新区连续第三年GDP增速超过20%。

“动力电池产业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甚至是当初招商引资时始料未及的。”宜宾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陶学周,曾任宜宾市副市长、三江新区党工委书记,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距离大会还有几天,整个宜宾洋溢着紧张而忙碌的氛围,整个城市也期待着这场峰会为自身发展、为行业爆发,带来头脑风暴和前瞻性思考。

宜宾市副市长华淑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擦亮城市名片,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更是宜宾加强与产业链联系的良机。她说,“峰会让我们共同直面行业各项议题。”

宜宾,正与其异军突起的动力电池产业一道,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为媒,拥抱这场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

风口来临——世界能源变局

一场由技术革命带来的能源变局,正悄然席卷全球。

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反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步伐仍然不断加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082.7万辆,同比增长63.4%。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最为突出,产量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9.1%,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26.1%。

与此相对应的,供应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行业知名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增长70.3%,其中,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84.2GWh,同比增长84.4%。

而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到545.9GWh,同比增长高达148.5%。

“去年全年,整个行业都处于振奋状态。”有动力电池行业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四川时代。供图/宜宾市委宣传部

这样的趋势绝非偶然。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是整个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通过监测三方专利数据发现,多个全球知名车企自2019年以来,内燃机相关的专利授权数量大幅度减少。”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早在一百多年前,人类就已发明电动汽车,但受制于当时的电化学和材料技术,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这导致其体积过大,续航里程较低,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于燃油汽车。

但近年来,材料和化学领域的技术革命,让体积小、续航长、安全性强的动力电池,逐步走向汽车等多个应用终端。

鹿文亮说,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从电池放电到驱动电机,转化效率在95%以上。而汽油从燃烧到发动机将其转化成驱动力,即使在最理想工况下也只有40%,日常市区行驶工况的转化效率仅在10%~20%。对比来看,同样的能量,电动机与内燃机相比,有4:1的优势。毫无疑问,全球都需要高效率的能量转化方式。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清洁能源进展跟踪报告》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3亿辆,新车销量占比将达60%。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2030年前将是产业高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

效率之外,能源变局更深层次的底色,是对人类子孙后代的责任。

自1993年以来,全世界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大约3毫米。按照现在测得的加速度计算,如果不加干预,到2100年可能每年上升10毫米。到21世纪末,海岸线的平均水平面可能会比2005年高出65厘米,届时,全球不少沿海城市都将被淹没,人类整体生存空间将极大被压缩。

在这一背景下,化石能源替代和二氧化碳减排,成为全球各国共同为之努力的方向。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论述。

而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相关工作,作出了系统性部署。

“碳达峰”“碳中和”大局下,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品,成为全国共同努力的方向。

国际上,美国知名企业家、特斯拉汽车董事长马斯克作出了“锂电池就是新的石油”的判断。

国内,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能源从依赖资源禀赋的石油,变成了依靠制造禀赋和循环利用的锂电池,这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的制造优势,并通过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场关于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正缓缓拉开。

群雄逐鹿——抢占产业赛道

在风口之下,在世界能源变革的窗口期,不少有识之士掀起创业狂潮,不少城市“摩拳擦掌”,加快布局。在国内,东部、中部、西部的城市,纷纷行动起来。

“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需要地方有丰富的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先天优势主要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天优势主要是地方的政策扶持和优质的产业链配套。”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宋爽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抢占锂电赛道中,部分城市重要的“杀手锏”,是其丰富的锂矿资源。

比如,在资源加持下,江西宜春很早就开始布局。早在2009年,宜春就出台《关于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瞄准锂电赛道。

四川已探明的锂矿资源占全国的57%,居全国之首。四川的锂辉石矿,主要集中在甘孜州的甲基卡和阿坝州的可尔因两大矿田。由于甘孜州和阿坝州自身条件有限,与两地相距不远的遂宁,近水楼台先得月,也进行了相关布局。

不过,尽管中国是全球第四大锂资源国,但其中卤水型锂资源占总储量的85%,总量虽大,但品质低、开采难。相比而言,国内锂矿石储量和品位都远不如澳大利亚,后者优质矿山品位可达2%,而四川不超过1.5%,宜春只有0.3%~0.6%。越低的矿石品位意味着越高的开采成本。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国内碳酸锂对外依存度将高达58.5%。

