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创意广告

乔布斯创意广告:创新和美学的完美结合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创意广告让人们惊叹不已。他的广告不仅仅是为了推销产品,更是一种创意和美学的完美结合。他的广告常常以简单的方式表达出产品的功能和特点。这篇文章将介绍乔布斯的创意广告以及它们为什么如此成功。

苹果公司logo

广告创意

乔布斯的广告常常很简单,但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常常使用一个简单的想法来表达产品的功能和特点,而不是通过大段的文字来介绍。例如,他的iPod广告只是一个黑色的背景和一个白色的耳机,没有任何文字,但是却成功地表达了iPod的功能和特点。这种简洁的方式让人们更容易地记住广告,并引起人们对产品的兴趣。

iPod广告

除了简单的设计外,乔布斯也常常使用幽默和创意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他的iPad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广告向人们展示了iPad在各种情况下的用途,如看电影、读书等。最后,广告以两个人在沙滩上使用iPad的画面结束。这个画面告诉人们,iPad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产品。

iPad广告

美学设计

乔布斯的广告不仅是功能和特点的展示,还包含了美学设计的元素。他的广告常常使用美丽的图片和简洁的设计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他的广告常常使用黑色和白色的简洁设计,配合精美的图片,让人们感受到一种高端的美感。

MacBook广告

乔布斯的广告还常常使用高端的音乐来营造氛围。例如,他的iPod广告就使用了非常流行的音乐,让人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营造氛围的方式让人们更容易地接受广告,并激发人们对产品的兴趣。

结论

乔布斯的广告不仅是为了推销产品,更是一种创意和美学的完美结合。他的广告常常很简单,但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广告常常使用美丽的图片和简洁的设计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他的广告还常常使用高端的音乐来营造氛围。这种创意和美学的结合,让人们对产品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热情。

苹果店广告iPhone广告

乔布斯创意广告随机日志

GUI改进:仅在安静创建任务时,自动为BitTorrent任务的默认保存文件/文件夹名称添加后缀。

1、视频监控功能;其中包括监看画面设置、语音对讲、广播、码流切换,抓图等功能

2、简洁:现在浏览器的UI都互相借鉴(或者说抄袭),我也不知道Chrome的UI是否原创,不过简洁的界面的确是一大优势,特别是最新版本,甚至隐藏了地址栏。

3、输入起点和终点,智能筛选出多种换乘方案,提供详细的可行性线路和公交站牌信息。

4、和包出行:和包买火车票可方便快捷预约选座,更有NFC功能,高安全、毫秒级、手机刷出新便捷;

5、结果更智能来自开源社区的鼎力支持,寻找符合您搜索问题的最佳资源。

<随心_句子c><随心_句子c><随心_句子c><随心_句子c><随心_句子c>他(ta)帶(dai)著(zhu)(zhe)壹(yi)群(qun)年(nian)輕(qing)人(ren)花(hua)十(shi)年完(wan)成(cheng)這(zhe)件(jian)事(shi),使(shi)一門(men)學(xue)科(ke)獲(huo)得(de)新(xin)的(de)轉(zhuan)化(hua)

辭(ci)書(shu)是(shi)時(shi)代(dai)的註(zhu)腳(jiao),一個(ge)时代的辞书足(zu)以(yi)反(fan)映(ying)这个时代的知(zhi)識(shi)體(ti)系(xi)水(shui)平(ping)。辞书在(zai)中(zhong)國(guo)文(wen)化中的悠(you)久(jiu)歷(li)史(shi)可(ke)以追(zhui)溯(su)至(zhi)《爾(er)雅(ya)》《說(shuo)文解(jie)字(zi)》和(he)《皇(huang)覽(lan)》。可我(wo)們(men)往(wang)往敬(jing)畏(wei)这樣(yang)的“大(da)部(bu)頭(tou)”工(gong)具(ju)书,不(bu)敢(gan)拿(na)起(qi)它(ta)用(yong)作(zuo)日(ri)常(chang)閱(yue)讀(du)。

