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广告牌属于光媒体

LED广告牌:光媒体的未来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广告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LED广告牌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媒介,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不仅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还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光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LED广告牌

LED广告牌的出现,将广告媒介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相较于传统广告媒介,LED广告牌具有更高的清晰度、更强的亮度和更独特的视觉效果,使广告更加醒目和吸引人。而且,LED广告牌的投放可以根据不同场合、时间等灵活定制,使广告更具有针对性和效果性。除此之外,LED广告牌还可以高效地传递信息,使消费者能够更快速地了解品牌和产品信息,提高购买的决策速度。

LED广告牌视觉效果

LED广告牌的优势

LED广告牌之所以能够成为光媒体的未来,也正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优势。首先,LED广告牌拥有更大的视觉效果。相较于传统广告,LED广告牌可以更加鲜明地展示图片和文字,让广告更加吸引和有效。其次,LED广告牌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广告需要重新制作和更换,LED广告牌可以通过更改程序轻松地更改广告内容和目标受众,从而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

LED广告牌的灵活性

此外,LED广告牌的投放效果也更好。LED广告牌可以智能调整显示效果和亮度,使广告更加适应不同场合的光线和环境,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最后,LED广告牌的成本也更低。虽然LED广告牌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是长期来看,其维护成本和更换频率都远低于传统广告,能够更好地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提升企业的效益。

结论

LED广告牌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媒介,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灵活性和效果性等优势,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LED广告牌的性能和功能也将不断提升,成为光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种新型的广告投放方式,LED广告牌或许可以成为您的不二之选,帮助您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LED广告牌的灵活性和效果性

led广告牌属于光媒体特色

1、游戏的画风为卡通风,整体颜色鲜艳,简洁明了和画面清晰,给人更加轻松的感官体验;

2、金融圈:邀请朋友一起理财,在你的朋友圈之外创建一个金融交流圈。

3、武林乱世的人生,

4、分析发布的视频观众肖像,并及时调整,以避免粉末泛滥,提高账户的准确性

5、海量有声小说资源在这里汇聚着,喜欢看小说的小伙伴们一定别错过了哦。

led广告牌属于光媒体亮点

1、你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账单。你花了多少钱在账单上很清楚。

2、仿真翻页,护眼模式,自定义阅读设置,个性化背景,打造专属追书神器。

3、可以在线充值,随时随地充值公交卡;

4、【服装款式多样】上衣短裤连衣裙鞋帽羽绒服围巾,任意设计搭配!

5、竞赛:多层级运动PK竞赛,个人之间组织之间均能对抗。

youxidehuafengweikatongfeng,zhengtiyansexianyan,jianjieminglehehuamianqingxi,geirengengjiaqingsongdeganguantiyan;jinrongquan:yaoqingpengyouyiqilicai,zainidepengyouquanzhiwaichuangjianyigejinrongjiaoliuquan。wulinluanshiderensheng,fenxifabudeshipinguanzhongxiaoxiang,bingjishitiaozheng,yibimianfenmofanlan,tigaozhanghudezhunquexinghailiangyoushengxiaoshuoziyuanzaizhelihuijuzhe,xihuankanxiaoshuodexiaohuobanmenyidingbiecuoguoleo。黃(huang)文(wen)濤(tao):2023年(nian)財(cai)政(zheng)政策(ce)展(zhan)望(wang)

作(zuo)者(zhe):黄文涛 張(zhang)溢(yi)璨(can)( 黄文涛系(xi) 中(zhong)國(guo)首(shou)席(xi)經(jing)濟(ji)學(xue)家(jia)論(lun)壇(tan)理(li)事(shi),中信(xin)建(jian)投(tou)證(zheng)券(quan)首席经济学家 )

