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入伏!武汉三伏贴去哪贴?最全指南来了→

明天入伏!武汉三伏贴去哪贴?最全指南来了→

明天(7月11日)

是2023年头伏首日

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也将揭开帷幕

为满足武汉市民的敷贴需求

今年

本地各医疗机构纷纷推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医疗服务

各大医疗机构

分别有什么服务特色

为市民推出哪些优惠活动?

记者提前为您打探相关信息——

01

冬病夏治,尽显中医魅力

中医理论认为,冬为阴、夏为阳,部分体质虚寒、阳气不足的人,在冬季外界环境寒冷的情况下,容易发作虚寒性疾病;而盛夏季节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应用特定的药物在人体体表穴位敷贴,可借助药物对穴位以及经络的刺激,温阳、祛湿、散寒,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实现“治未病”。

操作简单易行,能达到较好疗效,冬病夏治的疗法充分展现了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国家级非遗“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市中医医院主任药师张义生教授介绍,以该院的汉派冬病夏治黑膏药敷贴为例,采用沿袭自彭银亭制药工艺的特殊技术炮制中药材,再以“黑膏药”作为基质,将药粉加入其中,制作出的汉派冬病夏治黑膏药。使用时可达到敷贴时间长、透皮吸收好、药性更温和、贴后不起泡的效果,深受江城市民青睐。

近些年来,武汉人参与冬病夏治热情高涨,每年夏季“三伏”的头伏首日,都有数万市民赶场进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随着治未病理念的推广,近年来,贴三伏贴的中青年、儿童越来越多,年轻化趋势明显。

02

这几类人适合冬病夏治

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肺系病科副主任丁念介绍,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主要有这几类:

呼吸道疾病,如冬季经常咳嗽、喘气、鼻炎;胃肠道疾病,有慢性腹泻、腹痛等情况;妇科疾病,尤其是受寒后痛经加重的情况;关节疼痛,受凉后加重等情况。

“‘一老一小’以及部分体质虚弱的人,特别适宜冬病夏治。”丁念分析,老年人身体阳气不足,慢性基础病较多,体内容易出现寒湿,导致肺气不足、肾阳虚;儿童则是阳气未充足,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等问题,很适合在夏季通过穴位敷贴来调治和补养。此外,还有些人常感觉怕风、怕冷,冬季手脚冰凉、夏季进空调房后恶寒,也很适合通过穴位敷贴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03

这些医院、社区能贴敷贴

作为中医药服务高地,近年来,武汉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和落实举措,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截至2022年,武汉已有中医类医疗机构1126家,全市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了中医药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规范设置了“国医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共同构建起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

2022年,由武汉市卫健委牵头建立的武汉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落户武汉市中医医院,并将该院的冬病夏治三伏贴纳入主打适宜技术进行推广。今年“三伏”前夕,市中医医院对全市部分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以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基层社区服务中心100余家单位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明天,除了各大医院,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提供敷贴服务,市民可就近在“家门口”感受中医冬病夏治的魅力。

点击下图,查找身边的敷贴机构↓

04

关于冬病夏治,你还要知道这些

天气预报显示,今年头伏首日有雨。这会影响冬病夏治效果吗?贴敷贴后,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答案在这里:

头伏下雨降温,会影响效果吗?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阴阳平衡与气候阴阳变化相关。“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因此适宜冬病夏治。期间具体某一天的天气情况对此影响不大。

敷贴需要贴多久?

敷贴当天,不需要长时间贴着敷贴膏。一般成人贴6—8小时为宜,儿童贴1—4小时为宜。

冬病夏治属于远期保健,一般建议连续敷贴3—5年,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敷贴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敷贴当天不宜游泳,需注意皮肤清洁。敷贴期间,应忌烟、酒及食用辛辣、寒凉食物。

敷贴后发痒、起水泡怎么办?

敷贴后,如果出现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起水泡等情况,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可取下药膏,待其自行痊愈。期间不要抓挠或擅自涂抹药物。如果出现水泡,应等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但是,如果皮肤红肿、水泡情况严重,需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哪些人群不宜贴敷贴?

过敏体质者、孕妇、3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宜贴敷贴;有开放性外伤、皮肤破溃以及发热的情况下,也不宜贴敷贴。

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不宜贴敷贴;患有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禁用敷贴。

除了贴敷贴,还有其他冬病夏治的方法吗?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除了敷贴,还有中药内服、熏洗、浸泡、针刺、艾灸、耳穴埋豆、拔罐、推拿等,经中医师辨证论治,市民可遵医嘱组合调养。

(来源:长江健康融媒)

(来源:长江健康融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陕西榆林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