这本(ben)《美(mei)術(shu)辞典(dian)》,凝(ning)結(jie)着厚(hou)重(zhong)而(er)精(jing)深(shen)的知识,读來(lai)又(you)轻盈(ying)而明(ming)快(kuai),甚(shen)至可以當(dang)作一本藝(yi)术史“閑(xian)书”放(fang)在案(an)头阅读。然(ran)而,在知识的汪(wang)洋(yang)裏(li)編(bian)舟(zhou)渡(du)海(hai)是一項(xiang)寂(ji)寞(mo)的事業(ye),徐(xu)建(jian)融(rong)先(xian)生(sheng)历时10年编撰(zhuan)此(ci)书,展(zhan)現(xian)了(le)世(shi)界(jie)性(xing)的知识体系和“大美术”觀(guan)念(nian)影(ying)響(xiang)下(xia)的学术視(shi)野(ye)。如(ru)今(jin),他仍(reng)孜(zi)孜不倦(juan)地(di)思(si)索(suo)並(bing)隨(sui)时寫(xie)劄(zha)記(ji),以備(bei)此书修(xiu)訂(ding)时查(zha)漏(lou)補(bu)缺(que)、臻(zhen)於(yu)完美……

《美术辞典》

徐建融 主(zhu)编

上(shang)海辞书出(chu)版(ban)社(she)

“校(xiao)书如掃(sao)落(luo)葉(ye)”

辞书給(gei)予(yu)读者(zhe)的不僅(jin)是知识或(huo)事實(shi)本身(shen),更(geng)重要(yao)的是它在特(te)定(ding)邏(luo)輯(ji)中的定位(wei)和意(yi)義(yi),逻辑不同(tong),條(tiao)目(mu)釋(shi)文的写法(fa)也(ye)就(jiu)不同

上书房(fang):《美术辞典》不但(dan)不晦(hui)澀(se)難(nan)懂(dong),而且(qie)還(hai)很(hen)好(hao)看(kan),在3600个鮮(xian)活(huo)的詞(ci)目中,能(neng)找(zhao)到(dao)美术的各(ge)種(zhong)样式(shi)、各个时期(qi)的人物(wu)、中外(wai)各种畫(hua)派(pai)、雕(diao)塑(su)和名(ming)垂(chui)千(qian)史的艺术品(pin)等(deng)等。在您(nin)看来,这本书的最(zui)特別(bie)之(zhi)處(chu)是什(shen)麽(me)?

徐建融(美术史論(lun)家(jia)、美术教(jiao)育(yu)家、书画鑒(jian)定家):妳(ni)们年轻人能喜(xi)歡(huan)这本书,我很高(gao)興(xing)。

美术在今天(tian)是一门獨(du)立(li)的人文学科,在中国获得自(zi)覺(jiao)的建設(she)和發(fa)展也就是近(jin)100年間(jian)的事。在我国,“美术辞典”的编撰一直(zhi)落後(hou)于美术实踐(jian)。雖(sui)然幾(ji)十年来,包(bao)括(kuo)《辞海》中的美术条目、《中国大百(bai)科全(quan)书》中的美术分(fen)卷(juan)以及(ji)各种“美术辞典”陸(lu)續(xu)编撰、出版,但我始(shi)終(zhong)觉得存(cun)在兩(liang)大遺(yi)憾(han):一是重中国的美术词条而轻外国的美术词条;二(er)是重繪(hui)画、书法、雕塑等门類(lei)的美术词条而轻工艺、设計(ji)、建築(zhu)、攝(she)影、鉴藏(zang)、著述(shu)、美术機(ji)構(gou)等门类的美术词条。無(wu)疑(yi),这不能滿(man)足读者全面(mian)地認(ren)识并檢(jian)索美术学科語(yu)词的需(xu)要。

我在编撰《大辞海·美术卷》(2012年12月(yue)出版)的基(ji)礎(chu)上,盡(jin)可能彌(mi)补遗憾。45年前(qian),我參(can)與(yu)了上海中国画院(yuan)的一批(pi)前輩(bei)学者编撰美术辞典的工作。后来,我以上海辞书出版社巢(chao)峰(feng)先生確(que)立的编撰体系為(wei)綱(gang),形(xing)成自己(ji)的辞书编撰思想(xiang)和编撰方(fang)式,并且經(jing)過(guo)随时地写札记和廣(guang)泛(fan)地調(tiao)查,通(tong)读中外最新的美术辞典,將(jiang)《大辞海·美术卷》的词条刪(shan)去(qu)1500多(duo)条,又增(zeng)补400多条,形成这本《美术辞典》。我想:它最大的特色(se)在于更精簡(jian),同时又更全面。

上书房:“精简”指(zhi)向(xiang)“少(shao)”,“全面”指向“多”,二者可以兼(jian)得嗎(ma)?