而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类似城市想要继续做大做强锂电产业,关键还要依靠产业链实力。

相比而言,东部城市由于地理优势,在产业链上先天具备一定优势。

第三方研究公司启信宝发布《2022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研究报告》显示,江苏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达到3440家,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板块,常州已聚集起近50家规上企业。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长三角较强的产业链融合能力和交通区位优势,是其中的关键。资深产业分析师、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长三角地区本来就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优势产业集群区,所以在转型过程中,常州会自然而然选择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与此同时,下游生产商,包括理想汽车、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整车企业,也纷纷在常州布局生产基地。

东部城市中,更典型的是福建宁德。2015年宁德的GDP仅1590.8亿元,到了2022年,宁德的GDP达到3554.62亿元,在省内排名从第八升至第五。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研究人员正在对新能源、新技术领域展开科研工作。 摄影/王宇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总部位于宁德。宁德这座城市的经济,也随着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产业集群,一同迎来高速增长。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东部城市交通区位优势的另一面,是土地等要素成本的高企。他说,“像长三角的一些城市,现在可供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

乘势“起飞”—— 一场“双向奔赴”

地处中国西部内陆的宜宾,则正以“黑马”之姿在动力电池赛道上狂奔。在外界看来,宜宾近几年动力电池产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离不开行业大势。但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宜宾与动力电池产业,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

由于位于三江交汇处,宜宾自古商贾云集,也因此形成了较完备的工业基础。成立于1944年的天原集团,是宜宾当地一家重化工国企。

“2013年左右,集团就开始思考转型。当时集团主要产品为聚氯乙烯和烧碱,生产过程中需要焦炭。而仅这一项的成本,就让我们与出产焦炭的西北地区企业相比,有不小的劣势,而重化工产业本身还有一定污染。”天原集团副总裁王政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转型升级,摆脱对高污染产业的依赖,已经成为宜宾迫在眉睫的需求。但转型谈何容易,适宜本地发展的新项目又从何而来?

力求转型的宜宾,向全国派出了多路考察团。在“对”的时间,动力电池产业与宜宾迎来“邂逅”。

陶学周回忆,当时宜宾重点考察的项目,包括汽车。到2017年,宜宾从奇瑞引进凯翼汽车,准备在整车制造方面发力。

彼时,汽车新能源化已经成为行业内最受关注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涉及‘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电池更是‘三电’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当时我们到中车考察,发现中车时代大巴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我们到奇瑞考察时,发现奇瑞的新能源汽车,配备的电池也来自宁德时代。”陶学周说。

陶学周说,宜宾的招商引资政策,一直注重对头部企业的招引,此后宜宾开始“盯上”宁德时代。

王政强说,集团在三四年时间内,考察了几百个项目,最终选定了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这一赛道。他说,“第一污染小,产值大,发展快,是朝阳产业;第二能利用集团现有的化工技术优势;第三生产正极材料需要大量烧碱,这恰恰是集团自身就能供给的。”

而另一方面,想要大展宏图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在找寻合适的生长土壤。

虽然动力电池的能量转换率远高于内燃机,但是制造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火电,即通过化石能源发出的电,依然不能符合欧盟高标准的环保要求。

鹿文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欧盟正逐步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即整车或零部件出口到欧洲,这个供应链环节都必须是零碳排放的,包括电力零碳排放。在东部一些地区,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难以达到这一要求。而如果将西部的“绿电”输送到东部,成本又过高。

“如果想打造‘零碳工厂’,四川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四川的‘绿电’资源充沛。”鹿文亮说。

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动力电池产业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特别是向四川转移的趋势。

“以四川为例,先天优势主要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四川拥有充足的水电和锂矿资源,生产要素齐全,适宜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后天优势则主要包括地方的政策扶持和优质的产业配套。”宋爽分析。

据了解,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提出了多项支持举措。

具体到宜宾,宋爽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相比于其他城市,宜宾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交通体系健全,特别是有水运优势。此外,宜宾水电资源充沛,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可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绿色能源。

