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万维,“蓄谋已久”?

昆仑万维,“蓄谋已久”?

本文转载自金投研,作者金石道人

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01

“贾跃亭式”减持

端午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昆仑万维的一则公告扒掉了国内人工智能的遮羞布。

6月20日晚间,昆仑万维公告称,持股5%以上的股东李琼,因个人资金需要,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并且,为支持公司AGI和AIGC业务长期发展,李琼将其减持股份税后所得的50%以上出借给公司,借款利息为年利率2.5%。

消息一出,6月21日,昆仑万维股价大跌,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下跌20.01%,报收50.34元/股。

翻译一下就是,昆仑万维创始人、实控人周亚辉的前妻李琼,减持后把钱借给公司,股权变债权,而且要收利息。

李琼此前占公司总股本11.06%,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排名第2。

按照6月20日收盘价估算,此次减持套现金额预计超过22亿元;将税后所得50%借给公司,就按10亿来算,每年利息大约就要2500万元。

借这么多,是公司很缺钱吗?

从数据上来看,似乎并非如此。截至3月底,昆仑万维的货币资金达13.05亿元,无长期借款,同期的短期借款也就6.05亿元。完全没必要借上10亿还给人2500万/年的利息。

在不少网友看来,这跟贾跃亭在乐视网“套现借钱”,玩的是同一出把戏。

不管投资者们信不信,贾跃亭起码还做个全套,解释了下此举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满足公司日常经营资金需求,而且免收利息。李琼这是尽数学去,还青出于蓝,把利息也收了。

李琼这个公司创始人前妻也很有意思。

2016年9月,昆仑万维上市还没两年,周亚辉和李琼就离婚了,按照财产分割的约定,周亚辉将昆仑万维的2.07亿股给了李琼,创造了当时A股最贵“分手费”的记录。

2018年时,李琼还持有公司18%的股份,此后就频繁减持,但一般不超过公司2%的股份。较之以往减持,此次不仅比例最大,涉及金额也远超从前。

婚都离了,还借钱给前夫公司,而且从公司的债务情况来看,公司也无需那么大笔金额。

根据第一财经消息,6月21日,深交所已经向昆仑万维发出关注函,问询该公司是否存在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情形,以及是否存在借助市场热点操纵股价、配合李琼减持的情形。

毫不客气的表述,可以说是直击要害。

没有什么是天衣无缝的,再高明的操作也总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

02

蓄谋已久?

近两年来,公司股价一直表现平平,长期维持在每股15元以下。

直到今年年初,凭借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热门概念,公司股价一路飙升到了70.66元的最高点,直到6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依旧有62.93元。相较于2022年11月14日11.94元的最低点,公司股价翻了5倍不止。

公开资料显示,昆仑万维于2008年创立,主要经营海外游戏相关业务,2015年挂牌深交所上市后;公司创始人周亚辉逐渐开始沉迷资本运作,频频收购或投资一些外部企业;2021年“元宇宙”概念迭起时,旗下收购的软件公司Opera,也被纳入公司财报;进入2023年后,随着AI概念的火爆,昆仑万维再次乘势而起。

2023年4月10日,昆仑万维宣布与(Singularity AI)奇点智源合作,并合力推出大语言模型“天工3.5”,6月14日,昆仑万维又宣布以11.45亿元收购奇点之源,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AGI平台。

这样来看,其实收购奇点智源和收购Opera大体类似,名义上来说奇点智源是一家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但更有意思的是,奇点智源的实控人王立伟,是昆仑万维的前总经理和CFO,早在昆仑万维创立的2008年,就已经开始跟随周亚辉了,直到2020年才离职创业。

而关于奇点智源,从财务数据上来看,也并不十分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奇点智源总资产仅为456万元,总负债却高达3917.22万元,净资产为-3461.25万元。

但即使如此,仍有大量基金涌入。

2022年底,昆仑万维尚未乘势大模型时,仅有12只被动配置的指数型基金重仓昆仑万维。

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中重仓昆仑万维的就已多达136只。持股数6422万股,较2022年底的1821万股,增幅高达253%,而且主要是主动配置的。

根据杜坤维财经,主动型基金相较于指数基金,更加具有进攻性,可能会进行股价的运作,推高股价获得投资收益。

从昆仑万维后续的股价走势来看,也确实迈向了一座新的高峰。

如此推论,昆仑万维股价暴涨,基金的涌入功不可没。

03

游戏仍在继续

今年以来,AI大模型相关的概念在市场上热得发烫,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那些抱团涌入的基金真的对公司大模型未来的发展有信心吗?恐怕未必。

数据都是公开的,从昆仑万维蹭上AI的概念起,公司的财务状况其实并未得到改善,反而还有所恶化。

2022年,昆仑万维实现营收47.35亿元,同比下降2.35%;实现归母净利润11.52亿元,同比下降25.49%。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17亿元,同比微增2.05%;实现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43.33%。

今年以来,大模型遍地开花,其中多少是真正做事的,多少是浑水摸鱼的,大家心里也有数。

人们共同鼓吹出一个美丽的泡泡,明知总有一天会破,却依然有人愿意躬身入局。说到底,还是油水太滑,停不住。

昆仑万维的减持背后,是此前公司股价的非理性上涨。

公司有没有可能做成?到底想不想做?作为公司的大股东能不知道吗?

但明明都知道泡沫会破,昆仑万维为什么还会引起争议呢?

无非是有些人觉得你不地道,本来击鼓传花的游戏到我这儿还能再传几轮,你突然沉不住气直接摊牌了,大家还怎么玩下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股东减持说明人家知道公司内在价值到底有多少,高位减持套现也是人家权衡利弊考量后的结果,股市允许你们投资者进行交易,就不允许股东们进行交易了吗?

但这就是全部的真相了吗?

回顾整个发展经过,从公司十几年的老将出走创立奇点智源,搭上大模型的时代东风;再到昆仑万维收购奇点智源,以及股价的走高;直到减持后股价崩盘,以及前妻借钱给公司。桩桩件件结合起来,都像是围绕着利益精心策划好的剧本。

“巧立名目,拉拢豪绅,高调做事,低头分钱……”艺术来源于生活果然不假。

如果只是你一家自导自演也就罢了,但股市的水也被搅浑了。

近年来,被网友调侃为“离婚概念股”的公司屡见不鲜,仅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因股东、高管离婚引发的股份变动就不在少数,包括富邦股份、三六零、卓胜微等等。

“股权变债权”的玩法,从贾跃亭开始,也不再是孤例。

但更让人忧心的是,基金在其中的助推作用。

杜坤维财经提到一段话,深以为然。

“基金本应该是市场定海神针,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典范,可是因为各种考核,市场被融资重压,缺少持续慢牛,基金也只能是入乡随俗,各种炒各种抱团获得超额收益,结果基金成为股价暴涨暴跌的元凶,与监管壮大发展机构力量背道而驰。”

究其源头,还是“股市定位的错,股市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场所,但这一点长期被各方漠视不说,反而不断被强化。”

股市不是公共厕纸,深交所发放关注涵也佐证了这一点。

损公肥私不是长久之道,但依旧有人甘愿冒险。击鼓传花的游戏还在继续,但监管的铁锤总会落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辽宁沈阳苏家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