徐建融:可以兼得。辞书的编撰是對(dui)于知识的單(dan)元(yuan)化(条目化),它必(bi)然面臨(lin)表(biao)達(da)上的集(ji)中性与分散(san)性之间的矛(mao)盾(dun)。因(yin)为单个条目并不包含(han)相(xiang)關(guan)的全部信(xin)息(xi),總(zong)是依(yi)賴(lai)其(qi)他条目、依赖条目之间的有(you)序(xu)编排(pai)而形成特定逻辑。辞书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知识或事实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在特定逻辑中的定位和意义,逻辑不同,条目释文的写法也就不同。这些(xie)都(dou)展现了辞书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视野是否(fou)自洽(qia)、是否具有內(nei)在統(tong)一性,也決(jue)定了辞书条目在查检利(li)用上的有效(xiao)性。《美术辞典》的“更精简同时又更全面”,正(zheng)是着眼(yan)于“大美术”视野下历史和时代“存在即(ji)合(he)理(li)”的条目有效性。

徐建融在活動(dong)中与读者分享(xiang)他在美术史研(yan)究(jiu)和辞书编纂(zuan)方面的经驗(yan)

上书房:您说的这些,我在阅读《美术辞典》时深有体會(hui),比(bi)如单看“愛(ai)馬(ma)仕(shi)”这个词条,短(duan)短100多字闡(chan)明了品牌(pai)艺术特色,但放在整(zheng)个辞典体系中看待(dai)这个词条,才(cai)能清(qing)晰(xi)地定位其在近代出现的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領(ling)域(yu)所(suo)处的地位。

徐建融:以前国内的美术辞典都沒(mei)有收(shou)錄(lu)“卡(ka)地亞(ya)”“爱马仕”“範(fan)思哲(zhe)”等条目。很简单的一个原(yuan)因,可能是因为国内的编撰者对这些外国品牌知之甚少。这也是辞书编撰的一大通病(bing),歐(ou)洲(zhou)人写的,欧美的内容(rong)多、亚洲的内容少;中国人写的,当然中国的内容多、外国的内容少。而无论中外的美术辞典,都是绘画、雕塑多,也就是美术的主流(liu)门类多,而工艺、设计等支(zhi)流的门类少。我想达成的精简立足于“大美术”视野,就是把(ba)見(jian)词明义的或者在美术学科中不重要且查检率(lv)不高的,尽可能删去,而对于其他辞书少有提(ti)及的门类,尽可能地通过调查获得认知,然后收录進(jin)去。

上书房:如何(he)理解您剛(gang)才提到的“大美术”视野?

徐建融:先说“美术”。“美术”作为一门独立人文学科的成立和发展,是与清末(mo)民(min)初(chu)向现代转型(xing)的思想啟(qi)蒙(meng)同步(bu)的;“大美术”概(gai)念的提出則(ze)是与中国的改(gai)革(ge)開(kai)放同步的,它指滲(shen)透(tou)在一切(qie)社会生活领域里的美术形態(tai)和美术活动,打(da)破(po)了工艺美术、建筑艺术、艺术设计等实用美术的门类与傳(chuan)统的純(chun)美术之间的界限(xian),亦(yi)涵(han)蓋(gai)了影像(xiang)艺术、裝(zhuang)置(zhi)艺术、行(xing)为艺术等现代艺术门类。这个理念不同程(cheng)度(du)地体现于国内外各类美术辞书中,但也往往顧(gu)此失(shi)彼(bi),頗(po)多疏(shu)失。

上书房:书中特别注重体现中外美术的交(jiao)流和互(hu)相影响,想来也是“大美术”视角(jiao)下的考(kao)量(liang)吧(ba)?

