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转向内生动能—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鲁政委:转向内生动能—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胡晓莉兴业研究分析师

郭于玮兴业研究分析师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事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解读:

一、形势判断:压力大,信心足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因此,会议要求,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与此次会议相比,2020年和2021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未提及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由此可见,在2022年疫情反弹影响经济增速与失业率的情况下,政策当局对实现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更加重视。政策当局对经济发展目标的强调也是市场信心的重要源泉。2023年GDP增速目标可能在5%左右。考虑到同比基数较低,且防疫政策优化的影响将逐渐显现,2023年GDP增速目标有望完成。

二、工作焦点:转向内生动能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线是聚焦并激发经济的内生动能:一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二是以开放促改革;三是向改革要动力。

一是消费优先。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第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新提法,标志着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从投资转向消费,可能表明宏观政策工具会出现新变化,关注“消费券”、“旅游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等可能的消费支持措施。第二,强调支持住房改善。 中共中央 国务院于2022年12月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到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因此,未来可能扩大公积金的使用范围,支持公积金用于改善性购房需求、房屋翻修装新等。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住房存量的增加,住房的改善性需求将逐渐上升,甚至超过刚需。根据我们的估算,2021年至2025年间因居住条件改善带来的购房需求超过新增城镇人口增加带来的住房需求。因此,支持住房改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养老服务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以开放促改革。会议提出:“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2021年9月和11月,我国先后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了顺利加入上述协定,我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第一,深化国企改革。CPTPP扩展了补贴认定范围,将“公共机构”认定由政府扩大至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并强调竞争中立与非歧视待遇。这要求树立好竞争中性原则,提高国有企业补贴的透明度等。在此背景下,会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第二,优化产业政策,促进公平竞争。会议要求,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2022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在探讨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时也提到了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由此来看,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的着眼点在于维护公平竞争,未来可能强化对新出台产业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避免地方性产业政策造成市场条块分割。

第三,扩大市场准入,促进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依然存在一定的限制,涉及外资持股比例、执业资格互认、跨境资金流动等多个方面。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充分激活开放红利,会议要求:“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同时,会议提出,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三是向改革要动力。为了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潜能,会议提出:“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平等对待国企与民企,壮大民营经济。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至4701.1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占比由79.4%提高到93.3%,在促进增长、创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切实平等对待国企与民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第二,挖掘人口潜能,缓和劳动力要素趋紧的压力。会议提出: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基于低波动情景下的预测,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于2022年转负,我国或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为了缓和劳动力要素趋紧的压力,有必要通过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来增加劳动力供给。同时,我国的人口下行主要是由出生率下降导致的,因此,提高生育意愿是缓和人口压力的重点。为此,生育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包括增加育幼、子女教育等相关的个税扣除政策,发展普惠性托育,强化对多子女家庭的住房保障等。

第三,撬动社会投资。会议要求:“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我们在11月发布的《修复与重构——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中曾指出,政策性金融是2023年政策发力的重点。同时,为了撬动社会投资,需要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协同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有序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评估、标准地改革等投资审批创新经验,加强投资决策与规划和用地、环评的制度衔接,以及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

第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会议对平台企业发展的支持有望提振资本市场对平台经济及相关行业的信心。

三、配套政策:统筹发展和安全

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防疫政策方面,强调防重症和平稳转段。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要按照党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对于宏观调控,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财政政策方面,此次会议将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保证财政支出强度”改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将“保证”改为“保持”,并增加了“必要”二字, 或表明2023年财政支出力度将低于2022年。

具体来看,财政支出或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2023年将强调政策间的配合。第一,可能调整中央地方赤字占比,适度提高中央赤字比例,进而与提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政策方向相契合。第二,或调整一般债与专项债比例规模,适当提高一般债规模,降低专项债规模。一方面,可适度缓解专项债债务率增长过快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使用一般债来支持民生等领域的支出。第三,财政贴息政策与国债、一般债、专项债之间的配合。在债务资金支持的同时,或将对市场化融资配套采用财政贴息政策,提高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二是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将体现在财政支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会议提出:“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将在产业政策、乡村振兴等方面助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会议要求:“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未来可能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支持等政策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配套支持。

同时,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要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债务风险可控。一是在广义财政收入或受税源减少、土地收入下滑影响,其财政支出规模要适度,保证财政可持续性。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率不宜过高,需谨慎控制债务风险,未来或将继续通过再融资债、财政资金等多种形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的要求是 “精准有力”,并强调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精准”体现在“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有力和合理充裕则表明货币政策将保持对实体经济的呵护力度,大幅收紧的可能性较低。同时,会议提出,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对于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防风险政策方面,会议突出强调了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会议对于房地产两次强调“平稳”,表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同时,会议要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房地产龙头企业的融资情况有望进一步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长租房REITs市场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近日表示,加快打造REITs市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板块,研究推动试点范围拓展到市场化的长租房及商业不动产等领域。我国的房地产领域债券融资以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为主,但美国REITs融资占比更高,公寓类REITs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政策方面,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手抓。会议要求,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既要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又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也是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的必然要求。

科技政策方面, 会议要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

安全保障方面, 一方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会议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另一方面,保障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会议指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09年我国发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有效提升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2009年发布的规划品种为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兼顾大豆。不过,由于目前我国主粮自给率已经较高,大豆进口依赖度高,预计新一轮千亿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更加重视提升大豆的自给率。

下表比较了2021年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山东济南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