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 以色列在变局中走向中国

观察家 | 以色列在变局中走向中国

据以色列主流媒体《以色列时报》26日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将于下月访华。报道认为,内塔尼亚胡将在此行中寻求中国帮助,以提升与沙特的关系,还称此举可能使美国不快,但以色列也已对美国失去了耐心。

尽管尚未得到两国关方确认,笔者认为这一消息的可信度较高,同时认为此行意义不仅于此。

先从个人因素来说,内塔尼亚胡可能是历届以色列政府中对华关系最积极的一位。2013年,他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几乎同时访华,与中方相谈甚洽。2017年他再度访华,见证了中以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在前些年中国春节前夕,他向中国人送上粤语口音的中文祝福:“恭喜发财”。另一方面,他也可能是历任以色列总理中对美国最为强硬者之一 。10多年前他曾不顾美国私下劝说,在副总统拜登访以当天扩大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搞得美国很尴尬。以致后来他访美时被奥巴马报复:会谈期间奥巴马说,太太要他回去吃饭,说罢就把内塔尼亚胡一行晾了很久。但内塔尼亚胡不久找到反报复机会:在奥巴马准备批准伊朗核协议时出访美国,他在国会演讲公开反对此举,居然赢得掌声一片,风头盖过了奥巴马。如果此次他决定访华,就丝毫不会顾及美国感受。

再看以阿关系。虽然以色列已与多个阿拉伯国家建交,但以色列最重视的阿以关系是与沙特建交,主要因为沙特为伊斯兰世界领袖,以沙建交有助于化解阿拉伯民众因巴勒斯坦问题对以色列的怨恨。这种怨恨,说到底,是中东地区伊斯兰民众对西方殖民主义怨恨的延续,同时也是沙特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而近日沙特明确表示,在巴勒斯坦问题解决之前不与以色列建交。由于沙特和以色列都曾经是、现在依然是美国盟友。按常理,美国从中撮合并非难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身兼阿拉伯世界领袖与伊斯兰世界领袖的沙特来说,它不能不考虑阿拉伯人深重的巴勒斯坦情结。两件事能够形象地说明这种情结。

2001年8月,即“9·11”事件发生前三周,阿拉伯语报纸《生活报》发表了一首悼亡诗,是时任沙特驻英国大使写给一位已故叙利亚诗人的。他在结尾这样对亡者说:

“孩子濒临死亡,人们无动于衷;

房子已被摧毁,人们无动于衷;

圣地遭到亵渎,人们无动于衷。

我已厌倦尘世。

烦君就近觅一洞穴,尊严只存地下一席。”

诗中所述是以色列统治下巴勒斯坦人的遭际,透露出的是阿拉伯人无以复加的绝望。

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摩洛哥球队受到欢呼,不仅是因为他们战胜欧洲强队,更因为球员在球场多次展示巴勒斯坦旗帜,摩洛哥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与以色列建交的四个阿拉伯国家之一。

无论富国还是穷国,无论政治精英还是球迷大众,巴勒斯坦人的遭际是所有阿拉伯人的情感所系,道义所本,是一种集体意识。巴勒斯坦问题一天不解决,以色列便一天不能安枕。如今,在促成伊沙和解之后,中国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巴以和解。对以色列、对内塔尼亚胡本人,这都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

再从中东变局中看以色列选择。现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共识:美国霸权的衰落进程已从中东开始。作为美国的被保护国,精明的以色列人应该早已筹划何去何从。尤其2014年,布热津斯基为以色列描绘了这样一幅黯淡的前景:

在美国衰落到来之前、而巴勒斯坦问题尚未解决之时,伊朗和以色列竞争将趋激烈,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最终将彻底倒向伊朗;在以色列求助下,美国有可能卷入针对伊朗的冲突,考虑到在伊拉克、阿富汗地面战损失甚大,美国将考虑动用空军袭击伊朗战略要地;由此将掀起伊斯兰世界反美惊涛,俄罗斯、土耳其、中国都将在这一局面中获利;而美国虽长期支持以色列,但这种支持更多是出于道德义务、而非战略需要,因而难以持续;最终,以色列有可能成为国际社会弃儿。

布热津斯基这番描绘是否会成真有待观察。但对美国在中东的霸权衰落以色列心知肚明:美国既想在欧洲拖垮俄罗斯,又想在亚洲阻遏中国崛起,哪有余力照顾他这个小伙伴。所以在俄乌冲突中,以色列明显与美欧同盟拉开距离。以色列当然不想、也不会成为“弃儿”,它与稳步前进的中国建立伙伴关系证明了这一点。假如内塔尼亚胡此访成行,说明在历史节点上,在事关以色列安全、发展、繁荣的重大抉择面前,以色列选择了中国。这是选择,不是选边。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江西抚州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