2022年财政年度(du)繼(ji)承(cheng)了(le)2021年的(de)勝(sheng)利(li)果(guo)實(shi),積(ji)極(ji)财政勢(shi)在(zai)必(bi)行(xing)。2022年兩(liang)會(hui)期(qi)間(jian),财政政策以(yi)大(da)規(gui)模(mo)減(jian)稅(shui)降(jiang)費(fei)和(he)实際(ji)赤(chi)字(zi)擴(kuo)张的形(xing)式(shi)呈(cheng)現(xian)出(chu)积极的扩张格(ge)局(ju)。雖(sui)然(ran)年初(chu)财政政策的準(zhun)備(bei)非(fei)常(chang)充(chong)分(fen),但(dan)实际的财政運(yun)行卻(que)壹(yi)波(bo)三(san)折(zhe),“减收(shou)增(zeng)支(zhi)”造(zao)成(cheng)較(jiao)為(wei)嚴(yan)重(zhong)的财政緊(jin)平(ping)衡(heng)狀(zhuang)態(tai)。财政减收方(fang)面(mian),财政收入(ru)先(xian)後(hou)经歷(li)减税降费、疫(yi)情(qing)沖(chong)擊(ji)和经济放(fang)緩(huan)的冲击,截(jie)止(zhi)11月(yue)一般(ban)公(gong)共(gong)預(yu)算(suan)完(wan)成度僅(jin)为88%,完成全(quan)年预算的可(ke)能(neng)性(xing)较低(di);政府(fu)性基(ji)金(jin)收入與(yu)土(tu)地(di)出讓(rang)金收入增速(su)持(chi)續(xu)下(xia)挫(cuo),目(mu)前(qian)房(fang)地產(chan)市(shi)場(chang)下行趨(qu)势尚(shang)未(wei)扭(niu)轉(zhuan),土拍(pai)市场遇(yu)冷(leng),国有(you)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呈现持续下行趋势,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度仅为60%,遠(yuan)低於(yu)過(guo)往(wang)年度同(tong)期水(shui)平。

我(wo)們(men)判(pan)斷(duan),2023年的财政运行比(bi)2022年会稍(shao)顯(xian)樂(le)觀(guan),但仍(reng)然面臨(lin)较大的不(bu)確(que)定(ding)性,2023年一二(er)季(ji)度的国內(nei)经济復(fu)蘇(su)情況(kuang)和海(hai)外(wai)衰(shuai)退(tui)節(jie)奏(zou)直(zhi)接(jie)關(guan)系到(dao)财政收支平衡困(kun)局的缓解(jie)和财政政策傳(chuan)導(dao)的效(xiao)率(lv),经历了2021年的“多(duo)收少(shao)支”到2022年的“少收多支”,2023年的财政政策预計(ji)会“均(jun)值(zhi)回(hui)歸(gui)”,收入端(duan)不会出现2021年增速的高(gao)速增長(chang),支出端也(ye)不会出现2022年資(zi)源(yuan)的大幅(fu)投入,“量(liang)入为出”和“可持续”的特(te)征(zheng)会更(geng)加(jia)明(ming)显,這(zhe)是(shi)應(ying)對(dui)财政不确定性的最(zui)佳(jia)策略(lve)。

财政貼(tie)息(xi)和减税降费並(bing)行,“兜(dou)底(di)性”政策和“激(ji)勵(li)性”政策并舉(ju)。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在2023年根(gen)據(ju)实际情况統(tong)籌(chou),該(gai)延(yan)续的延续,该優(you)化(hua)的优化,著(zhe)力(li)紓(shu)解企(qi)業(ye)困難(nan)。

赤字調(tiao)整(zheng)至(zhi)3%以上(shang)的可能性较大。由(you)于2022年的财政收入预算執(zhi)行情况低于预期,2022年廣(guang)義(yi)财政中的一般公共预算完成度预计不足(zu)100%,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度很(hen)可能仅有60%左(zuo)右(you),在实际赤字已(yi)经高企至4.6%的背(bei)景(jing)下,期待(dai)大額(e)跨(kua)年资金結(jie)转并不现实,央(yang)行资产負(fu)債(zhai)表(biao)的其(qi)他(ta)负债項(xiang)降至低點(dian)意(yi)味(wei)着2023年可上繳(jiao)利潤(run)空(kong)间同步(bu)壓(ya)縮(suo),仅能依(yi)靠(kao)国有大型(xing)企业進(jin)一步实施(shi)利润上缴填(tian)補(bu)财政缺(que)口(kou),因(yin)此(ci)2023年的实际可用(yong)财力可能持平甚(shen)至低于2022年。根据中央经济工(gong)作会議(yi)的最新(xin)指(zhi)示(shi),維(wei)持财政穩(wen)增长的力度仍有必要(yao),预计2023年赤字率擡(tai)升(sheng)至3%以上的可能性较高,整體(ti)赤字规模仍可以持平2020年水平。

