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能复制中国的轨迹吗?

越南能复制中国的轨迹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创宏观 ,作者牛播坤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报告摘要

当前越南相当于什么时期的中国?从后发国家发展阶段的角度,2021年的越南相当于 2010年前后的中国,但越南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相当于 2002-2005年的中国。人口方面,各人口指标反映2021年的越南相当于2006年前后的中国,预计这一优势将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方面,越南胡志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与中国一线城市差距不大,河内也达到了中国的强二线水平。基础设施方面,越南除港口、电信外的 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均落后中国二十年以上。进口替代表现和潜力的角度看,即使是纺织服装产业链,越南仍然高度依赖大量的中游纺织品进口,从通用设备的进出口显性比较优势看, 越南机械制造领域滞后中国二十年以上,中游装备制造自身不具备进口替代的能力, 越南现阶段的进口替代主要依靠外资经济成分。

贸易摩擦下的高税收是当前产业链外迁的重要因素。如果抛开关税和税收优惠,越南的优势并不显著,当前产业转移更多是地缘政治的产物。

需求是主导全球供应链走向的关键。在全球经济疲软之下,增长和需求才是稀缺资源,谁有需求谁就有产业链的主导权。在产业安全导向下,效率不是产业链布局的唯一考虑,齐备的工业供给体系并非完全不可替代和重建。

越南正在中国+的产业链网络上向上攀爬。尽管越南短期内难以诞生本土的重化工企业,但未来或许以中国重化工企业海外建厂的方式来补齐这一短板。

越南人力素质和组织进化超预期,“越干”正在成为部分中资企业的中坚力量。越南员工的精神风貌非常类似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假以时日,中资企业卓越的流程能力和越南精细文化很有可能碰撞出更高效的管理效能。

越南核心城市畸高的房地产价格或尚不构成对越南竞争力制约。越南良港众多,人口分布也与当前的工业布局一致,员工多数可以实现本地就业,预计不会出现大规模人口迁徙,因此房价问题预计在相当长时间内并不会成为突出问题。

中小企业向东南亚布局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越南人工成本和工业用地成本在明显提升。越南工业用地价格已不具备成本优势,人工成本也在快速攀升。

中国企业进入加速国际化的过程中,未来企业的分化也会十分剧烈。预计未来10年,优秀的中国企业属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

越南1亿人口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越南本土市场旺盛的消费力或为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出去提供契机。越南民众边际消费倾向高,对中国品牌的认知仍偏低端,但内在一致的文化基因,以及中国在内容端的巨大优势未来或有机会转化为中国消费品牌的优势。

东亚模式还是东南亚模式的越南?东亚模式是典型的投入驱动型的增长,越南异于东亚模式的地方恰恰在于消费率高,资本积累效率低,预计这就是拖累现阶段越南劳动生产率增速的主因。

风险提示:调研有较强主观性,仅代表访谈人员个人感受,对地区及行业认知可能存在偏差,外部金融冲击打断越南赶超步调。

报告正文

越南之行,起初以为是搭乘一趟中国倒流的时光机,但中国与越南无论是经济体量、消费习惯、发展路径上都有诸多差异,越南也因此有更多不同于中国的可能性。

初到河内,看到街头拥挤的摩托车群,恍惚回到了90年代的中国,再到胡志明市,华灯初上的东方巴黎十分繁华喧闹,街头遍布7-11和family mart。开出河内和胡志明市中心半个小时,看到的则是广袤的农田和乡村集市。东南亚冉冉兴起的新星、中国企业走出去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在这些光环之后,我们试图走进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越南。

为期一周的越南调研,我们拜访了多家中资企业,访谈了20多位中方管理人员,难言深入了解越南经济的全貌。我们更关注的是,快速增长中的越南有哪些超出了此前我们的预期,哪些在发生边际上的显著改进,未来可能会向什么方向演进。

一、当前越南相当于什么时期的中国?