徐建融:可以这么说。舉(ju)个例(li)子(zi),中国绘画部分向来是国内美术辞书的传统強(qiang)项,所以我增补了外国绘画部分的词目,包括关于外国绘画的画种、技(ji)法、風(feng)格(ge)流派的名词术语,以及成功(gong)立足異(yi)域画壇(tan)的華(hua)裔(yi)画家,受(shou)中国宋(song)元水墨(mo)画、明清文人画影响的日本画家等。又如书法、篆(zhuan)刻(ke)类的词目当然以中国的占(zhan)絕(jue)对優(you)勢(shi),但漢(han)字文化圈(quan)内的其他国家亦有名家和传世名作,比如收录了名列(lie)“寬(kuan)永(yong)三(san)筆(bi)”的江(jiang)戶(hu)初年三大著名书家之一的松(song)花堂(tang)昭(zhao)乘(cheng)。这样的例子在《美术辞典》中不勝(sheng)枚(mei)举。

上书房:难怪(guai)古(gu)人说“校书如扫落叶,旋(xuan)扫旋生”。

徐建融:辞书的编撰永遠(yuan)是一项不能一勞(lao)永逸(yi)、尽善(shan)尽美的工作,但又肯(ken)定是后出胜前出的工作。我希(xi)望(wang)到目前为止(zhi),这是一部最完整的美术辞典。我仍然保(bao)留(liu)着关注美术界和社会动态并随时写札记的習(xi)慣(guan),以备《美术辞典》修订时查漏补缺、精益(yi)求(qiu)精之需。

上书房:不管(guan)难度有多大,都必須(xu)这么做(zuo)?

徐建融:是的,这件事必须做。因为任(ren)何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階(jie)段(duan),必然需要学术史和專(zhuan)科工具书的互相结合,從(cong)縱(zong)向和橫(heng)向进行適(shi)当的梳(shu)理总结,美术史研究与美术辞书编撰之间的互相滋(zi)養(yang)、彼此取(qu)鉴,是一个代代相承(cheng)的学术传统。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培(pei)养一代中国美术史家的过程。

转向“晉(jin)唐(tang)宋元”

那(na)是中国书画的优秀(xiu)传统经典基因,不應(ying)該(gai)只(zhi)是置于博(bo)物館(guan),而更应该存繼(ji)于华夏(xia)子孫(sun)的血(xue)液(ye)靈(ling)魂(hun)和艺术創(chuang)新中

上书房:我们对于您的艺术道(dao)路(lu)也很感(gan)兴趣(qu),您是先学习书画还是先进行艺术理论研究的?

徐建融:我早(zao)年学画,中年投(tou)身学术研究。当时我以江寒(han)汀(ting)的小(xiao)写意花鳥(niao)筑基,上溯华嵒(嵒)、石(shi)濤(tao)、八(ba)大山(shan)人、“青(qing)藤(teng)白(bai)陽(yang)”等,以清代写意为法,嘗(chang)試(shi)清新大膽(dan)、纵横开闊(kuo)的画风;后来,我師(shi)从姚(yao)有信先生学习人物画,悟(wu)出了陆机所说的“存形莫(mo)善于画”,必须以“以形写神(shen)”作为“画之本法”,在此基础上升(sheng)华到“氣(qi)韻(yun)生动”。

20世紀(ji)80年代开始,我师从謝(xie)稚(zhi)柳(liu)、陳(chen)佩(pei)秋(qiu)两位先生,并师从王(wang)伯(bo)敏(min)、王朝(chao)聞(wen)先生以史学的眼光(guang)深入(ru)研究了晋、唐、宋、元绘画的优秀传统经典,进而发现明、清的绘画传统只是在传承晋、唐、宋、元传统时產(chan)生的變(bian)异一元,其学术水平和艺术價(jia)值(zhi)是不能取代唐宋经典的,艺术水準(zhun)的高度也不可与之相比。因此我将视線(xian)和画笔转向了晋、唐、宋、元的传统。

徐建融一家(后)与谢稚柳、陈佩秋伉(kang)儷(li)合影

上书房: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主流是重明清、轻唐宋,可您反其道而行之,当时遇(yu)到过阻(zu)力(li)吗?

徐建融:晋唐是中国书法的巔(dian)峰时期,唐宋则是中国绘画的輝(hui)煌(huang)时期,而宋代的书法和元代的绘画一样是处于承变鼎(ding)革的时代。因此,晋、唐、宋、元这一历史跨(kua)度是中国书画传统的经典时期。但这一经典自明、清风行文人写意画(也就是书法性绘画)后,逐(zhu)漸(jian)被(bei)人们淡(dan)忘(wang)和漠(mo)视了,甚至被曲(qu)解了。那时候(hou)文人视传统绘画为匠(jiang)气的“再(zai)现”的落后艺术,而写意画则是高雅的“表现”的先进艺术。

