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畅谈施政一年感悟——为民生 拼经济 做实事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畅谈施政一年感悟——为民生 拼经济 做实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漫琪 曾潇

今年7月1日,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6周年纪念日,李家超率领的香港特区政府团队也已施政一周年。6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政府总部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畅谈了施政一年来的感悟和体会。

谈发展模式:

靠人才和企业增强发展动能

提及一系列增强香港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李家超认为最关键的有两点——人才和企业。因此,去年下半年以来,香港开启了“抢人才抢企业”的新发展模式。

李家超表示,香港面向世界百强大学毕业生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政策特别受欢迎,本来希望每年引进人才3.5万人,结果政策推出5个月便已接受5万人的申请,全年任务应该可以超额完成。

李家超还提到,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希望扶持一些对香港长远有益、能帮助提升香港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的。“科创是香港的未来,我们打算在‘北部都会区’核心区建设一个新田科技城。建成后的新田科技城将有17个现在的香港科学园那么大。”李家超说。

谈改善民生:

让市民觉得香港是美好家园

谈到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是要让生活在香港的市民觉得香港是美好家园,相信有困难政府会帮他们解决。去年7月上任,在发布第一份施政报告之前,李家超多次“落区”了解基层市民生活。为了解决“跨代贫穷”问题,李家超团队成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推出了“共创明Teen”计划,实际帮助2800个住在“劏房”的初中生。据悉,该计划针对这些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个人发展提供扶持,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建立正向人生观和人生目标。

李家超还提及香港市民关注的房屋问题。截至今年上半年,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公屋平均轮候时间已降至5.3年。不过,李家超表示,虽然未来十年可供应的公屋单位足够满足需求,但不希望老百姓等太久,因此提出5年内推出3万个“简约公屋”计划,让市民在缩短轮候时间的同时“提前上楼”。这也是李家超团队施政一周年在纾解住房困局方面做出的实事。

谈湾区交流:

在湾区融合发展中共享互补

当天,李家超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被问到上任一年来,多次访问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有何感受时,李家超畅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李家超说,最大的体会是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空间无限。“国家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每个大湾区城市都应该瞄准一个重点,发挥自己城市的优势和强项,在整体融合发展中加强分享。”李家超认为,共享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自身不足,比如香港土地供应不足,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考虑与哪个城市合作能补足短板和需求。

“我经常打比方说,如果一个城市跑得最快,一个城市跑得最远,一个城市跳得最高,我们三个加起来就是既跑得远、跑得快又跳得高。对于‘我’而言,就不用再训练一些‘运动员’跳得高,因为有其他人互补了。”李家超说。

李家超的另一个体会是,大湾区各地的经验是可以分享、相互学习的。在广州,李家超不仅喝了粤式早茶,感受广州生活,其间也和当地老百姓聊家常。这让他感到虽然彼此制度不同、环境不同,但有几样东西是一致的,比如大家都希望有好的发展、生活更美好。他认为,政府要与市民多沟通,这样推出的政策决策才能真正符合市民需求。

李家超表示:“到内地参观访问,有不少地方的创新经验做法值得香港借鉴,比如,广州等地对古城古迹的保护与融合发展的经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山西吕梁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