从宏观的不同观察维度,越南对应着不同时期的中国。从后发国家发展阶段的角度,2021年的越南相当于2010年前后的中国,但 结构转型角度,越南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对落后,2021年的越南相当于 2002-2005年的中国。2021年越南现价人均GDP和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NI分别达到了3756.5美元和11080国际元,分别相当于中国2009年和2012年的水平。越南2022年现价人均GDP已达到4110美元,但如果根据越南过去10年的发展速度, 很难说越南9-12年后就能达到中国现在的水平,越南在人均GDP从2000美元到4000美元这个阶段,增速仅6.8%,远低于中国同期15.9%的水平,也远低于日本和韩国同发展阶段两位数以上的经济增速。 2021年越南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8%,相当于中国2002年的水平,越南GDP中农业所占比重相当于中国2005年的水平。越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低于中国同发展阶段,可以预见到两个指标的滞后性还会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中对越南城市化的预期是维持现在较慢的城市化速度。就国际规律而言,越南已进入快速城市化区间(30%-70%),但城市化并未出现显著加速,可能与越南土地城市化进程较慢、市政基础设施滞后有关,且不存在像中国一样广阔的内陆,大量农民工可以在城郊农村家里生活。

人口方面,各人口指标反映2021年的越南相当于2006年前后的中国,具备一定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版)中预测中国生育率会在2021年后缓慢回升,越南缓慢下降,虽然生育率和出生率均有差距,考虑到中国育龄妇女的人口一段时间内仍显著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平均水平附近,且生育促进政策的空间较大,越南相对中国的人口优势扩大趋势仍有可能被逆转。

房地产市场方面,越南胡志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与中国一线城市差距不大,河内也达到了中国的强二线水平,不同之处在于越南核心城市更高的租售比。

基础设施方面,越南除港口、电信外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均落后中国二十年以上。铁路方面,越南每万人铁路里程远低于中国同期,且建设停滞,人均铁路里程甚至还低于1986年越南革新开放时的水平。高速公路方面,越南远远滞后于邻近的广西省,总里程仅1100公里,人均高速公路里程仅相当于2001年的广西,越南计划在2030年之前新增建设5000公里高速公路,但考虑到2020年计划仅完成一半,因此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还需观察。港口方面,越南每万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2021年首次超过中国,虽然这一指标更多反映的是需求,但也能反映越南港口基础设施并未成为掣肘因素。电信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越南的宽带普及率相当于2015年的中国,但互联网接入率与中国无差距,手机用户数甚至2009年就超过了100%,越南几乎是跳过了PC互联网时代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基础公共服务方面,越南的基础卫生医疗教育水平与中国相比没有显著的落后。卫生医疗水平,如果以新生儿死亡率来看,越南相当于中国2006年的水平,从世界银行口径的改善的卫生设施普及率来看,越南与中国无显著差异。教育水平,越南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与中国无显著差异,中小学毛入学率和毕业率数据缺失较严重,有数据的年份显示与中国差距不大。

金融深化程度上,越南总体上滞后中国10年左右,股票市场资本化率反映的金融深化程度滞后14年,2020年越南股票市场资本化程度相当于中国2006年的水平,银行部门滞后7年,越南2018年银行信贷占GDP比例相当于中国2011年的水平。

进口替代表现和潜力的角度看,即使是纺织服装产业链,越南的服装出口仍然高度依赖大量的中游纺织品进口,从通用设备的进出口显性比较优势[1]看, 越南机械制造领域滞后中国二十年以上,中游装备制造或不具备进口替代的能力,可预见的未来, 进口替代的较大可能是外资企业将部分装备制造作为配套转移至越南,本国或不具备相关配套能力。

二、贸易摩擦下的高税收是当前产业链外迁的重要因素

中国产业链外迁根本上的宏观因素与其他国家相同发展阶段并无不同,即随着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边际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已有趋势,但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同日本相似,贸易摩擦下的高关税成为了产业链外迁的短期直接触发因素,目前来看产业链外迁仍主要发生在劳动力密集的加工环节,后续需要持续关注产业链转移的产业结构。 较早进入越南的中资企业是2005年开始陆续面临美国双反惩罚性关税的家具、地板、光伏、轮胎等行业,以及对劳动力成本变动敏感的纺织服装厂商。中美贸易摩擦后,关税清单范围内的中资企业加快了在东南亚的布局。截至到2022年12月,根据PIIE数据,我们测算中国对美出口的约54.3%商品面临高关税,其中约36%的商品面临25%的关税税率,约18.3%的商品面临7.5%的关税税率。而越南在多项贸易协定下可以享受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对于利润微薄的出口导向型产业,越南显然更为占优。