最近40多年来,我把主要精力投在倡(chang)導(dao)晋、唐、宋、元绘画经典的研究和传承弘(hong)揚(yang)上。那是中国书画的优秀传统经典基因,不应该只是置于博物馆,而更应该存继于华夏子孙的血脈(mai)灵魂和艺术创新中。棄(qi)池(chi)沼(zhao)而奔(ben)江海,舍(she)枝(zhi)末而求本源(yuan),我带着这种感悟将学术研究与绘画创作“知行合一”。

我写过不少批判(pan)写意画的文章(zhang),直接(jie)表达“唐宋的写实画才是中国画传统的正宗(zong)大道,应得到普(pu)遍(bian)的传承弘扬”这个观點(dian)。我认为,明清的写意画与之相比只是一种旁(pang)支曲徑(jing)。我的观点当时遭(zao)到强大的阻力和不遗余(yu)力的抨(peng)擊(ji)。但进入21世纪之后,这一观点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到了今天,又出现“除(chu)了唐宋画不是中国画”的认知,一如当年的“除了明清画不是中国画”。我想,这證(zheng)明我们对唐宋画虽然有了认识,但这种认识依然是片(pian)面的、不深刻的。

上书房:陈佩秋先生曾(zeng)经評(ping)价您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画唐宋传统的最有力倡导者。徐建融的画史、画论研究,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书画实践的方向探(tan)索……”这些正是恩(en)师们对您的影响吧?

徐建融:我能有一点成績(ji),全是受恩师们的影响。如果(guo)不师从谢稚柳和陈佩秋两位先生,就不会有我对唐宋传统的呼(hu)籲(xu);如果不是追从孙祖(zu)白、邵(shao)洛(luo)羊(yang)、伍(wu)蠡(li)甫(fu)等先生,就不会有《美术辞典》的编撰;不师从王伯敏、王朝闻先生,就不会有美术史论方面的研究。

徐建融夫(fu)婦(fu)(左(zuo)二人)与王伯敏夫妇合影

上书房:这样的老(lao)师,可遇不可求。

徐建融:是啊(a)。像王朝闻、谢稚柳这样的老师,现在的年轻人是遇不到了,但他们学习条件之优越(yue)又是远超(chao)我们的。他们的艺术成長(chang)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名家名跡(ji),无论到博物馆中观摩(mo)原作,还是購(gou)置“下真(zhen)迹一等”的印(yin)刷(shua)品,学习条件的优越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

上书房:您有一个给当代书画家“斷(duan)代”的理论很有意思。

徐建融:(笑(xiao))我把20世纪的书画家包括全部文化人分成三代,主要着眼于他15歲(sui)到20岁时期所接受的教育。

第(di)一代为1930年之前出生的,第二代为1940年至1960年之间出生的,第三代为1970年之后出生的。而1930年到1940年之间的可入第一代也可入第二代,1960年至1970年之间出生的,可入第二代,也可入第三代。

第一代的学习条件好,主要指读书,他们读书没有禁(jin)區(qu),博览广取、兼收并蓄(xu),然后在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勇(yong)猛(meng)精进,所以大师辈出,如黃(huang)賓(bin)虹(hong)、齊(qi)白石、張(zhang)大千、潘(pan)天壽(shou)、李(li)可染(ran)等;第二代就是我这一代,读书的条件虽然不好,但是能得到諸(zhu)多好老师的指导。20世纪七(qi)八十年代,全国最优秀的传统书画家集中在上海,我得以一一拜(bai)訪(fang)請(qing)謁(ye),当然后来也求教过許(xu)多外地的书画家前辈;我刚才提到的第三代,他们学习条件之优越远超前人,以至于不少画家30岁出头便(bian)取得了令(ling)人矚(zhu)目的成绩。这使我反思我观念中根(gen)深蒂(di)固(gu)的“中国画大器(qi)晚(wan)成观”,以及北(bei)宋黄筌(quan)、王希孟(meng)等不到20岁便创造(zao)了绘画史上的不朽(xiu)经典,包括第一代谢稚柳、程十发等先生30岁上下也画名斐(fei)然的事实。

