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急救知识 点亮“救命神器”

科普急救知识 点亮“救命神器”

◆今年,林晨晖为厦门市红十字会开展医学讲座

“爱心厦门”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姓名:林晨晖

职务:厦门市湖里区救心圈志愿服务中心创始人

曾经,他是一名心内科主治医师;现在,他与伙伴一同创办厦门市湖里区救心圈志愿服务中心,并运营起厦门本土科普公益微信公众号“救心圈”。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全力推动AED(全名: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厦门的布设与普及。

从此,他的主战场从手术台变为公益圈,一双习惯拿手术刀的手也有了更多“妙用”——不仅能撸起袖子救人,还能制作PPT、写脚本、拍摄和剪辑视频。

在他的带动下,“救心圈”的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上千人。他们坚持不懈开展知识普及活动,将公益讲堂开到网络上,开进校园、企业里;他们精心制作“厦门AED地图”,不断完善、修正设备坐标。每一次“用心良苦”,每一个“日复一日”,累积成“养分”,让AED急救的“种子”在越来越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1

科普 推动急救知识深入人心

林晨晖的公益之路,要从2017年一次身份的转变说起。当时,他已在医院从业多年,目睹过太多心脏骤停患者因救治不及时告别人世的案例,心中萌发了“投入急救技能科普”的想法。于是,他联合厦门三甲医院医生、企业热心人士成立“厦门救心圈志愿者服务中心”,致力推动厦门电除颤计划,普及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知识。

传统的知识科普缺乏新意,要想“出圈”,必定要另辟蹊径。林晨晖以“救心圈的林大大”为名,在“救心圈”公众号上发表诙谐幽默、干货满满的急救知识科普文章。以林晨晖为原型,“救心圈”运营团队还设计出一款名为“臭臭”的卡通医生形象,开始以短视频和脱口秀的形式传播知识。奇趣搞怪的风格得获网友们的喜爱,科普内容也得到广泛关注。

每周一期的科普视频看似容易,却凝聚了林晨晖与团队的心血。无论是文案构思、脚本撰写,还是出镜解说,林晨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加以完善。“在急救知识普及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医学的人文关怀和民众科学素养的建立,因此想引导大家关注医学和生命的另一面。”林晨晖告诉导报记者,目前“救心圈”的视频号上,话题已不局限于急救,而是拓展到了减肥、运动损伤等现代人关心的健康领域。

在线下,林晨晖更是步履不停。截至目前,他带领“救心圈”团队开展了300多场猝死急救公益讲座,向3万多人讲解、教授相关知识,各地的医学沙龙、义诊活动等也常见他们的身影。

2

奔走点亮“救命神器”AED坐标

除了掌握急救知识,急救设施的配备同样是挽救生命的重要一环,推进AED在厦门的铺设和普及迫在眉睫。

2019年,全市首批铺设的20台AED在鼓浪屿启用。“救心圈”作为顾问单位参与了AED铺设、培训和施救演练的全过程,为琴岛设计出全套方案。林晨晖回忆,为测试岛上每个AED设备的合理覆盖范围,他与团队志愿者采取实地折返跑的方式,并制作了“厦门AED地图“,每确认一个分布点,便在电子地图中新增一个橙色坐标。“那年,鼓浪屿成为国内率先铺设AED的5A景区,全国其他景点在铺设配置AED时,也向我们要资料。”

为使AED设备充分发挥作用,林晨晖还定期策划定向挑战赛,以闯关挑战形式让参与者体验AED的操作。针对健康步道、万石植物园、BRT沿线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林晨晖则举办“救心集市”,带领“救心圈”成员现场讲解、示范AED的使用方法。

如今,厦门市已分布近1200台AED,覆盖率大幅提升。林晨晖表示,他将努力推动更多爱心机构捐赠、设置AED,继续丰富公益科普的形式和内容,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兜起“生命安全网”。

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受访者供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山西阳泉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