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集体“向绿”,这一银行靠什么领先?

中国银行业集体“向绿”,这一银行靠什么领先?

文 | 无锈钵

自2020年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被提出后,绿色正“渲染”着整个银行业。

伴随着金融业务被赋予的全新颜色,下一个十年,绿色金融有望成为银行重要的增量业务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当下的商业银行而言,拥抱绿色,就是在迎接金融业务的历史性机遇。

回望过去,作为全球百强银行、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江苏省最大法人银行的江苏银行(600919),无疑深刻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为此,早在2013年,江苏银行便将绿色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方向,提前锚定绿色“赛道”,布局绿色金融。

十年深耕,点绿成金,江苏银行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于今年1月成功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单位,成为入选理事会的唯一一家中国银行机构,在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中,为客户创造美好生活。

6月27日,江苏银行“相约美好”绿色金融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航。财经无忌等多家媒体受邀参加活动,与江苏银行总行及分行相关负责人一道通过座谈会、企业走访等方式,实地感受“苏银绿金”的累累硕果。

成果领先,绿色金融如何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客观来说,当下阶段,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了众多商业银行的共识。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仅A股便有多家银行发布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探索双碳目标下的转型路径。

金融业“向绿而行”的大潮之中,为什么江苏银行率先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首先是成果端的斐然表现,众多城商银行还在为绿色金融“谋篇布局”之际,江苏银行的“绿色种子”已经早早生根发芽,并在同区域经济协同共振的基础上茁壮成长。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江苏银行绿色融资规模已超40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3.6%,其中清洁能源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4.2%,绿色信贷占比和增速在人民银行总行直管的24家银行中保持前列。

宏观的数据背后,银行不是片面追求利润的金融组织,扎根实体经济,依托金融资源配给,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是城商行的“立行之本”。

这方面,江苏银行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努力打造“绿色+”系列融资模式,以绿色金融产品润泽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经济“含绿量”,不断擦亮经济向“绿”而行的高质量发展底色。

其中,江苏银行泰州分行在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署上,就提供了非常典型且优异的范例。

近年来,泰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集聚了隆基乐叶光伏、中来光电等一批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军绿色金融带来新机遇。

其中,中来股份控股子公司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高效N型TOPCon双面电池研发并实现GW级量产的专业化企业,在电池技术、效率、成本等方面在行业内均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然而作为出口型高科技企业,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高额的研发费用、前期的产能投入也成为了横亘在中来光电发展前途上的“拦路虎”。

了解到上述资金需求之后,江苏银行泰州分行积极推进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为企业量身制定合适的融资方案及担保方式,共提供70000万元授信支持,给予了优惠贷款利率,保障企业运营生产,以金融之力助推新能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开枝散叶”。

对此,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综合管理总监孙大勇感触颇多:

“江苏银行泰州分行的团队到我们这里来亲自调研走访,给出方案,他们的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创新加持,点绿成金更需“行稳致远”

上述成果端的出众表现外,什么铸就了江苏银行“向绿而行”的长期动力?

答案无疑是创新,越来越多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要想绿色金融之路行稳致远,理念和产品侧的创新必不可少。

回顾江苏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史,其中的精彩之处便是该行依托创新,着力打造的“绿色+”经营策略,包括“绿色+能源”“绿色+乡村振兴”“绿色+普惠”等。

其中,江苏银行打造“绿色+能源”的模式,更是将新能源领域作为绿色信贷重点投资方向,每年都有超百亿元的新增贷款投向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细分行业,清洁能源贷款年均增速超过80%。

“整县分布式光伏贷款”是江苏银行打造“绿色+能源”模式的典型“代表作”。2022年1月,江苏银行落地江苏省首笔贷款,向江苏盐城市双湖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97亿元,支持该市建湖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22000万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7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0.51万吨/年。

这仅是江苏银行在打造“绿色+”经营策略的一个缩影。

绿色金融战略不是“坐而论道”,而是需要深入具体场景,以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辅以支撑。

这方面,江苏银行盐城分行的创新实践,同样值得深思。

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自然资源最丰厚的城市,盐城一直以“国际湿地、沿海绿城”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

独特的地理条件,本该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沃土,然而如何把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同金融资源配给挂钩,却成为了阻碍当地绿色金融实践的难题。

关键时刻,创新成为了“破题”的关键。

2023年2月,江苏银行盐城分行落地全省首单“生态产品价值(GEP)”质押项目贷款,创新性地以条子泥景区GEP为抵质押担保条件之一,成功为东台条子泥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授信5亿元,专项用于世界自然遗产条子泥“东台市沿海经济区湿地修复项目”。该项目发挥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效应,通过对黄海湿地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沿海滩涂湿地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

江苏银行的绿色金融创新之路,还远不止于此。

除绿色贷款外,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领域的第二大载体,同样也是江苏银行的发力点之一。

江苏银行先后承销江苏省首单项目收益票据、江苏省首单农田水利专项债、江苏省首单绿色债券等创新产品。2021-2022年,该行承销多笔绿色债券,承销规模超60亿元。

以碳中和债为例,江苏银行向某大型发电集团推荐碳中和债产品,并以提前市场询量、包销资金引导市场价格等多项措施保障产品顺利发行。经测算,本期碳中和债募集资金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节约标准煤6.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2.7吨。

截至目前,江苏银行已建立涵盖公司信贷、投行、普惠、网金、跨境、零售、同业、理财、租赁九大业务板块的绿色金融集团化产品体系。

回望过去,江苏银行的绿色金融之路,不仅是一条成果层面的“增长之路”,更是通过产品和服务链接金融与实体,以绿色金融为锚点,全面助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战略护航,“十年造绿”意在何方?

经营创新与实践成果的亮眼表现背后,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中国有130多家城商行,4608家不同的银行金融机构,为什么江苏银行的绿色金融表现尤为瞩目?

战略层面的支持,无疑是该行在“向绿之路”上,持续开拓的底气所在。

江苏银行的绿色金融之路,不是靠吃兴奋剂的短期提速,也不是博眼球的形象工程,而是在战略的顶层架构之下,脚踏实地,深耕十载的结果。

江苏银行十年前就将绿色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方向,提前布局绿色金融。

2015年,江苏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品牌。

2017年,江苏银行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城商行首家、国内第二家赤道银行。

2018年,江苏银行加入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成为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单位。同年,江苏银行加入人民银行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参与编制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标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近年来,江苏银行坚持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在“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中,该行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八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围绕“专业化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多元化产品提升金融供给、差异化政策培育基础客群、前沿探索构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

回望过去,该行一直积极构建以“负责任银行原则”与ESG双重引领的战略体系,推动全行经营发展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巴黎协定》愿景相一致,不断提升自身业务发展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正面影响。

除了集团战略层面的协调一致,践行绿色金融,同样也需要团队的协同合力。

为此,江苏银行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职责范畴,在高级管理层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和绿色金融工作组,统筹全行资源,齐抓共管绿色金融。在执行层面,江苏银行升级绿色金融部为总行一级部门,牵头全行绿色金融发展,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增设分行绿色金融委员会、绿色金融团队和专职专岗,打造绿色金融专业化经营队伍,不断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江苏银行绿色金融成果,不是一时的亮眼表现,而是汇聚领先成果、创新加持和战略护航的“全面开花”。

在这基础上,身为绿色金融积极践行者的江苏银行,也势必将在政策和市场的认可下,将绿色金融之路越走越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