2023年專(zhuan)项债仍然是财政工具(ju)箱(xiang)中的重要抓(zhua)手(shou),但经过近(jin)幾(ji)年的激进扩张,专项债龐(pang)大的债務(wu)压力已经初现端倪(ni),向(xiang)上空间较为有限(xian)。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财政政策提(ti)出了加力提效的要求(qiu),但防(fang)範(fan)化解重大经济金融(rong)風(feng)險(xian)的底線(xian)思(si)维依然沒(mei)有動(dong)搖(yao),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依然维持在3.5萬(wan)億(yi)左右。

准财政政策工具的扩容(rong)依然是2023年的趋势。由于2023年对基建稳增长仍有訴(su)求,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總(zong)额不会低于8000亿的规模。

前言(yan):后疫情時(shi)代(dai)已至,财政政策的變(bian)与不变

2022年年末(mo),地产政策和疫情政策的一系列(lie)放松(song)举措(cuo)接踵(zhong)而(er)至,中国经济在2023年將(jiang)正(zheng)式步入后疫情时代。目前市场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的走(zou)向有大体的共識(shi),疫情放松之(zhi)后一二季度经济可能階(jie)段(duan)性承压,但隨(sui)着感(gan)染(ran)率逐(zhu)漸(jian)提升至合(he)意水平,整個(ge)经济的正常运作将增加社(she)会人(ren)員(yuan)和资金的流(liu)动,下半(ban)年中国经济上行态势较为明晰(xi),但具体的复苏节奏和复苏时点仍莫(mo)衷(zhong)一是。财政政策的制(zhi)定和执行与宏(hong)观经济运行息息相(xiang)关,在2023年经济运行依然存(cun)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形之下,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不会出现退坡(po),稳增长和防风险并行的方針(zhen)不会改(gai)变,但财政政策传导至经济的结構(gou)和路(lu)徑(jing)以及(ji)中长期财政制度改革(ge)的日(ri)程(cheng)会引(yin)入新的变化与思考(kao)。

中国经济目前離(li)“或(huo)躍(yue)在淵(yuan)”仍有不近的距(ju)离,23年更須(xu)在谷(gu)底朝(chao)乾(qian)夕(xi)惕(ti),既(ji)要积极努(nu)力,同时也要審(shen)視(shi)风险与不足,为未來(lai)几年更加健(jian)康(kang)和快(kuai)速的经济增长做(zuo)好(hao)准备。2023年财政政策的执行也更须奮(fen)發(fa),在紧平衡状态可能和缓的窗(chuang)口期化解存量风险,推(tui)进改革。

一、2022年财政运行特征:政策理想(xiang)和经济现实的碰(peng)撞(zhuang)

(一)2022年积极财政未雨(yu)綢(chou)繆(mou)

2019年的疫情爆(bao)发是经济运行和财政政策制定的分水嶺(ling),观察(cha)疫情后财政政策的变化必须对三年抗(kang)疫期间的政策经緯(wei)了然于胸(xiong)。受(shou)益(yi)于2020年基期较低、动态清(qing)零(ling)之下经济运行正常化、大宗(zong)商(shang)品(pin)漲(zhang)價(jia)引发的增值税高增,2021年全年超(chao)额完成财政预算,共超收4889亿元(yuan),但实际上经济运行在年中就(jiu)已经出现动能不足的情况,财政在2021年年中就提前開(kai)始(shi)了跨周(zhou)期调节的布(bu)局,专项债在下半年大量发行,并在21年年底形成1.2万亿巨(ju)额在建项目预留(liu)到2022年年初形成实物(wu)工作量。可以說(shuo),2021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超收、财政资源提前部(bu)署(shu)等(deng)为2022年創(chuang)造了跨年结转的良(liang)好开局。