而宜宾的水电资源不仅绿色,还价廉。

“与宁德时代投资总监交流时,开始他们听闻宜宾是西部城市,兴趣不大,但当我们介绍宜宾是西电东输基地,电价远远低于东部地区时,明显感觉他们被打动了。”陶学周说。

后来,宁德时代在宜宾建成全球锂电池制造行业首个“零碳工厂”,2022 年获全球灯塔工厂称号,这与宜宾的优势密切相关。

谋定后动——产业链由点到面

2017年5月,天原集团引进锂宝新材料、光原锂电两个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生产项目。这意味着宜宾,正式入局动力电池产业。

2018年,天宜锂业年产能10万吨氢氧化锂生产项目,将正极材料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天宜锂业是宁德时代重要的合作伙伴,其率先进入宜宾,被业内看作是宁德时代的一次“投石问路”。

陶学周说,天宜锂业项目落地投产迅速,甚至比类似项目在东部地区投产速度还快,彻底打消了外界对于宜宾这样的西部内陆城市,行政效率能否和东部地区相提并论的疑虑。

2019年,宁德时代签约落户宜宾,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四川时代首期投资100亿元、年产能30GWh电芯生产项目落地,宜宾动力电池产业进入新纪元。

2020年至2021年,宁德时代持续扩大在宜投资,陆续签约四川时代3~10期项目和时代吉利项目,累计总投资达64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能达295GWh。2023年宜宾签约引进克能新能源,全市规划建设年产能达305GWh。

“我们仅用三个月时间,就为四川时代平整了500亩土地,当时曾毓群董事长深受感动,这也被认为是宁德时代对宜宾投资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宜宾经济合作与新兴产业局动力产业科科长周强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的情景。

拥有宁德时代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之后,宜宾进一步谋划“扩链成圈”。

相对而言,东部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在产业链配套上具备先天优势;而西部城市要想谋求高质量发展,“扩链成圈”的意义更为重要。

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电池制造过程中,有六大关键组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铜(铝)箔、隔膜、电解液、结构件。此外,氢氧化锂、碳酸锂、磷酸铁锂等上游基础原材料也是产业链所必需的。

华淑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项目导入上,宜宾将产业链进行分解,围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招商。

中材锂膜是央企中国建材的子公司,是动力电池重要组件隔膜的生产厂家,目前宜宾项目正在做投产前最后一轮设备调试。当被问及为何落户宜宾时,其负责人纪玉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服务于大客户宁德时代,更重要原因在于宜宾拥有完善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内优良的口碑。

而在落户宜宾的产业链公司中,不乏细分赛道的冠军企业。

比如科达利,是一家专注于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公司,其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同样高达42%,是该领域在全球的龙头企业。

与头部基金合作是宜宾的另外一大特色。“基金公司有详尽的项目库,对目标项目进行过缜密的尽职调查和法务调查,可以集约式地向我们推送项目。前沿产业赛道上最优秀的企业和最优秀的企业家,很多被纳入清单。”华淑蕊说。

而宜宾的产业专班,是“扩链成圈”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华淑蕊表示,宜宾的产业专班,是一产业一专班,一项目一专组,从对项目研判跟踪,到最终签约开工投产,全程参与。

在入局动力电池产业的城市中,从时间维度观察,宜宾并不是最早的,但发展速度上丝毫不逊色于具有先发优势的东部城市。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这与专班制度的高效,息息相关。

在华淑蕊看来,政府搭建的平台至关重要,因为它链接了各种要素配置,并能将其集结整合。她说,“这是资本、企业和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基础。”

招商引资之外,宜宾本地也在孵化创业型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是国内电池安全领域的权威。2020年9月,欧阳明高院士的工作站在宜宾揭牌。

目前,每个院士仅能设立一个工作站。“基于对宜宾发展前景的看好,老师(欧阳明高)关闭了在其他地区的工作站,仅保留宜宾这一个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副总经理董祯海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据了解,工作站发展已初具成效,成立短短三年时间,已孵化出3个动力电池领域的创业公司。

目前,宜宾已签约引进各类企业 70 余家,产业项目超 100 个,总投资约2100亿元(未计整车企业),形成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六大组件,再到动力电池电芯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充换电设备、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