此外,越南税收也较具有吸引力。越南所得税率为20%,但不少工业园是4免9减半,还可以企业为单位申请保税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征收在越中资企业惩罚性关税或不予认证其越南生产。2022年12月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从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或越南进口的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如果使用了中国生产的原料或部件,则认定为规避了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征税令。2022年6月6日,美国总统授权2年内(或紧急状态结束前)豁免基于反规避调查而对进口自东南亚四国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2023年5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再次否决了国会恢复对原产自东南亚四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关税的决议。

如果抛开关税和税收优惠,越南的优势并不显著,当前产业转移或更多是地缘政治的产物。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匮乏的重化工业基础、严苛的环保要求、盛行的红包文化和土地私有制等都是较为明显的瑕疵。从绝对体量来看,越南1亿人口也远无法与中国相比。但仅就东南亚而言,相比于人口结构老化的泰国、陷入低收入陷阱的印尼和菲律宾、政局不稳定的柬埔寨,越南又显得格外突出。

三、需求才是主导全球供应链走向的关键

相比于中国仅4亿中等收入人群的内需市场,面向发达国家6亿中产的市场显然更为庞大,也更具吸引力。掌控发达市场终端的消费品也因此对产业链的布局有更强势的发言权。例如,果链产能在越南和印度重新摆布,未来不能跟随的企业或面临丧失全球市场的可能,而跟随的企业则面临持续的资本开支压力,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在全球经济疲软之下,增长和需求才是稀缺资源,谁有需求谁就有产业链的主导权。在产业安全导向下,效率或不是产业链布局的唯一考虑,工业供给体系并非完全不可替代和重建。中国整套完整的工业供给体系在整体上具备难以替代的优势,但边际上的、部分的替代若持续进行,或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充分应对其中的危与机(详见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危与机系列报告)。

一方面,增长和需求是当前全球最稀缺的资源,且具有特定的历史阶段性。中国很多行业一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抗打击韧性,除了依赖政府高效的治理能力,还受益于相对友好的外部环境和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势,若这些因素逐步发生变化,或需要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对冲其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世界级的工业能力决定了中国有潜力培育出世界级的消费品牌,这一十分重要的潜力或许尚未被充分发掘。中国14亿人口的内需有待充分激发,中国拥有全世界18.3%的GDP和17.6%的人口,中国居民消费却仅占全世界的12.8%,仍有巨大潜力空间。

四、越南正在中国+的产业链网络上向上攀爬

尽管从贸易数据上,我们观察到的越南还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模式。越南在中游产品上目前仍高度依赖于中国,例如纺织服装对中国化纤的进口,电子通信设备对中国元器件的进口。

然而,这次调研中,我们也看到更上游的设计环节在向越南转出。例如,一些企业的开模环节。在中国工程师的培训下,越南工程师红利正在逐步成熟和释放。目前能够实现本地采购的主要还是包装材料,但其他物料包中越南本地占比也在稳步提升,配套产业链正在逐步迁移聚集。LVC(本地加工价值成分)认证的强化也会使产业转移提速。

越南基础设施的确较为落后,重化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越南目前也没有扶持民族工业的做法,总体对外资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无歧视政策。在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下,越南人自己创办的企业开始进入一些偏下游的加工环节,如服装、家具等产业,这部分产业大概率会进一步向柬埔寨、非洲等成本洼地转移。尽管越南短期内或难以诞生本土的重化工企业,但未来或许以中国重化工企业海外建厂的方式来补齐这一短板。例如,中国台湾台塑已在越南设立了钢厂。

