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新征程,生成新未来!写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之际

奋楫新征程,生成新未来!写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之际

今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黄浦江畔拉开帷幕——这是上海连续六次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盛会。面对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重构,此次大会注定备受瞩目:我们如何在全球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冲刺向前?

与往年相比,此次大会的主题,不变的是“智联世界”,而后缀词变化为“生成未来”。

未来已来,如何生成?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之际,我们有必要回望走过的路程,我们是否积能蓄力、扬鞭奋蹄?站在下一个5年的起点上,我们又是否具有在赛道上疾驰的底气和勇气?

厚度:“生成”产业链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几年,这棵树的年轮一圈圈的厚实起来,无论是内层还是外层,包裹着“AI”内核的产业,互为“兄弟”,协同成长。

剥开年轮,上海有智能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类企业,也有软硬协同、大模型等技术类企业,还有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初创企业一圈圈集聚,活跃融通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在全市空间布局上,“4+X”格局基本成型。浦东张江聚焦智能产业与科创融合发展;徐汇西岸汇聚全球人工智能顶尖企业及科研机构;闵行马桥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临港滴水湖AI创新港加快政策创新和前沿产业集聚;全市16个区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了N个AI特色园区。

目前,上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2018年183家增长到2022年348家,产值从1340亿元增长到3821亿元——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正逐步迈向世界级。

未来,上海将充分利用超大城市的综合优势,推进创新平台开放、数据资源开放、应用场景开放,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的超级场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场景投资运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化。

广度:“生成”赋能力

上海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如万花筒般呈现在眼前,但其终极目标,归结为实现人们对智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且一年又一年地渐次化为生活所见。

在医院,患者们用上了AI智能问诊、辅助影像诊断等智能医疗系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大提高。在银行,AI技术打造的差异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正在打破传统网点的边界,重塑金融服务模式。在街边,AI技术正飞速处理海量数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装上智慧大脑,打造更安全、便捷、高效、快捷的美好生活图景。

5年里,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正从技术研发跃向普惠引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应用场景方面,开放3批58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全球280余家企业、500余个解决方案;在工信部组织的揭榜挂帅中,30个项目入围智能医疗器械揭榜,数量紧随北京排名全国第二;千余台智能服务机器人投入疫情防控,在临港、国展中心等方舱医院实现规模化部署。

行业赋能也得到了深化。AI+医疗,取得14张三类、76张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相关产品覆盖全国数十个省市超150家医疗机构、超2亿群众;AI+制造,建设100家智能工厂、10家智能标杆工厂;智能网联汽车,累计开放926条1800.3公里测试道路,为28家企业发放了623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牌照,载人示范应用总单数超18万单,测试总里程超1103万公里,测试总时长超53万小时,测试企业数、牌照发放量、开放道路里程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上海将持续探索制定面向未来的技术标准、安全准则、伦理规范,在健全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努力让人工智能更显温度。

进度:“生成”驱动力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人工智能无疑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事关中国能否抓住机遇的战略问题。

上海如何冲刺向前,做到“头雁效应”,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5年来,上海持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环境,坚持科技向善理念,保障人工智能健康规范发展。搭建顶层设计规划,成立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全市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合力。

人工智能发展,上海敢为全国之先——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2条”、国内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实施国内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建设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成立运作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法治、伦理、安全倡议和报告,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智慧。

上海强化资金支撑保障,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成立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体系累计投资550家企业,撬动超千亿资金规模;促进开放融通发展,围绕算法开源、算力开发、数据开放,推动长三角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引进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等顶级学术机构;构建人工智能行业统计体系,成立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组织,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链接。

力度:“生成”突破力

科技领先实力、人工智能开源生态等,是突破点和关键点。

5年来,上海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创新体系,推动智能芯片、核心算法等硬核技术取得突破。

战略科技力量集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期智研究院、浙大上海高研院等高端平台启动运作,探索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5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17家市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一批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在沪布局,增强产业创新供给能力。

关键技术厚积薄发。集聚全国最多智能芯片创新企业,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启动运营;国际领先的通用视觉技术体系“书生”、开源平台体系OpenXLab发布,全球首个AI研发乳腺癌新药获批进入临床,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晶泰科技等25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近150亿元。

深度:“生成”聚合力

无论是资本角逐还是技术升级,人工智能的“深度”竞争,就如其他行业一样,依然是人才。5年来,上海人工智能人才的聚合效应正在凸显。

人工智能相关人才,从2018年10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24.8万人,占全国1/3,多层次人才梯队基本成型;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成立,打造咨政建言的顶尖智库。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复旦、交大、同济等13所高校和5个科研院所设置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点;推进“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模式,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继续教育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人才配套政策,支持将重点人工智能企业推荐纳入本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重点机构的紧缺急需人才可直接落户;加大海聚英才、浦江人才、产业菁英等人才计划支持力度;创新开展人工智能工程师系列职称认定。

宽度:“生成“吸引力

上海海纳百川,搭建舞台,吸引全球智慧,发出中国声音。

上海已成功举办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打造人工智能科技风向标、产业加速器、应用展示台、治理议事厅,60余万观众线下观展,15亿人次线上参会,成为国际人工智能行业品牌盛会。以会聚智。五届大会共举办论坛、活动400余场,发布报告、倡议和重大政策百余部,引领产业发展前瞻方向。以会引才。超过2500名学界大咖、领军企业家、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带动一批重大创新机构落“沪”;大会活动辐射100万AI开发者,注重开发者、青少年、女性等多元群体参与,汇聚创新创业活力。以会兴业。历届大会期间,200多个总投资7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200余项创新产品首发首秀,20余个重大应用场景发布,一大批项目实现产融对接;大会链接全球顶级资源,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注入蓬勃动能。

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头雁效应”进一步彰显。面对人工智能的加速变革浪潮,上海凝心聚力,着力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平台,着力完善全链条的产业布局,着力展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着力形成体系化的制度供给,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创新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赋能百业效应和政策基础效应也正在日益凸显。

上海将充分发挥超大型智慧城市综合优势,加快发展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全力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试验场和重要风向标。

来源:浦东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浙江嘉兴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