宜宾产业链的影响力,甚至还扩充至整个西南地区。在四川的相关产业文件上,以宜宾为核心,成都、眉山、遂宁共同建立起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内容,频频出现。

投资未来——前沿布局探索

“扩链成圈”之后,宜宾与整个动力电池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意味着宜宾需要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动力产业链公司,共同直面行业发展难题,预判前瞻性技术。

王政强说,作为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从去年到现在,对锂价最大的感受就是“玩的简直是心跳”。

以制造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为例,其从去年底到现在的价格走势格外引人注目:先是在去年末今年初的时候出现“雪崩”,从近60万元/吨一度暴跌至20万元/吨之下,又在今年5月后快速回暖。

5月18日,根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电池级碳酸锂迎来十四连涨,均价报30万元/吨。碳酸锂价格“上蹿下跳”背后,是锂资源价格“过山车”式波动。

王政强期待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研究对策,尝试能否效仿燃油套保,尽快出台针对“锂资源”的套保。

作为高度依赖技术革新的产业,当前在动力电池行业占据主流的锂电技术,会不会迅速被另外一种技术颠覆?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当前围绕锂电形成的产业链,又该如何应对?

类似情况曾多次发生过。十几年前,日本多家面板制造商押注等离子技术,但液晶技术横空出世,迅速淘汰了等离子技术。而在更早的20世纪90年代,多家日本知名企业,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方向上押注错误,导致曾经在半导体行业市场份额超过50%的日本,迎来溃败式撤退。

而事关能源革命的锂电技术,一旦出现“争霸”者,变局可能出现得更加彻底。这一假设,仿佛“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不少行业人士的心中。

作为“重仓”锂电产业链的宜宾,同样在思考这一种可能。

华淑蕊说,宜宾当然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目前宜宾同样入局了储能领域和软包电池领域。此外,她补充说,宜宾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院士和专家工作站在内的各类研究平台,今年还将和中南大学等高校签约,协同发展。

在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关于未来能源行业的思考与布局已经开始。董祯海说,目前整个课题组不仅研究固态电池技术,更切入了智慧能源体系。

“初步预估,到2040年左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所具备的储能能力,可以等同于全国一天的电力使用量。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最大的分布式储能装置,在夜间用电低峰期,把本来应该流失的‘绿电’储存在车里,如果还有剩余,还可制氢,白天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开火电,将其像充电宝一样接入电网。如此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个绿色的电力体系,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全替代。”董祯海介绍。他说,工作站目前在沿着这条路线,提前为宜宾做技术积累。

相比2022年的高歌猛进,时间进入2023年,动力电池产业出现了一定回调。2023年以来,动力电池装机量和出货量增速均有所放缓。装机量方面,2023年1~4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91.0GWh,同比增长41.0%,相较于2022年同期104.1%的增长率,增速有所放缓。产量方面,2023年1~4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76.9 GWh,同比增长28.7%,相较于2022年同期183.5%的增长率,增速有所放缓。

在华淑蕊看来,任何行业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关键在于及时调整。她说,从长期看,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全球都会升温,所以控制碳排放一直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这其中必然蕴含巨大商机。

宋爽分析,此前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叠加原材料供应紧缺,引发企业提前囤货备货、扩充产能,动力电池库存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企业主要以去库存为主,产量增速有所放缓。

在他看来,2023年下半年,预计动力电池需求会出现明显提升,因为随着企业库存逐渐出清,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下降引发的动力电池成本下降,预计动力电池需求将会出现明显的复苏。

华淑蕊说,在动力电池产业链方面以及前瞻性布局方面,宜宾还在探索更多可能。

随着应用场景的逐步扩展,动力电池产业不再只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捆绑。近期,在储能领域、重卡换电、“电动长江”赛道,宜宾已经开始新的布局。

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表示,未来的宜宾,将继续做强做大动力电池产业,并在新能源汽车、晶硅光伏以及氢能等细分赛道上,逐一布局,谋求更全面、更充分的发展,实现动力电池拓展成绿色新能源产业。

本刊记者/赵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安徽宿州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