有调研企业认为,未来中国的核心竞争优势能够在高端材料、精密模具组件、自动化整机等方面保有优势。

五、越南人力素质和组织进化超预期,“越干”正在成为部分中资企业的中坚力量

越南年轻的劳动人口结构(平均年龄33岁)、与中国最为接近的文化使得其在东南亚国家中具备最佳的工业人力资源素质。经过10多年的工业化训练,越南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在显著提升,在管理高效的企业1年后基本已经等同于中国工人(管理效率偏低的传统企业有些则认为两个越南人才能抵得上一个中国人),且离职率较低,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平均薪资为2138人民币左右(每周工作6天,一天8小时),越南工人也在逐步适应中国的加班文化。在调研中,不少中资企业称赞越南员工强烈的求知欲、责任心、荣誉感以及对企业忠诚度高,特别是越南女性可能由于传统家庭的文化因素,在工作中表现为较强的吃苦耐劳。进入中资企业的越南员工普遍自学中文,掌握英文和中文两门外语对话。由于越南员工荣誉感较强,企业推进的一些生产改进激励措施,在越南的边际效果好于国内。总体上,我们认为越南员工的精神风貌非常类似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

部分中资企业的本地化经营能够超预期进展,得益于:一是对生产流程进行精细标准化的分解传授,越南徒弟在中国师傅带领下“干中学”,实现快速成长,加速越南工程师红利的释放。特别值得指出的,中国企业在管理流程上极细颗粒度的精益化拆解,使得传统上认为难以言传的师傅经验变得具有可复制性和扩散性。二是尊重工会诉求,尊重越南员工工作和闲暇平衡的生活方式,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劳资关系较为和谐。三是中层干部越来越多使用“越干”,顺畅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在管理较为规范的电子通信等企业,“越干”已经代替“中干”成为中资企业的中坚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前期调研准备中接触到越南基金业的同行,做事十分细致,一个小型论坛方案前后改动十多个版本,小到鲜花摆台都要列入其中,颇有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劲头,虽惊呼被卷到,但一度以为是个案。实地调研下来,不少中资企业有类似的感受。从文化上来看,越南以中国3%的领土面积实现了全球粮食产量第五,甚至在许多难以耕种的梯田上都有很高的播种率,精耕细作和勤劳的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的快速嫁接下大概率会转换为标准化工业生产的天然沃土。假以时日,中资企业卓越的流程能力和越南精细文化预计很有可能碰撞出更高效的管理效能。

六、越南核心城市畸高的房地产价格尚不构成对越南竞争力制约

2023年河内和胡志明市中心地段的房地产平米价格分别已高达3.4万和1.8万,然而这并不能作为越南土地成本的观察指标。离开胡志明市核心地段5公里,地价就下降一半以上。越南实行的是实质上的土地私有制,普通民众在买土地自建房屋为主,公寓的主要购买方是在越工作的外国人、金领阶层和投资者。加上,越南总面积相当于狭长版的云南,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优良港口较多,多为沿海城市,河内、胡志明、海防、北宁、北江、平阳、同奈等地都适合作为生产基地,发展可以辐射到较多地域,人口分布也与当前的工业布局一致,员工多数可以实现本地就业,或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因此房价问题预计在相当长时间内并不会成为突出问题。

七、中小企业向东南亚布局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越南人工成本和工业用地成本在 明显提升

目前越南的工业用地价格为50w-70w/亩,相比于几年前已经翻倍。以我们调研的离胡志明高速车程40分钟的前江省龙江工业园为例,2005年拿地成本约为10美元/平米,目前配套较为完善已经上涨到150美元/平米,且园区希望吸引相对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对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会给出180美元/平米的价格, 地价已超过东莞。有排污量的地价,已经上涨到280美元/平米。人工成本相较于前几年也明显上升,且薪酬每年需保持6%的增速。

越南的成本优势在于劳动力便宜,税收优惠力度比较大,但劳动效率比国内低,供应链成本、物流成本、厂房建设及装修成本比国内高。地价与东莞已基本相当,厂房租金比东莞贵,甚至比深圳部分地区贵。

较早进入越南的服装、家具等传统行业中资企业,尽管同样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但其分享了越南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收益,未来再进入越南的企业则需要更多层面权衡,特别是中小企业布局海外还面临资本开支、本地化等多重压力。

在越经营多年的中资产业园管理层认为,鉴于越南运营成本及其上升趋势,在越南基地营收低于2亿元将较难获得利润。没有预备5000万元以上的资金,在越南购地建厂的难度较大。

八、中国企业进入加速国际化的过程中,未来企业的分化也会十分剧烈

随着中国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中国企业已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 不同于旷日持久的日美贸易摩擦给了日本企业相对充分的回旋时间,中国企业在国际环境骤然剧变的背景下国际化征程大大加速。

