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首席就扩内需等明年经济热点接受《财新网》专访

连平首席就扩内需等明年经济热点接受《财新网》专访

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文|财新数据 聂英好

海外主要经济体明年大概率陷入衰退,外需走弱导致出口承压,明年中国经济更需要关注也更需要政策支持的是内需;房地产风险明年不会继续蔓延但仍需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需重视

【财新数据专稿】“在防疫政策的科学调整下,消费与房地产板块有望逐步恢复,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大概率会回到5%—6%的潜在增长水平,扩大内需是明年经济工作需关注的重点。”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近期接受财新专访时表示。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即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以往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会在政治局会议后召开,部分机构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更加强调经济稳增长,疫情防控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结构性精准,房地产政策延续“托而不举”。

明年出口面临下行压力

连平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要重回合理区间,仍面临较大的内外部压力,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加剧,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欧美可能陷入衰退,在外需走弱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会减弱。

出口是2022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最主要增长动力,不过8月以来出口增速逐渐转弱。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指出,2022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为32%,比2020年至2021年平均水平高9个百分点。

但自7月以来,外需已开始不断走弱,出口增速下行趋势逐步确立;10月当月以美元计算出口同比增速甚至转正为负,为-0.3%;11月外需放缓愈加显著,出口增速降幅扩大,中国出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降幅扩大至-8.7%。

连平表示,海外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意味着外部需求总量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表示,由于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以下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也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远低于今年1月预期的4.1%。

“明年出口受到压力恐怕比较大,从2021年到2022年,出口对整个GDP增长提供不错的正贡献,但明年有可能呈负贡献。”连平认为。

他表示,明年中国经济更需要关注也更需要政策支持的是推动内需。“内需主要是看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投资需要维持在今年的水平上,而消费要在今年水平上大幅提升,这样才有望抵消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推动消费、稳定投资以扩大内需 投资继续“挑大梁”

持续三年的疫情导致内需走弱,12月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扩大内需,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连平发布报告分析,这既肯定了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之际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也暗示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消费作为促进经济恢复的基础,将有较大发挥的空间。

今年以来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远超去年同期,但这些投资的资源并未对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产生明显拉动作用,原因在消费和房地产两方面。“一是因为今年房地产投资下行从而对冲一部分增长,二是GDP贡献占比较高的消费板块表现疲弱,导致经济增速整体承压。”连平说。

2022年1—10月,房地产销售端、投资端、土地端、资金端整体下行。从投资情况来看,前期拿地保守导致新开工和竣工持续低迷,房企投资力度偏弱,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113945亿元,同比下降8.8%,10月的地产投资情况相较前期未见明显修复迹象。

消费方面,今年以来社消、网消、汽车消费、房地产消费同比增速均下降,汽车消费相对较好,房地产消费则持续低迷。近期虽然市场政策端和房企融资端释放利好,但房企销售端仍受制于居民购房意愿与需求。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4.3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109542亿元,同比增长4.9%;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24.2万辆和21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4.6%;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商品房销售额108832亿元,下降26.1%。

低基数效应将成为明年消费快速回升的主要因素。连平表示,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市场各类主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企业部门经营受阻,利润下降;居民部门隐性失业率上升,收入减少,防御性储蓄提升。因此消费提振在需求端有着较大发力空间。

不过由于疫情仍存不确定性,消费恢复依然有可能出现波动。在此情形下,明年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扛起“稳投资、促增长”大旗。

连平在报告中指出,较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较为充裕的项目储备,成为明年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两大支撑。随着技改投资和高技术投资需求的不断释放、民企经营状况的改善带动投资积极性的提升和金融信贷的大力支持,制造业投资也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房地产风险不会继续蔓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重视

“2023年房地产的风险应该会有所缓和,随着供给端政策陆续出台,预计房地产明年一季度到二季度触底企稳。”连平表示。不过,房地产虽有望筑底企稳,但复苏可能偏慢,经济稳增长压力依然不小。

他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问题集中于房企的资金债务压力问题,房企是当前中国经济金融风险主体之一。从“保交楼”2000亿元贷款支持计划到住房金融“十六条”政策出台,再到支持房地产融资的“三支箭”等一系列金融政策,都是在解决房企这一关键问题,有望对化解房企风险、推进“保交楼”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仍面临住房销售疲软的问题,仍可能有部分中小房企因收入下降、流动性紧张和偿债压力上升导致出险情况的发生,明年还需持续关注行业风险。

“金融措施是解决房企融资问题的其中一方面,另一重要方面还要看销售。销售通常占到房企资金来源30%左右,如果房企销售端能够跟上,销售回款情况好转,资产负债比例、盈利水平、流动性情况均会向好变化,同时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他表示。

商品房销售或在2023年年初将有所好转。连平分析,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刚启动,对房地产销售的影响可能会在明年年初有显现;另一方面刚性住房需求也有望在年初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同时,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也需保持关注。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近两年来地方政府举债力度大幅提升,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地方债余额增长至25.4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回升。

今年专项债明显增加。今年前11个月,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72761亿元,同比增长1.38%。新增债发行47468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新增专项债40286亿元,新增一般债7182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长,主要投向交通、市政和产业园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现债务明显增加的状况,偿债压力会越来越大,而财政收入明显减少,这是明年可能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不过风险总体仍处于可控状态。”连平表示。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财政部和银保监会亦在年内分别指出,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强化监管,依法依规支持城投公司合理融资,配合好地方政府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连平表示,在此背景下,明年政策会较以往更加注意相关风险的有效管理,推动经济平稳较快恢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西藏山南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