2022年两会期间,财政政策以大规模减税降费和实际赤字上升的形式呈现出积极扩张的格局。首先,财政的预算赤字率虽然定在2.8%,但却通(tong)过特定国有专營(ying)機(ji)构和央行的利润上缴貢(gong)獻(xian)了近1.65万亿,疊(die)加中央一級(ji)從(cong)2021年跨年调转了1.267万亿结余(yu)资金,两会期间财政的紙(zhi)面财力非常雄(xiong)厚(hou);其次(ci),减税降费规模大超预期,新增1.5万亿留抵(di)退税幫(bang)助(zhu)制造业企业、中小(xiao)微(wei)企业等市场主(zhu)体缓解疫情冲击下的经营困难問(wen)題(ti),以求稳定就业形势,最終(zhong)实现“三保(bao)”目標(biao)。最后,央地财政之间的转移(yi)支付(fu)和结转结余规模超预期,由于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必须以来中央加杠(gang)桿(gan)和協(xie)调财政资金分配(pei)对地方进行补助。

(二)财政面临“减收增支”的巨大压力

虽然年初财政政策的准备非常充分,但实际的财政运行却一波三折,“减收增支”造成较为严重的财政紧平衡状态。财政减收方面,财政收入先后经历减税降费、疫情冲击和经济放缓的冲击,截止11月一般公共预算完成度仅为88%,完成全年预算的可能性较低;政府性基金收入与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持续下挫,目前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尚未扭转,土拍市场遇冷,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呈现持续下行趋势,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度仅为60%,远低于过往年度同期水平。财政增支方面,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专项债大量发行支持基建投资,用以对冲二季度上海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巨大下行压力,而时至下半年,由于本(ben)应平滑(hua)分配至全年的财政资源大幅傾(qing)註(zhu)在上半年,预算内资金的基建類(lei)支出在三季度后大幅下行,专项债限额余额利用、政策性金融债、国债等工具接过接力棒(bang),财政预算内的重心(xin)放到日益增长的醫(yi)療(liao)衛(wei)生(sheng)类支出等民(min)生类支出中。

(三)當(dang)前财政政策运行的核(he)心矛(mao)盾(dun)

首先,囿(you)于财政不可能三角(jiao),维持财政收支的微妙(miao)平衡较为困难。财政在“减税、增支、控(kong)债”这三个指标之间只(zhi)能滿(man)足两个指标,而2022年财政优先選(xuan)擇(ze)了减税和增支,但由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影(ying)響(xiang),减税后的财政收入下滑更多,增支后的财政支出仍需(xu)进一步加碼(ma),下半年财政实际运行已经完全脫(tuo)离两会制定的框(kuang)架(jia),对政府杠杆率和实际赤字的容忍(ren)度只能相对放松,但这又(you)与年初严守(shou)3%赤字率的政策決(jue)心相冲突(tu),因此财政政策在结构上的偏(pian)移让目前紧平衡的矛盾越(yue)发突出。

其次,央地财政之间的矛盾愈(yu)发凸(tu)显,下半年中央财政接力难解地方困局。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單(dan)月收支增速可以发现,央地的收支节奏在2022年三季度之后发生明显偏移。三季度之后中央層(ceng)级收入受益于消(xiao)费税等中央享(xiang)有税的大幅调配和快速入庫(ku),整体体量高速增长,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則(ze)小幅放缓;三季度后地方层级支出在经历九(jiu)月高增之后迅(xun)速掉(diao)頭(tou)向下,而中央层级支出增速仍然维持在合意位(wei)置(zhi)。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支出、三保支出等地方支出責(ze)任(ren)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地方收少支多,赤字规模不断攀(pan)升,而中央财政反(fan)而小有盈(ying)余,我们估(gu)计,由于地方政府财力受損(sun),中央在三季度可能进行了大规模的转移支付,但由于财權(quan)和事权的不对等,地方财政的压力并没有实际缓解。

