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总经理9个月火速离职,银河基金难做大

新任总经理9个月火速离职,银河基金难做大

银河基金原总经理于东升任职仅9个月就离职,公司管理规模始终再1100亿元上下徘徊。

文/每日财报 楚风

今年以来,A股市场大盘指数走熊,公募基金净值普遍出现回撤。截至12月14日,股票产品和混合产品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18.59%和-15.41%。在此背景下,公募管理人高管变动频繁,已有近300位高管离职,涉及120家公募管理人。

近日,银河基金原总经理于东升因个人原因宣布离职,总经理一职暂由董事长宋卫刚代替。于东升是通过市场化应聘而就任银河基金总经理的,自2022年3月任职,在任仅为9个月。

《每日财报》注意到,银河基金管理规模在2020年末一度上升至1200亿元,但此后管理规模回落,至今在1100亿元左右波动。目前,银河基金管理规模在行业中排名第50位,较今年一季末还后退3位。

2020年至今,银河基金发行的产品整体募集金额不佳,实现规模增长主要靠老产品。其中,银河成长创新混合是规模最大的非货基金,主要押注半导体赛道,今年以来亏损31.96%,大幅跑输中证半导体指数。

总经理任职9个月,管理规模原地踏步

公开资料显示,于东升拥有17年证券从业经历,自1994年踏入券商行业,历任南方证券西安证券部总经理、湘财证券市场总监;2006年进入基金行业,历任泰达荷银基金总经理助理、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申万菱信基金总经理、上海尚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诺安基金副总理等。

2022年3月,银河基金董事长、代总经理刘立达离职后,于东升通过市场化应聘的方式加盟银河基金,担任总经理一职,同时代任董事长。随后,党委书记宋卫刚在5月份正式担任董事长职务。2022年12月,于东升因个人原因宣告从银河基金离职。

事实上,自成立20多年以来,银河基金总经理职位就频繁变动,现已更换8位总经理。其中,刘立达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担任总经理后,曾两次代任总经理。于东升是任职时长最短的总经理,仅在任9个月。其他诸如高见、范永武、刘立达、熊金科的任期都只有一年多时间。

近两年来,银河基金管理规模一直在1100亿元上下徘徊,未出现重大突破。2020年中期,在结构性牛市推动下,银河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至2020年末一度增长至1200亿元,随后回落到1100亿元以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银河基金管理规模在“原地踏步”,行业排名也有所下滑。据同花顺iFinD数据,在2020年末,银河基金行业排名位居第39位,到2021年末后退至44位。

有消息称,于东升任职期间,重点开拓基金零售渠道。不过《每日财报》注意到,在2022年一季度,即于东升开始担任总经理之时,银河基金行业排名已滑落至第47位,目前进一步后退至第50位。

从发行规模来看,2020年至今,以不同份额分开计算,银河基金共成立35只产品,但主要是C型产品,主基金仅有15只。截至目前,这35只产品合计规模为161.82亿元。其中,募集金额最大的产品是银河聚利87个月定开债券,共募集79亿元。

中流砥柱郑巍山押注半导体,基民越抄底越亏

银河基金管理规模在2020年得以增长,主要靠的是混合基金。在2019年末,其混合基金管理规模尚为173.72亿元,到2020年末增长至386.21亿元,此后始终未突破400亿元。

此期间,规模增长最快的产品是银河创新成长混合,从2019年末的19.86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184.86亿元,到2022年三季末回落至142.10亿元。银河创新成长混合也成为银河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非货基金,占混合基金规模比例47.87%。

郑巍山是在2019年5月开始担任银河创新成长混合的基金经理,刚好踩到A股牛市行情的风口,至今累计任职收益率达到105.58%。

银河创新成长混合主要投资科技领域,涉及半导体、消费电子、机械设备、软件开发等科技创新领域。2021年之后,该产品继续增持半导体资产,前十大重仓股八到九只是半导体相关股票。进入2022年,该产品继续重仓半导体领域。

半导体资产经过2021年上半年暴涨之后,自2021年7月开启漫漫阴跌,一直持续至今。2021年8月2日,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净值一度突破9元,到2022年12月14日跌至5.2762元,累计跌幅为41.73%。

值得注意的是,郑巍山在2021年11月发布银河创新成长混合C类,彼时正位于半导体资产估值高点。该产品C类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38.83%。

《每日财报》注意到,随着银河创新成长混合C类净值持续下跌,管理规模反而大幅增长,反映出基民越跌越买的情况。该产品C类成立时,净资产规模尚为6.08亿元,到2022年三季末增长至20.25亿元。

郑巍山在今年三季报中认为,(半导体)结构性库存去化已经开始了几个季度,根据SMIC二季度报告对未来的指引来看,这一轮周期调整或许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但可以确定的是,集成电路行业需求增长和全球区域化趋势不变,虽短期有调整,但本土制造长期逻辑不变。结合TSMC二季度法说会观点,预计本轮去库存的周期可能调整到明年中期,但长期半导体需求的结构性增长依然稳固。

郑巍山还表示,在未来的两三个季度,投资者不应该再继续无休止的悲观下去,行业的结构性库存出清持续时间不会太久。同时,国产替代的逻辑越来越强,我们也会持续看好。至于后续成绩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河南郑州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