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脉脉,我再也不想找工作了

上了脉脉,我再也不想找工作了

文 | 常磊

“中国版领英”脉脉显然认为自己找到了新出路了——这家已成立八年的互联网企业,最近宣布要进军招聘领域,创始人林凡前脚走出发布会,后脚就发朋友圈隔空怼“友商”。

脉脉是谁?互联网圈,准确来说,是互联网大厂的第二内网。脉脉自己的宣传稿件里声称,目前注册用户超过1.1亿,“某互联网大厂6000名校招生,有4000名在入职之前已是脉脉的用户”。

从脉脉实际的内容来看,林凡,这位清华高材生创造的这个社区,更像是职场人或者说互联网职场人,互帮互助的一个平台。

但在过去,脉脉也成了一个互联网公司舆情发酵的场所。一些真真假假的信息,最早从脉脉出现,随后转到微博、微信群等更大信息平台,最终成为媒体的报道对象。而这中间,由于脉脉用户的“匿名”性质,使得言论或者“爆料”造假成本极低,一时间,脉脉上“黑料”频出。

“内网”的定位,更像是职场员工的“树洞”——大家的吐槽往往“主观性”大于理性分析。于是,脉脉上的所谓点评,更像是一个受迫害员工对“资本家”血与泪的控诉。

但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开始准备杀进招聘行业了。

林凡的自信或许来自于下属提供的数据,他们声称,“在过去一年,脉脉招聘商业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了259%,用户发帖量达570万、共发生86亿次信息消费”。

林凡也有可能是美团点评用多了,中午不知道吃什么时,打开美团看看,附近哪家饭店不错,都有哪些点评?哪道菜是必点,哪些是坑。咦,找工作不也可以这样嘛!我打开脉脉看看,这家公司怎么样?这个岗位要不要加班,年终奖拿多少?看完,不错!我这就动身去。

真不知道林凡的清华是怎么考进去的,网上有一篇文章说林凡有少林童子功,还力大无穷,扳手腕全公司第一,(可能也没有员工敢真的使劲和老板扳手腕吧,就像许老板打篮球肯定是全场MVP),我的意思是,林凡肯定不是以“体育特长生”的名义上的清华,肯定不是。

但我想说的是,找工作真的不是下馆子选饭店,可以通过看点评来决定自己要不要去这家公司上班,如果是这样,那这家伙压根不是在正经找工作。

给即将入职的公司做个“尽调”,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估计过几天天眼查和企查查也要来做招聘了,人家的信息更权威,还能显示有没有劳动纠纷和诉讼,更和劳动者利益相关。

比如,我们在天眼查搜一下“脉脉”,发现这是一家官司缠身的公司,开庭案件排得满满的。

正因为前面说,脉脉上的非理性“吐槽”太多,反而会给求职者造成信息的误导。一句部门经理“做事没有魄力”的评论,背后可能是当时吐槽者的情绪发泄,这个标签既没有同事的交叉认可,也没有当事人的回应,但却会让求职者认为部门经理“很糟糕”,从而放弃了原本或许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脉脉为配合这次招聘的定位,特意搞了一个“新经济行业高薪招聘节”,里面有“优秀雇主”,其中快看漫画是一家,点进去看有人问加班情况,回答最多的答案是“多”。“优秀合作伙伴”中,T3出行也是排在里面,同样点进去能看到有人在问“现在T3如何呀?”,下面的评论,几乎都是负面。

从商业角度来说,招聘的生意,买单的应该是招聘方,也就是企业来付费,求职者基本免费——当然你能从求职者赚到增值服务那是你的本事,从常规来说,企业方付费会更符合常理。

那么我们试想一下,老板或者HR,开了会员买了服务想从脉脉上招点职员,没想到人没招到,还带出去一堆“吐槽”,不但把想来的都吓跑了,还引发了舆情。我就想问问,哪个老板会买单,HR不被骂死才怪。

也就是说,脉脉这个点评招聘的事。对于求职者来说,不是减少了信息差,而是增加了更多“未经证实”的信息,反而增加了招聘者的决策成本。对于招聘方来说,不但招不到人,反而惹一身“腥”。这不是两头都不讨好吗?

当然,也有可能学霸有学霸的考量,我们毕竟是凡人,想得简单粗暴。我一直认为,一个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的创业者,一定已经是人精了,哪怕他现在还没真正成功,但肯定比我们聪明,而且是聪明的多。

天眼查显示,脉脉2013年A轮融资,五源资本投了500万美金,最近一次披露的融资也是三年多前的2018年的D轮,看来老股东有点着急了,如果脉脉再不搞点新故事来,离开了王小川、拒绝了快手程一笑的林凡,要赎不回被质押的股份了。

走,去脉脉吐槽,哦不,是找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新疆克孜勒苏阿克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