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樊振东为何状态下滑?与王皓存在同一问题,需做出改变

技术分析:樊振东为何状态下滑?与王皓存在同一问题,需做出改变

关注乒坛的朋友们都知道,国乒奥运冠军、世界排名第一的 樊振东最近状态出现明显下滑,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遭遇败绩,对老将 马龙、奥恰洛夫与晚辈 王楚钦、张本智和、赵大成等人都出现了败绩,这也引发了球迷们的密切关注。

个人认为,樊振东目前遇到了恩师 王皓(现任国乒男队主教练)当年同样的技术困境,那就是: 台内第一板上手质量不够高,想形成多板相持,但许多对手不给他们拖到后面的机会,第一板反击就非常凶,于是便被打乱了自己的固有节奏。

想当年王皓凭借反手直拍横打纵横江湖,但在面对 马琳、张继科时却屡屡碰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樊振东不可不引以为鉴!

众所周知,乒乓球男子选手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要远强于女子,因为男运动员的 力量相对更大,所以击球 质量也更高,而女子选手则长期偏重于稳定压倒一切,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注重单板质量的对抗,但也无法与男选手相提并论。

但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无论是何种打法,大家都要在 凶和稳之间做出一个权衡:有人喜欢先凶再说,第一板进攻就加质量;有的人则希望先稳为主,先保证不失误,然后再进行实力球的对抗。

虽然不同时期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要求各有侧重,但 前三板能否迅速高质量上手依旧是影响比赛输赢的关键,前有 发球抢攻、后有 台内拧拉,其本质精神都是一样的。

其实王皓在出道的时候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利用了直拍手腕灵活、台内动作幅度大的优势而开辟出了 反手横打全面拧拉的技术体系,但职业生涯始终存在第一板上手质量不高的问题:早年的直拍横打显得慢而轻,后期有旋转但没速度。

所以当年的人们评价王皓打球像 “站桩”,就是先在台内把球拧起来形成上旋相持,然后自己就开始退后半步、像扎马步一样稳稳发力,有如鞭打一般组织两面进攻。

王皓这种打法的优点是 后劲绵绵不足,颇有武侠小说中所谓的“内力雄厚”的感觉,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 对手未必会给他机会,比如马琳就喜欢在前三板预判准确后正手爆冲王皓,而张继科则利用更凶狠的反手在第一板就强势反击王皓的直拍横打,效果非常不错。

时过境迁,樊振东在国乒崛起后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虽然他是横拍选手,但也和王皓一样喜欢在台内先拧起来形成相持,然后进行比较稳定的上旋球输出,其优点与劣势和恩师当年如出一辙。

所以我们看马龙等人就是 趁樊振东在台内第一板上手没质量的时候迅速发力,占得先机,而如果双方拖到比较固定线路的多板相持时就是樊振东占优了。此外,随着国际乒联 新球改革的推行,樊振东也容易被 力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反手利运动员压制,同样输在单板质量上。

常言道: “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如前所说,以前大家注重发球环节,就是因为能给自己制造抢先上手的机会;后来大家注重拧拉技术,也是能在第一板接发球就形成优势。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无论是横拍选手还是直拍运动员,大家都能实现台内拧拉上手,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谁的拧拉质量更高,谁就更占据主动;谁的质量不高,谁就容易被对手反攻成功,这就是所谓的 “授人以柄”。

其实王皓、樊振东的问题不仅限于他俩,而且还普遍存在于许多国乒年轻选手当中,他们都是接受了拧拉体系后成长起来的运动员,但却 “同质化”非常严重,习惯了进行中规中矩的上旋球对抗,一旦被对手打出的高质量回球打乱节奏的话就方寸大乱,的确值得反思。

现在樊振东要么 苦练第一板上手的质量,要么 增加落点和线路的变化,必须做出改变:他和战术型打法的马龙不同,现在不抓紧时间,年龄越大下滑的速度只会更快,时不予待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西藏日喀则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