二、平衡增长与风险,后疫情时代财政开啟(qi)“均值回归”模式

2022年12月30日,劉(liu)昆(kun)部长組(zu)織(zhi)召(zhao)开2022年财政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财政工作重点和要点。刘昆部长指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继续加力提效,更直接更有效发揮(hui)积极财政政策作用。重点要把(ba)握(wo)5个方面:一是完善(shan)税费支持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二是加強(qiang)财政资源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適(shi)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为落(luo)实国家重大戰(zhan)略任务提供(gong)财力保障(zhang);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堅(jian)持有保有压,积极支持科(ke)技(ji)攻(gong)关、鄉(xiang)村(cun)振(zhen)興(xing)、區(qu)域(yu)重大战略、教(jiao)育(yu)、基本民生、綠(lv)色(se)发展等重点領(ling)域,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四(si)是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健全縣(xian)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促(cu)进基本公共服(fu)务均等化;五(wu)是严肅(su)财经紀(ji)律(lv),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guan)理,坚决制止違(wei)法(fa)违规举债行为,切(qie)实防范财政风险。

我们判断,2023年的财政运行比2022年会稍显乐观,但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2023年一二季度的国内经济复苏情况和海外衰退节奏直接关系到财政收支平衡困局的缓解和财政政策传导的效率,经历了2021年的“多收少支”到2022年的“少收多支”,2023年的财政政策预计会“均值回归”,收入端不会出现2021年增速的高速增长,支出端也不会出现2022年资源的大幅投入,“量入为出”和“可持续”的特征会更加明显,这是应对财政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

(一)土地财政“失(shi)錨(mao)”,政府性基金收入端“下臺(tai)阶”能支持专项债“上台阶”嗎(ma)?

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财政”模式是推进我国城(cheng)鎮(zhen)化发展的重要引擎(qing)。 “上遊(you)地产拿(na)地-地方政府财政增收-下游基建投资扩张”的资金鏈(lian)和投资链邏(luo)輯(ji)在上游地产高歌(ge)猛(meng)进的时期行之有效,但在当前地产行业低迷(mi)的形势下,土地出让收入和溢价率的大幅下行已经让政府性基金賬(zhang)本出现“失锚”现象(xiang),政府性基金收入端“下台阶”支持专项债“上台阶”的动能已经不足。

我们認(ren)为,针对土地财政的财政政策逻辑调整会是2023年政策制定的一大看(kan)点。财政稳增长政策的主要抓手较为依靠基建投资,只要经济未出现拐(guai)点,稳增长的基建投资对资金的巨额需求量就不会停(ting)止,但作为资金提供主体的财政在传统的资金筹措框架中已经较为乏(fa)力,依賴(lai)土地出让收入为专项债還(hai)本付息的政府性基金将首当其冲。预计在2023年的财政政策制定时,对土地出让收入的滑坡和对专项债超额发行后的还本付息压力将做出評(ping)估,畢(bi)竟(jing)2022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已经下滑至5万亿区间,较去(qu)年8.7万亿水平缩水近四分之一,而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占(zhan)政府性基金总收入比例(li)達(da)到80%以上。因此,在地产行业仍未复苏的当下,可以预見(jian)地方政府广义财政收入在未来一年阶段性“下台阶”是不可避(bi)免(mian)的。

从当前數(shu)据观察,即(ji)便(bian)2023年年初地产投资复苏,土地出让收入的实际复苏时点可能也需要延遲(chi)至二季度或者下半年,而且(qie)在体量上再(zai)难达到8万亿大关,在此基礎(chu)假(jia)設(she)之下,专项债发行力度如(ru)果依然维持2022年水平,还本付息压力也在不断提升。一方面,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指标存在一定的滯(zhi)后性,其中反映(ying)了一部分前一年中未及时缴付的土地出让金和未进入财政国库的资金,因此前一年的土地招(zhao)牌(pai)掛(gua)情况会直接体现在下一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另(ling)一方面,土地出让收入大幅退潮(chao),政府性基金中10%-20%的其他收入来源短(duan)期内不能填补缺口,直接引发地方债务率的攀升,一旦(dan)达到10%的警(jing)戒(jie)线,不少地方政府可能会面临财政重整的压力,而实际上一些(xie)债务压力较高的省(sheng)市已经达到警戒线水平,防风险压力不可謂(wei)不大。因此我们判断专项债2023年的规模易(yi)下难上,可能维持在3.5万亿左右,毕竟在不确定性较大的经济環(huan)境(jing)中試(shi)圖(tu)“小馬(ma)拉(la)大車(che)”的难度还是较大的。

(二)城投到底是“昨(zuo)日黄花(hua)”还是“明日之星(xing)”?

