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虫“侵袭”纽约上空,市政府也懵了 - 京酿馆

飞虫“侵袭”纽约上空,市政府也懵了 | 京酿馆

▲6月30日,美国纽约的建筑笼罩在烟雾中。图/新华社

当地时间6月23日起,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上空,就被来路不明的大批小飞虫“遮断”了。现在,有愈演愈烈之势。

飞虫遮天蔽日

7月1日的美国广播公司(ABC)播放了“飞虫入侵纽约领空”的诡异画面:无数乍看分辨不出究竟是何方神圣,细看全是比蚊子更小的白色或绿色飞虫的“飞行军”,控制了曼哈顿、布鲁克林等纽约大都会闹市区的街道上空,并在人们头顶、眼前和耳边飞来晃去。

一位记者经过数日观察后指出,“飞虫入侵”被普遍察觉是在6月23日黄昏,但真正开始可能更早,如今则到了“让人连嘴都张不开,因为一张嘴就可能生吞好几只”的地步。

一些好事的纽约网民连日来不断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分享“飞虫来犯”的视频和图片。

在一位大胡子网友分享的视频里,绿色的小飞虫“占领”了他的美髯,当他在布鲁克林街头骑行时,连人带车都被笼罩在厚厚一层“虫壳”之内。另一位网友分享了这些“肉眼几乎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小飞虫,爬满自己和家人衣服、头上的画面,并附上“令人作呕”的解说词。

观察家们指出,这些神秘的飞虫全天都有,但最猖獗的活动时间是黄昏前后,简直到了“遮天蔽日”的地步。

随着飞虫成为大都会纽约的最新“地标”,这座有着长长一串绰号的名城又多了个“小名”:“苹果虫”(Bug Apple)。

恐慌情绪在蔓延

连日来,纽约市民对这些微小但众多的“空中入侵者”反应强烈,恐慌情绪在迅速蔓延和发酵。

一位在推特上发布视频的纽约男子质问纽约市政当局,“能给个合理的解释么?它们为什么来我们这,它们究竟是什么,它们会对我们造成哪些危害”?这位男子惊呼“这感觉仿佛世界末日”。

当然,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纽约人对“宗教迷信”大多只是随口戏言,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对这些“来犯之虫”满不在乎。

最大的担心是所谓“嗜火担心”。就在三周前,纽约城经历了罕见的“雾霾蔽日”,白日能见度惨不忍睹,甚至进出航班都受到严重影响。有关方面称,是肆虐加拿大且久扑不灭的山火造成大量悬浮颗粒,随季风“入侵”所致。

由于加拿大山火至今并未扑灭,已被“连累”多日的纽约市民不免产生“合理联想”,猜测这些不知名的小飞虫也是被加拿大山火“唤醒激活”,步悬浮颗粒后尘,飞来纽约的“嗜火性飞虫”。

还有一些市民认为,纽约空气质量下降导致了包括“飞虫入侵”在内的一系列“作妖怪事”。

上个月,纽约市长亚当斯承认,纽约市区上空的空气污染已罕见地达到“不健康”水准。要知道,因为被大西洋、哈德逊河和东河环绕,且地形得天独厚,人口密集、人类活动旺盛的纽约大都会从来不是个空气质量很差的地方。

可如今,先是加拿大山火送来“雾霾橙”,继而又有来路不明小飞虫送来“飞虫绿”,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心慌么?

有人因此调侃“大纽约的吸引力”,称加拿大雾霾、“旧约飞虫”,有翅膀的、没翅膀的都往纽约飞。

针对市民的恐慌,纽约市政当局急忙发布新闻公告,让市民“切勿大惊小怪”。纽约市卫生局在公告中承认“这的确很烦人”,但信誓旦旦保证“这些昆虫不会对公共健康构成已知的风险,我们将审查这些虫,并将分享任何重要的健康信息”。

但许多市民并不买账。一位市民在社交网络平台反唇相讥,问“能确切告诉我这是什么虫么?苍蝇还是蚊子?连什么虫都还没搞清楚,怎么就知道‘无风险’?”

在著名电子报纸《赫芬顿邮报》上,一位作者调侃“市卫生局迫不及待发布安民告示,但迄今连‘这是什么虫’都语焉不详,这种安抚无疑缺乏说服力,还不如老老实实说没弄懂来得好。”

▲位于纽约市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图/IC photo

到底是什么?

一些和州政府、市政府有合作关系的专业人士表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康奈尔大学纽约州害虫控制项目成员考夫曼和莫诺认为,构成纽约“来虫”主体的是长出翅膀的蚜虫幼虫。它们之所以数量空前,是因为刚刚过去的冬天,是纽约多年罕见的一个暖冬,纽约1月平均气温高达43.5华氏度(约6摄氏度)。

“它们只是在觅食而已,没啥好大惊小怪的,像大多数乍看很怪的事一样,不久后它们就会迅速消失,就像它们出现时那样突然”。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学家格里马尔迪甚至试图说服纽约人相信,这“是福不是祸”:“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停止了喷洒农药,才有如此多的小虫生机勃勃?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个健康的环境。”

但另一些专家则不敢如此乐观。他们坦率指出,既然市政府和专家都还没把这次“飞虫来袭”的细节搞清楚,就不该如此匆忙地散布那些连自己都未必相信的“结论”。

考夫曼和莫诺的同事、康奈尔大学教授甘格洛夫就批评纽约市卫生局前述新闻公告,认为“蚜虫毫无疑问是害虫,即便它确实对城市居民无害,那么此时此刻出现如此之多肯定是不正常的。”

这位昆虫学家指出,如果真的是蚜虫,问题恐怕会很麻烦。因为和其他大多数虫类不同,蚜虫可以“孤雌生殖”,即雌性可以单独生下雌性。

这意味着在合适环境下,蚜虫种群可能在短时间内成倍激增。而最适合带翅蚜虫种群的环境,是高温、高湿、多雨——没错,这正是纽约夏季最经典的气候特征。

撰稿/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迟道华

校对/刘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黑龙江省哈尔滨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