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6年,因为这条河,济南重新“通江达海”

时隔26年,因为这条河,济南重新“通江达海”

时隔26年,因为这条河,济南重新“通江达海”

断航26年后,小清河货轮再鸣汽笛。

7月1日,编号“鲁清101”的试航船从滨州港博兴港区向羊口缓缓行进,小清河开启全线空载试航。7月4日晚,试航船顺利抵达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圆满完成全线试航。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山东有了一条新“黄金水道”。

这条有着近900年历史的河流,与济南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她曾见证济南水运和商业繁华的历史,如今则继续助力济南“通江达海”梦想的顺利实现。

备受期待的复航

小清河位于鲁中腹地,南依泰山山脉,北与黄河并驾齐驱奔流入海。

《济南通史·宋金元卷》记载,曾任济南知府的刘豫在济南的施政措施之一便是开挖小清河。在漫长的历史中,小清河历经了数次变迁和整修。

依靠航运便利的小清河,济南很快成为食盐集散地,泰安、东昌、兖州、曹州诸府所用食盐都由济南转运,而这些地方出产的木材、药材、毛皮、粮食、棉花、油料等也经由济南集散。

1904年济南自主开辟商埠,当时航运繁荣的小清河为济南开埠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商及外商纷纷在济南开设工厂、商行,小清河沿岸及周边各地生产的小麦、棉花、大豆、芝麻,都通过小清河运来济南。这些农产品原料在济南的面粉、纺织、榨油工厂里加工生产后,再经小清河运到省内及周边各地……

后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小清河因用水无法得到保障,加之沿线货源减少,内河航运逐渐萎缩,直至1997年断航。

令人欣喜的是,2008年,山东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研究论证,2019年底宣布高标准建设小清河复航工程。

小清河复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Ⅲ级航道169.2公里,改扩建桥梁39座,新建船闸4座、节制闸2座,改造水利设施481座,改造过河管线296道。新设航道维护基地及公共锚地6处,配套建设数字化航道等支持保障系统……复航后的小清河将充分发挥航运、防洪、灌溉、生态、旅游、环保、商贸等多项功能。

建于光绪年间的板桥码头(又被称作黄台桥码头)

见证历史的航运

小清河从诞生起,就与航运产生了密切关联。从槽船到机械化货轮、新能源船舶,船舶的演变见证了小清河沿线的变化,也让一方百姓从中受益。

就拿60多年前来说,济南市章丘区辛丰村的村民会加入本村团队,随船去羊口运盐,一路拉着槽船进济南。拉一趟货,快的话七天,慢的话八天。没有风的时候,都是靠人力拉。后来机械船有了,取代了以前的木船。

自1997年停航至今,小清河已有26个年头没有船舶行驶了。如今,经过3年建设,小清河复航全线航道拓宽完成,39座新建桥梁竣工,一期4座港口建成并陆续取得经营许可。小清河上,槽船与百吨货轮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试航的千吨级新能源船舶。

7月1日上午,滨州港博兴港区热闹起来,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再次检查了泊位及港池情况。随着“鲁清101”缓缓驶出泊位,穿过港池,进入航道,汽笛声响起,试航船正式扬帆起航。经过一段时间航行,试航船当天下午到达东营王道船闸,当晚在小清河东营段进行临时休整。

2日上午,“鲁清101”从东营起航,驶向潍坊羊口,在到达寿光渔港大桥后,返回博兴港区。

3日上午,“鲁清101”与去年下游60公里试航的“鲁清001”一起出港,两船并发,向济南行进。

4日晚, 两艘空载试航船经过3天航行,顺利抵达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圆满完成了26年后小清河首次全线试航。

值得注意的是,“鲁清001”与“鲁清101”试航船如同“兄弟俩”,都是为小清河“量身定做”的新型清洁能源动力船舶。船舶长88米、宽13.34米、吃水2.6米,每小时航速5至6千米,载重量2000吨,不仅能源消耗低,排放也低,能减少对河流的污染。

小清河复航,必将带来航运的发展、商贸的复兴。沿线城市可以借助复航带来的一系列红利,加速汇聚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形成以港口引产业、以产业聚集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的新态势,实现港口、产业、城市高效协同发展。

新增一条“黄金水道”

作为贯穿山东省中部工业走廊的一条绿色交通大通道,小清河串起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个工业大市,沿线一年运输需求预计达5000万吨,运能相当于再造一条胶济线。

古河道华丽转身,为山东打开陆海新通道,为全国新增一条内河航运“黄金水道”,对于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前,小清河复航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其中,航道扩挖疏浚全部完成。同步实施港口建设一期工程,建设济南港主城港区、章丘港区及淄博港高青港区、滨州港博兴港区,共26个泊位,已全部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建成数字化航道系统、港口运营管理系统及监管服务系统……

众所周知,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等优势,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对内河航运十分重视,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山东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中明确提出目标,“加快形成集约高效、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把小清河打造成联接省会、贯通鲁中、河海联运的陆海新通道”。

山东多部门还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重磅支持措施,涉及奖补类政策和要素保障类政策两大类。其中包括四项“小清河市场培育期政策”。比如,航道、船闸收费减免优惠政策,自7月1日起3年内,对在小清河航行的船舶通行费、过闸费给予60%奖补。小清河航行船舶运营奖补政策,对在小清河沿线港口进行货物装卸的船舶,按照货物装卸量给予每吨5元的运营奖补,等等。

“通江达海”的济南

对济南来说,小清河复航后,补齐了没有水路运输的短板,大大完善了济南的交通运输结构。济南也真正有了自己的出海航道,将真正成为一座内陆港口城市,踏上“海河联运”的新起点,实现“通江达海”。

根据总体规划,小清河沿线规划4个港口11个作业区,共164个泊位,综合通过能力7960万吨。其中,小清河济南港的直接腹地为济南,总体规划港口岸线6170米,生产性泊位总数30个,陆域总面积24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主城港区和章丘港区,形成“一港二港区”格局。作为新建内河港口,济南港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包括装备制造类产品、工业盐、散粮、钢材等。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是因港兴城、因港兴市。小清河复航带来的不只是繁华走向,更是济南城市的发展格局。可以想见,随着内河水运的逐渐复兴,济南加快由内陆向海洋拓展经济腹地。

根据济南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建设济南港”的总体要求,瞄准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综合物流中心,以及长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环保标准最高的内河枢纽港、龙头港”的目标定位,未来济南港将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现代物流、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内河港口,预计2025年济南港吞吐量为1040万吨,2035年将达到2070万吨。

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依托小清河复航工程,一批临港产业正在加快布局,一批临港物流园正在加快培育。“通江达海”的济南,正在借助这条国际开放新通道,推动城市更深一步融入国际产业链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济南日报记者:范俐鑫

编辑:韩璐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四川达州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