城投债务化解是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鍵(jian)一环,刘昆不重在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2023年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監(jian)管仍会持续,城投凈(jing)融资量2023年预计仍将维持低位,但有压有放的政策彈(dan)性也会增加。在监管收紧和地方财力下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無(wu)力负擔(dan)更大规模项目的需求,由于2022年基建项目獲(huo)取(qu)资金的渠(qu)道(dao)较多,对区县级城投资金的需求正在逐步降低,城投净融资量总额从2021年高点近2.4万亿大幅下滑至2022年1.1万亿的水平,预计2023年城投净融资量会小幅好转。从区域看,東(dong)南(nan)沿(yan)海以及中部经济发达省份(fen)仍然是城投融资的主体,其中东南五省城投净融资量就占总净融资额度近六(liu)成,但江(jiang)浙(zhe)地区等传统城投债发行大省2022年净融资量大幅削(xue)减,江苏和浙江两省分別(bie)下滑4093.9亿元和3271.7亿元,相当于2022年净融资总下滑量的近56.7%,城投转型的第(di)一槍(qiang)在江浙等强资質(zhi)区域打(da)响可以理解,江浙是存量债务化解任务最为艱(jian)巨的区域,但也是償(chang)债能力和经济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可以为后续其他区域的化债提供更多经驗(yan),随着江浙区域城投平台合并和化解存量债务正在如火(huo)如荼(tu)进行,2023年的平台融资规模较2022年或将有所(suo)增长。

国企、央企和城投拿地已经成为2022年土地财政的主要特征,2023年这一特征预计会一直延续至民营企业接过拿地接力棒。地产下行的风险传导至财政端之后,必然会传导至城投平台端,但即便如此,城投平台依然需要承担托(tuo)市拿地、地方民生类工程建设的一系列责任。财政部2022年明确要求“严禁(jin)通过举债儲(chu)备土地,不得(de)通过国企購(gou)地等方式虛(xu)增土地出让收入”,但政策出台一个季度之后,城投拿地的规模和占比有增无减,且已经呈现拿地占比逐季增长的趋势,江苏部分地级市平台通过引入优质民营房企代建或者开发的模式完成拿地工作,城投引入资金、房企引入开发经验和能力、财政获得土地出让收入,通过一举三得的形式解决了城投平台、房企和地方政府的核心诉求。但由国企、央企和城投持续一年多不断拿地可能造成新增债务、虚增收入、土地閑(xian)置等一系列问题,这只会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和土地的綁(bang)定,也平添(tian)了较多风险因素(su),可能会在2023年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2023年财政政策将统筹总量供給(gei)和节奏把控

1、政策组合的提质增效

财政贴息和减税降费并行,“救(jiu)助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并举。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在2023年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但总量上预计不会有新增的超预期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流动性危(wei)机,但希(xi)望通过减税降费刺(ci)激企业大规模投资,从而达到稳就业的目标可能并不现实,而且会对财政收入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财政贴息政策就可以很好地彌(mi)补减税降费政策激励性不足的缺陷(xian),通过较少的财政资金撬(qiao)动企业主体的投资意願(yuan),而且可以通过定向发放(高校(xiao)、職(zhi)业院(yuan)校、医院、中小微企业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用以支持特定领域的资本性支出。