但遗憾的是,第三代中到后来几乎(hu)没有真正成为大家的。問(wen)題(ti)出在什么地方呢(ne)?可能是功成名就后就不再注重学习了。所以,我只能把希望再寄(ji)于今天的年轻人。今天的不少年轻人用功于唐詩(shi)宋词,有不少能作得一手(shou)好诗词者,这是我们一代的缺憾,我为之感到十分欣(xin)喜。但如果以此以为得到传统的真諦(di),我认为不仅是不夠(gou)的,而且是誤(wu)导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是王国維(wei)講(jiang)的,其实元明也有不少人说过同样意思的話(hua);而“六(liu)经非(fei)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極(ji)而存也”,这是欧阳修说的,他还认为诗词文学“于夫子门下为下科”,“不足恃(shi)”而“皆(jie)可悲(bei)”。书画也是一个道理,所以,我给有誌(zhi)于传统的年轻人一个建議(yi),艺术因时而变,但经史萬(wan)古不移(yi),继承传统、学习传统,诗词当然是要的,但经史是根本。

王朝闻先生(前坐(zuo)者)与徐建融(后排中)等人合影

“好读书,不求甚解”

书海浩(hao)瀚(han),读书方法有三,一是博闻强记,二是精深研究,三是不求甚解

上书房:您总共(gong)出版过150多部著作、留下上千万字的学术专著。您曾经强调,这首(shou)先受益于多读书,您怎(zen)样看待读书这件事?

徐建融:我对自己身份(fen)的定位,首先是“读书人”,无论种地时还是教书时,都“好读书,不求甚解”。陆儼(yan)少先生曾经说过,他把时间安(an)排为“四(si)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把读书绝对放在第一位。启功、谢稚柳、徐邦(bang)达、程十发等前辈不仅仅是书家、画家,更是学问家、鉴賞(shang)家,可见艺坛先賢(xian)都十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所謂(wei)筑基宽厚、学而及艺。

读书除了实用的意义之外,更在于“无用”的变化气質(zhi)、涵养性灵,所谓“腹(fu)有诗书气自华”,但这种“气质的光彩(cai)奪(duo)目”平常是表现不出来的,只有“临大節(jie)”时才能表现出来,但“平常”常常有,“大节”不常有。所以真正“腹有诗书”的人跟(gen)不读书、少读书的常人几乎看不出区别。如果平常也表现出与眾(zhong)不同的才华,说明他的书还没有真正读通、读透。真正的读书人是把自己读到书里去,但从他的身上是看不到书的。

上书房:您是如何读书的?

徐建融:上学之前是我早期的读圖(tu)时期,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東(dong)西(xi)可读、可看,可读的只是香(xiang)煙(yan)殼(ke)子上的各种各样图画,还有被稱(cheng)作“小人书”的連(lian)環(huan)画;读到小学五(wu)六年級(ji),知识面不断擴(kuo)大,求知欲(yu)越来越强,就开始每(mei)天读书、抄(chao)书,因为好书很难買(mai)到,就抄写《康(kang)熙(xi)字典》《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昭明文選(xuan)》等,虽然什么也不懂,但是很有收获,打下了博闻强记的基础,也打下了书法的基础。

后来渐渐由(you)抄书转向做笔记的读书方法,把能够借(jie)来的古今中外、文史哲、诗书画等名著以及能够买得到的如“劉(liu)禹(yu)錫(xi)”“辛(xin)弃疾(ji)”“马恩列”等,用做笔记的方法反復(fu)地读。1978年后古今中外的名著大量出版,喜欢的新书见到一本买一本,一大捆(kun)一大捆地往家搬(ban)。好比一个餓(e)汉见到一桌(zhuo)香噴(pen)喷的飯(fan)菜(cai),什么都想吃(chi)。直到1989年,家中书满为患(huan),于是我开始有选擇(ze)地买书、扫描(miao)式地读书,速(su)度甚快,且不是一字一字看,而是一目十行、一目一頁(ye)地读。后来,我又进入“读图时代”,专门读大型画冊(ce)。我读过《故(gu)宮(gong)名画三百种》《宋画菁(jing)华》等,伴(ban)随着大陆出版印刷水平的提高,不少精美豪(hao)华的画册都被我买回(hui)家随时翻(fan)看。

上书房:年轻时读书和年岁大了读书,有什么区别?

