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热门发布会,复旦校长金力谈“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学生”

这场热门发布会,复旦校长金力谈“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学生”

45亿参数量的中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新上线的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只用一天就完成了训练,这是传统的计算平台难以做到的。这一“中国高校最大云上智算平台”在27日的最新发布备受关注。

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如何建设“第一个复旦”的思考,及这场发布会折射出的“校企双向赋能”理念,同样值得关注。

【要摆脱“天坑”,一个重要途径是产教融合】

时下,“天坑”专业引发热议。金力认为,“学校要摆脱这一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产教融合’,在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密切互动和合作”。

在他看来,这一创新不是简单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而要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这是高的要求,低的要求是不被“卡脖子”。在人才培养上,企业能够更多看到社会的需求,从而帮助高校更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和企业在创新和人才培养上是“双向赋能”的关系。

“我们这次跟阿里云合作,我一开始跟王坚博士谈的时候,没有谈产品和利益,我们只谈如何创新,这使得我们的产教融合能够达到新的境界。”金力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于与复旦的合作前景同样看好。“我经常开玩笑说,高校设立计算机系,要感谢一家企业IBM,正是IBM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才诞生了计算机专业。”王坚认为,现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视角还比较窄,其实校企合作并不是“高校把成果转化到企业”的简单关系,校企合作可以创造出很多很美妙的东西,比如当年麻省理工学院和贝尔实验室合作,才有了今天几乎每个大学工学院都有的通信专业。

金力表示,将充分依托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通过人工智能触发产业升级的核爆点,催化生命健康、新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多个突破方向的产业技术升级。

【推动基础研究范式变革的关键利器】

传统科研范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通过实验描述自然现象的经验范式——通过模型或归纳进行研究的理论范式——用计算机仿真模拟的计算范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事物内在关系的数据范式。

作为科研的第五范式,“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将人工智能与各个学科紧密结合,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金力说,建设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首先是将其作为推动基础研究范式变革的关键利器,自觉担负起打头阵、当尖兵的重大使命。基础研究不断拓展人与自然的边界,科学智能的出现带来了基础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它针对海量科学大数据,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等新技术进行生成、推理和分析,从而发现新物质、合成新材料、构建新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对复旦大学的要求是建设世界顶尖大学,打造‘第一个复旦’。我们的基础研究就要走在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将重点建设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这一重大科研设施,全面激发数据要素资源和计算资源的生产力,为人工智能激发原始创新的科学新生态,提交‘复旦答卷’。”金力说。

表面看,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是解决算力的问题,但要改变的是创新的文化。金力说:“‘单打独斗’已不适应大科学时代的科技创新,我们现在常提‘有组织科研’,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布局建设大平台,在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领域凝聚资源,形成科研集群力量长时间持续攻关。”

【希望每个毕业生在“跨学科交叉”中有所作为】

高校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金力说,电灯的产生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也是这个级别的技术。它把原来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变得容易,从而改变了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改变了生活方式甚至会改变社会结构。“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我们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拥抱这个技术,让学生具备用好这些工具的能力,当然其负面的东西也需要考虑。”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如何培养学生?金力坦言,高校现有的培养体系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一是学科交叉融合,二是新技术不断产生。复旦大学试图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融入学科交叉当中,为此建立了“2+X”的本科培养体系。“我们希望看到每年3300多位毕业生,每个人未来都有能力在跨学科交叉中有所作为。”

大学的本质是求真育人,复旦大学把人才培养放在核心位置。金力说,将重点依托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着力培养兼具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学校将以培养懂工程、懂人工智能、懂科学的顶尖交叉型人才为目标,形成多学科联合育人的大格局,不断拓展以算法、数据、大模型为特色的科学前沿方向,培养真正能够开展科学智能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在严峻的国际竞争中,我们不仅要培养更多的工程师,而且要培养卓越工程师。”金力特别提到了复旦大学的“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和传统工科的区别,不仅仅是有成熟的技术、材料和产品,还必须把那些原创的东西通过工程化,变成我们未来的产品。这不是单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以及‘方法’的问题。”

【相关链接】什么是“第一个复旦”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河北省衡水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