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高新区打出高质量“融合牌”|高质量发展中山镇街行

火炬区:高新区打出高质量“融合牌”|高质量发展中山镇街行

“从泥土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这是一条扎扎实实的乡村振兴路。”6月底,中山市民众街道接源村海口新村的村道“白改黑”施工接近尾声,看着平整的柏油路铺到了村民家门口,接源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委员吴秋燕深有感触。

随着中山市“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民众启动段的全面动工,包括接源村在内,民众街道有7个村庄同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岭南水乡品质升级,深中合作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共同组成了火炬开发区推动区域统筹、城乡协同发展的一道新风景。

在这场城市品质升级行动中,国家级高新区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打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融合牌”。按照规划,火炬开发区将加大统筹民众街道力度,着力构建“统筹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打造“一核两园四带多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南北协调、城乡一体、差异化发展”的跨江融合新格局。

营造“文旅范”,吃上“文旅饭”

“过去5年,村子都在提升环境上打基础,现在要开始发力搞项目了。”

接源村海口新村。 南方+ 何伟楠 拍摄

不久前,中山市“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民众启动段全面动工,民众街道7个村居同时掀起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接源村就是其中之一。接源村海口新村海口三社队长萧文强说,接源村已经瞄准了未来发展农文旅产业的路子。

接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吴盛祥介绍,今年,村里启动村文化广场、村道“白改黑”、下深滘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的同时,一个岭南水乡田园生态综合体农文旅项目也已在洽谈中。凭借前几年在提升生态环境、美化乡村面貌等方面打下的基础,接源村正在向产业振兴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在发展农文旅产业方面,接源村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这个村庄依水而生,拥有下深滘湿地等生态资源以及连片的具有民众水乡特色的岭南民居,村里的海口粮仓是民众街道目前规模最大的粮仓,已入选《中山市历史建筑名录》。

按照民众街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相关规划,接源村将利用农房管控试点村、“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宜居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文旅产业。

接源村海口新村新貌。 南方+ 何伟楠 拍摄

为了吃上“文旅饭”,接源村全力营造“文旅范”。吴盛祥表示,未来接源村将对特色民居、海口粮仓等特色建筑资源、生态农业资源进行盘活开发,植入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民宿等农文旅产业新业态,打造可游可赏的开放式乡村休闲旅游路线,提升乡村旅游的新体验。

“乡村发展,不可能一直靠资金扶持,必须培养自己的造血功能。”民众街道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周涛表示,目前民众街道很多美丽乡村正在积极探路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子。以接源村为例,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工业产业园区、农文旅产业规划区、村民聚居区3个功能区,产业园区聚集了比亚迪、彩迅、红门智能、东方龙大等高科技企业,农文旅产业规划区,大型综合体项目也已经在洽谈中,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图景交织在一起,使其成为民众街道乃至中山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样本。

有传统村落,有现代服务

“民国时期,有戏班从广州一路坐船下来,到大环村里来唱戏。这是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大村,她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大环小区(原大环村)这些年的变化,曾旻雨通过相机镜头看在眼里。

火炬开发区大环小区。 南方+ 何伟楠 拍摄

华佗山南麓,小隐涌蜿蜒而过,大环村就坐落在依山傍水之处。担任火炬开发区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多年,曾旻雨对大环村的发展变迁保持着持久的观察习惯和用影像记录的热情。翻出老照片,他说,最近5年间,大环村变化最大。村口牌坊一侧,为“粤乐宗师”吕文成建起了纪念馆,不远处,“飞将军”张惠长的故居已得到修缮。他的镜头里,还有近代航空女杰欧阳英的故居、独具特色的红蓝碉楼,以及保存良好的各式侨房。基础设施升级之后,大环村一年比一年靓。

曾旻雨认为,“硬件”只是载体,文化才是村子的灵魂。大环村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她的人文历史底蕴折射着中山乃至中国近代发展历程。乡村振兴,只做好“硬件”还不够,只有挖掘、保护、开发好背后的人文资源,才能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大环小区内的吕文成纪念馆。 南方+ 何伟楠 拍摄

这也在大环村的未来计划中。大环党支部书记吕加明介绍,2022年,大环村完成了一期项目的建设,村里综合环境得到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村子,给村子实施新计划带来了信心。今年5月,大环村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将重点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

目前,村内49个文旅项目同时启动设计,并分批动工建设;结合全市开展的治水攻坚工作,对大环涌河涌两岸环境开展整治提升,大环村将以“文化内核+碉楼载体+生态基底”的传统村落活化范式,打造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新村。

打造“一核两园四带多区”空间

放在区域统筹的大视野中去观察,接源村、大环村的乡村振兴故事并非孤例。

大环小区内,完成修缮的张惠长故居。 南方+ 何伟楠 拍摄

按照火炬开发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相关规划,精品示范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均纳入了“一盘棋”规划。火炬开发区将围绕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大环精品示范村和民众街道新伦村、接源村、群安村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助力新伦村、接源村申报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

不久前,《火炬开发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明确了国家级高新区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到2035年,火炬开发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平衡,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围绕这一目标,在纵深推进区域统筹发展的主基调下,火炬开发区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创新举措,打出了一张城乡发展的“融合牌”。通过深入实施区域优化统筹工程,火炬开发区将加大统筹民众街道力度,着力构建“统筹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打造“一核两园四带多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南北协调、城乡一体、差异化发展”的跨江融合新格局。

火炬开发区鸟瞰图。 南方+ 何伟楠 拍摄

在统筹区“一体化”运作的思路下,两个街道将发挥出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聚焦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特色文旅等内容,强化社会治理职能,集中精力建设深中合作创新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各村(社区)进一步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实现“一盘棋”规划,加快建设具有火炬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城乡发展提质升级。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既是短板所在,更是潜力所在。要实现再造火炬,就必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表示,火炬开发区只有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释放区域统筹发展的新动能,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何伟楠

【作者】 何伟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新疆伊犁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