徐建融:30岁之前的读书都是无目的的,见到书就读,慢(man)慢地开始喜欢传统,见到传统的书就读,再慢慢地感到欠(qian)缺了对西方的了解,有意识地借阅西方的一些经典名著。30岁之后致(zhi)力于美术史论的学习,开始有目的地读,除传统的书画文獻(xian)之外,也读西方的美学名著。40岁之后开始著书,为了著书更明确地读书。60岁之后又漫(man)无目的地读书以消(xiao)磨(mo)时间,主要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而且是从头到尾(wei)地通读,并做读书笔记,用毛(mao)笔小楷(kai)书写在箋(jian)紙(zhi)上。疫(yi)情(qing)期间,我大概第5次(ci)通读《春(chun)秋三传》,并以画有京(jing)劇(ju)人物的画页作为笺纸书写笔记于其上,得300余幀(zhen)。

上书房:每个人搞(gao)艺术或者做学问都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孰(shu)优孰劣(lie)呢?

徐建融:书海浩瀚,读书方法有三,如入“雞(ji)蛋(dan)倉(cang)庫(ku)”。一是博闻强记,如各蛋之形狀(zhuang)大小、色澤(ze)差(cha)异、分量轻重,一年可貯(zhu)100枚的信息于胸(xiong)中,卻(que)唯(wei)不食(shi)一枚。人驚(jing)其学问不得了,此学问,乃(nai)“知识”也。二是精深研究,能一一考证各蛋是哪(na)一只母(mu)鸡所下,血统如何、基因如何、營(ying)养成分如何,一年可完成10枚蛋的研究,亦不食一枚。人惊其学问不得了,此学问,乃“学术”也。三是不求甚解,观其大略(lve)而为我所用。如见蛋,壞(huai)则弃之,好则食之,而于其形状、色泽、分量、基因、营养俱(ju)不作强记研究,一年可食600枚于腹中。人未(wei)有惊其学问者,实此亦学问,“学养”也。

以武(wu)术喻(yu)学问,王语嫣(yan)、趙(zhao)敏为知识型,閉(bi)关修煉(lian)的全真七子为学术型,郭(guo)靖(jing)、楊(yang)过、张无忌(ji)为学养型。优劣高下,各有千秋。

徐建融作品

教年轻人“以大观小”

从中国美术史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賦(fu)予年轻人的責(ze)任

上书房:您在《美术辞典》的前言(yan)中写到,这本书的编撰是带着一批年轻的新人完成的,为何要带着年轻人做这件事?

徐建融:有两个原因吧。第一,年纪大的都成了专家,是专家就有自己的主见,主见有好的也有偏(pian)见,好的当然好,但如果是偏见,别人就很难去改变,而年轻人就相对“好说话”,可以幫(bang)助(zhu)我实现以几十年经验教訓(xun)所形成的编撰思想(笑)。专家擅(shan)长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观点。辞典却不能只写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第二,今天是年轻人的时代,我自认为我这一代被淘(tao)汰(tai)了,许多新的东西,尤(you)其是设计艺术领域的,年轻人懂得多,我们懂得少,甚至根本不知道。所以一部美术辞典要想跟上时代,不能不以年轻人为主要的编撰力量。

徐建融和学生在一起

上书房:这使我想到,您教书育人三十余載(zai),培养了许多艺术家和美术史领域的学者,年轻人学习美术史的意义何在?

徐建融:长江后浪(lang)推(tui)前浪。美术史的发展,是一种永恒(heng)的超越,同时又是一种永恒的保持(chi),美术史的目的既(ji)时刻存在,又永远无法达到。

中国美术史是我们民族(zu)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組(zu)成部分,是我们偉(wei)大民族智(zhi)慧(hui)的形象(xiang)化结晶(jing)。通过对美术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提高審(shen)美鉴赏的能力,振(zhen)奮(fen)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传统,为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明服(fu)務(wu)。

我经常告(gao)誡(jie)年轻人,不仅要回望中国的历史,也要展望世界的历史和今天。从广阔的文化史的宏(hong)观背(bei)景(jing)去“以大观小”,使中国美术史的生存活力从对过去、古人的认识进入我们现在的生活兴趣和价值观念之中,赋予世界美术史中的中国美术史向当代史转化的生命(ming)机制(zhi),使中国美术史成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

上书房:的确,了解美术史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但我们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哪里呢?

徐建融:从中国美术史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年轻人的责任。年轻人可以结合自己的专长与兴趣,选择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思想观念的美术种类、美术流派和美术理论等,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实践,最终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艺术表达和艺术观点。返(fan)回搜(sou)狐(hu),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甘肃庆阳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