赤字调整至3%以上可能性较大。由于2022年的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低于预期,2022年广义财政中的一般公共预算完成度预计不足100%,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度很可能仅有60%左右,在实际赤字已经高企至4.6%的背景下,期待大额跨年资金结转并不现实,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负债项降至低点意味着2023年可上缴利润空间同步压缩,仅能依靠国有大型企业进一步实施利润上缴填补财政缺口,因此2023年的实际可用财力可能持平甚至低于2022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指示,维持财政稳增长的力度仍有必要,预计2023年赤字率抬升至3%以上的可能性较高,整体赤字规模仍可以持平2020年水平。

2023年专项债仍然是财政工具箱中的重要抓手,但经过近几年的激进扩张,专项债庞大的债务压力已经初现端倪,向上空间较为有限。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财政政策提出了加力提效的要求,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依然没有动摇,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依然维持在3.5万亿左右,如果出现资金体量不足的情况,不排(pai)除(chu)在剩(sheng)余的1万亿专项债限额余额中拓(tuo)展空间的可能。

准财政政策工具的扩容依然是2023年的趋势。在财政内资金不足、专项债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不及预期的情况下,2022年年内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政策性銀(yin)行信貸(dai)额度给基建资金端注入动能,能夠(gou)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资金缺口,补充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不超过全部资本金50%),同时也可以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da)橋(qiao),这也意味着部分等待专项债在途(tu)资金的项目可以快速使(shi)用政策性银行资金进入到项目投资阶段。由于2023年对基建稳增长仍有诉求,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总额不会低于8000亿的规模。

2、发力节奏至关重要

除了财政政策组合的总体量会“均值回归”,发力节奏的均衡也非常重要。经历了2021年的“前低后高”和2022年的“前高后低”,市场对于财政节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稳增长的要求之下,21年年中到22年年中的一年时间内财政密(mi)集(ji)发行了6.3万亿专项债和9800亿一般债,如此巨量的债券供给对债市形成一定冲击,而月度的财政撥(bo)款(kuan)节奏也深(shen)刻(ke)影响了市场流动性的情况。同时财政与准财政资金对基建等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也会对各(ge)个季度GDP增速产生影响,所以针对2023年不同阶段可能预见的外生和内生冲击,平滑财政政策的发力至关重要。

目前来看,一二季度经济逐步走出疫情、三四季度逐步修(xiu)复的趋势是市场的基本共识。由于22年财政资源基本都(dou)大幅倾斜(xie)于上半年,形成了不可小视的基期效应,为了对冲疫情影响和基期效应,23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是财政政策主要发力的时间段,一季度的财政收支压力可能会比较大,而且主要依靠提前批(pi)专项债的大量发行对冲内需不足和经济下行,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ruo),各種(zhong)减税降费、财政贴息和对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预计会在两会后接踵而至,预计2023年财政的支出效率和资金到项目的传导效率仍然是稳增长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球(qiu)方面,第一,通脹(zhang)持续时间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zhi)歐(ou)美(mei)紧缩貨(huo)幣(bi)政策存续时间可能超预期,拖(tuo)累(lei)全球经济增长。政策制定难度上升,出现政策失誤(wu)的后果可能较以往更加严重。第二,地緣(yuan)政治(zhi)冲突不确定性较高,给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帶(dai)来持续压力。第三,投资者情緒(xu)脆(cui)弱背景下,市场波动幅度扩大,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单个市场冲击可能带来超预期的溢出效应,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蕩(dang)。第四,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惡(e)化对我国貿(mao)易、投资和金融市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国内方面,第一,2023年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依然是疫情的走向。2022年的奧(ao)密克(ke)戎(rong)毒(du)株(zhu)对经济均造成了超预期的冲击。未来疫情走向如何(he),对经济运行的走向影响巨大,因此仍是2023年经济运行的核心不确定性因素。第二,对于地产投资何时觸(chu)底反弹市场仍未达成共识。时至今(jin)日,本輪(lun)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一年左右,地产投资、銷(xiao)售(shou)、价格和三工面积的增速都處(chu)于下滑区间,且仍无明显缓解跡(ji)象。

——————

黄文涛:2023十(shi)大宏观交(jiao)易机会 返(fan)回搜(sou)狐(hu),查(zha)看更多

责任編(bian)辑:

发布于:黑龙江省哈尔滨松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