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棚豆架下的挑花赛

瓜棚豆架下的挑花赛

坐在瓜棚豆架下挑花边,这是劳作,也是特别的享受。虽然姑嫂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并不懂得诗意和艺术,但她们内心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特别的劳作,是一个融合着心与情、美与乐的技艺。因而,她们不是默默地自管自埋头挑和绣,而是要努力营造出一种和谐与惬意的氛围。三五人汇集起来,交流和切磋是不可或缺的。交流什么?说说自己丈夫和孩子的可爱,说说队里队外的新闻和趣事。当然,说得更多的,还是花边的针法和技术。姑嫂们聚在一起,还可以避免打瞌睡。农村里的女子,是舍不得歇晏的。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瞌睡虫就进不了脑袋瓜。

刷好碗盏,卸下围裙,先瞄瞄指甲,是不是有些长了?再瞧瞧指甲缝,有没有泥屑嵌着?那就先找把剪刀修修、剔剔。心里总会提醒,挑花是个细活,不能马虎。再打上一盆井水,用香皂把手抹个遍,咕嘟咕嘟地来回搓,手背、手掌、指间,直到摸上去光光溜溜为止。随后,走进最里面那间半幽暗的卧房,脱下上午拔草时穿过的那件长袖衫,换上七八成新的的确良短褂。抻抻短褂下摆,悄悄端起圆镜照了照,嗬!自个儿咧嘴一笑,还秀丽吧。忽然想起,应该再抹点雪花膏什么的,自己闻闻也好。毕竟还只是30岁出头的人呢!打理完这些的那一刻,心里那个美,真的像水开的茶壶,会吱吱作响。

于是,掀开箱盖,拿出那张已经挑了一半或大半的花边,款款走出,再拎上一把牢靠点的竹椅,径直向草舍外的那个瓜棚豆架下走去。刚落座,又站起,猫腰朝东面张望,穿过青纱帐,扯开嗓子喊:“三妹,你灶头有没有弄明白?到我家的棚架下来吧。”有时朝西面,同样是扯开嗓子:“二姐,屋里弄清爽后,到这边来。今朝我们的棚架下,弄堂风蛮大哒。”有时,会差遣孩子,“快,你到后面四姨的家里去,叫她到我家来挑花。”用不着多久,有时两三个,有时四五个,都穿得齐齐整整的,都抹上了粉粉水水,模样都装扮得斯斯文文,就汇集到一起,各自带着自己的花边,开始了全新的劳作。

双抢过后,生产队的农活都相对少些。正是暑假,天气炎热。队里自然就会延迟出工时间,有的下午两点半,有的索性三点,等日头不再毒辣辣后再吹哨下地。沙地农民,早上出工普遍很早,有时四五点就下地了,做到上午十点半,最迟十一点,一般都收工歇晏了。中饭只是完成必要的任务,半个小时就可以解决。这样,如果是下午三点出工,就有三个钟头的空余。这个时间,挑花边,就成了姑嫂们最适宜的活儿。对于许多女子来说,这既是赚零用钱的宝贵时段,又是暗暗比秀亮彩的最佳场合。虽然每人手中的花边并非同款同类,但实际上还是在暗比。散场时,往往会互相看看,你挑了几朵,我绣了几爿。因此,在有说有笑的背后,每人都是铆足劲地暗赛。

挑花边的手势,大家都差不多,针尖穿过,带着针尾上的线,拉直;再穿过,再拉直……线短时,拉起来的声音是“嗤嗤”;线长时,那声音就是“嗤——嗤——”。线越长,手臂扬得越高越远。同是一种针法,比如挑平针,或锁网眼,速度的快慢则大不一样。动作的快与慢,取决于眼睛的明亮和手指的灵活。心灵手巧的人挑花边,外行人是根本看不清针线的,就像织布机上的鱼头梭,飞来飞去极快。图案相同、大小相同一张花边,娴熟的女子,用一两个下午能挑完,而且还保证能合格;有的新手,三四个下午都完不成,还会把纸捏得皱巴巴,更可能被退回返工。那个年代,男青年找对象,往往会这样问媒婆:会不会挑花?如果说刚刚在学,那男方父母就会有懈闷相;如果说会的,挑得飞快飞快,那就会相当上心,设法圆满。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姑娘花边挑得快慢与好坏,比相貌的俊丑还要端得上台面。会挑花边,就是会赚钱呀,而且肯定聪明。

手工挑花边,我们萧山起始于何时,说法不一,但最旺是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是确定无疑的。据统计,70年代中后期,有二十多万萧山人挑花边,其中还有个别男的。这自然也给广大沙地农民带来了不少经济收入。坊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挑花挑出三层小洋楼”。

当然,要挑出小洋楼,光靠瓜棚豆架下的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得靠5瓦、10瓦或15瓦白炽灯下的起早贪黑。有许多姑嫂,床架上挂一盏小灯泡,最小的只有3瓦,坐在被窝里,一直挑,睡着了,不脱衣,倒头就睡;醒过来了,立即坐起,再挑。挑挑睡睡,睡睡挑挑,直到天亮。

生产队里有一对小夫妻,都是三十四五岁的年纪。妻子脸上有一块5分硬币大小的棕红色胎记,面相有点难看;丈夫幼年患过小儿麻痹症,左腿明显细而短。夫妻俩身体上都有缺陷,可挑花边远近出名。晚上,为了省电,他们俩坐在眠床的同一头,夫妻相挨的肩膀上方挂一盏8瓦的电灯,然后就开始挑,几乎每晚都挑到深更半夜。挑时,夫妻俩也在暗暗地比。有时,用关心对方的名义,你早点睡吧。实际上想超过对方。夫妻俩速度都相当快,一张价值四五元的花边,三四个晚上就能拿下。比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收入还要多。生产队里劳动,一个整劳力,一天10个工分,即使年岁好,分红也很难达到一元钱。这对小夫妻,就是生产队里较早盖起小洋楼的一户人家。遗憾的是,由于长时间盯着,光线又昏暗,丈夫的眼睛近视450度,后来不得不专门去杭州配了眼镜。

因挑花而近视的女孩或姑嫂并非个别。挑花边,表面上看是一件斯文而艺术的活计,但其辛苦程度,只有当事者自己明白。它特别需要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后来萧山被评为“中国花边之乡”,与从业人员之众、花边品类之多、花边质量之高都密切相关。也许有人会问:挑出来的花边派什么用场?萧山花边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手工艺品,规格、品种有几千种,以出口欧洲为主。

当时钱塘江畔的挑花女,就用这样一种方式,艺术地“勇立潮头”。改革开放之后,萧山的经济多年名列全国县区级前茅,其实与善挑花边和由它孕育出来的那一种精神大有关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贵州黔西南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