上世纪6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就开始升温,日本政府开始有组织的应对日美贸易摩擦,综合商社带领企业主动抱团向东南亚等地转移,降低对美贸易顺差,这一过程时至今日已持续长达60多年之久。期间,政府在产业布局和核心竞争资源等方面进行国家层面的战略性部署,日本对于后进国家的投资往往以官方发展援助(ODA)开路,修建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学校等,具有官方背景的JETRO、JICA(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提供详细的经济信息和咨询服务,日本政府的一些省厅甚至设有专门机构,推动相关海外投资。同时,日本还向东道国输出高效的管理经验。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和本地化战略也推动了日本品牌走向全球。

中国企业在加速走出去的过程中同样蕴含着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机遇。在国际化的大浪淘沙中,企业的分化会明显加剧。 放眼未来10年,优秀的中国企业属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

九、越南1亿人口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越南本土市场旺盛的消费力或为中国企 业和品牌走出去提供契机

一是越南民众的边际消费倾向极高,消费对GDP的贡献超过投资两倍,高达65%。调研了解到,越南人极少储蓄,在南部尤为突出。这或与越南历史上没有饥荒、法国文化影响、全民医保等都不无关系。同时,越南工资上涨速度较快,15年上涨了6倍。其消费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越南街头几乎人手一台的日本摩托车价格普遍在一万以上。我们参观的雅迪在越南的门店,投放的车型基本是均价6000以上的,而国内主流电动两轮车的均价在3000左右。 二是越南年轻人普遍认可欧美日韩品牌,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偏低端,但中国的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通过收购日本品牌实现了品牌升级。三是调研中越南人表示接触最多的中国产品是中国的电视剧和综艺。内在一致的文化基因,以及中国在内容端的巨大优势未来或有机会转化为中国消费品牌的优势,类似于当年韩剧带来的韩国品牌认知提升。这次在越南街头,我们目之所及的中国品牌是蜜雪冰城“mixue”,蜜雪冰城在越南已经开出500家左右的店面。

十、东亚模式还是东南亚模式的越南?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相似性,宏观经济研究者将越南经济对标中国也好,普通的大众看越南也好,很容易将越南视作过去的中国,或者将其经济未来视为东亚模式的一部分,但 越南的“东亚性”并不突出。克鲁格曼认为,东亚模式属于典型的“投入驱动型的增长”(input-driven growth),与之相区别的是“效率型增长”(efficiency growth)。虽然克鲁格曼认为前一种类型会因为“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而必定难以持久,但纵观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绩,东亚模式是毫无疑问的最成功的赶超型经济模式。 越南的差异性和隐忧恰恰体现在资本稀缺的背景下,资本积累的效率不足,在资本相对不足的背景下,资本产出比相对较低且随着经济增长会保持基本稳定或小幅上涨,在这一阶段资本投入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力,越南2005年至2019年的资本产出比与中国2000年至2005年相当,但这一阶段越南GDP中资本形成的占比远低于中国,其根源在于越南2021年宏观消费率仍相当于中国1980年代水平。

在资本积累效率较低的情况下,越南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显著低于中国和日韩同发展阶段,我们认为,越南尚不需要考虑克鲁格曼所言的增长的可持续性,因为其尚未进入东亚式的经济腾飞期。越南今天的高速公路建设水平仅相当于20年前的广西, 资本积累效率的问题不得到解决,越南所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蓝图就仍然是完成难度很大的任务。如设想越南的经济进入腾飞期,外资依赖性进一步提高或难以避免。

[1] 显性比较优势是该贸易品出口在本国出口中的份额与其在全球贸易份额的比值,反映的是该国在该贸易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进口比较优势的定义类似。

更多投研报告

从纺织机械出口看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全球产业链系列之五

后疫情时代中国出口的确定性在哪里——全球产业链系列报告之四

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危与机之三——RCEP下中国+的渐展之翼

全球产业链的分析框架:驱动因素、变化和展望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之二 ——产业链转移的可能路径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下)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上)

除了出口,关税战潜在影响是重构全球产业链布局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贵州黔东南三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