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房颤诊治指南发布

中国首部房颤诊治指南发布

导报讯 (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刘云芳)近日,中国首部房颤诊治指南《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重磅发布,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详尽阐述了心房颤动(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对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一直是临床探索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房颤危险因素、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制订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科带头人、房颤中心主任常栋教授受邀作为核心专家组成员,参与了指南的制订和审校。他表示,新的指南有两大特点:

一是更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现有的研究显示,中国及亚洲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显著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且呈现更加年轻化的特点,因此指南将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年龄从65岁下调为60岁,并且建议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尽早进行抗凝治疗。

二是强调房颤早期的消融治疗。临床研究显示,房颤会显著增加卒中和心衰风险,越早进行消融治疗,患者获益越大。

由于房颤症状的严重程度在个体间差别很大,早期患者比较容易忽视造成漏诊,常栋提醒普通人群在就医时可通过医生脉搏触诊或随机心电图进行筛查,有房颤家族史、肥胖、高龄的人群可考虑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进行房颤的系统性筛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重庆南川南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