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游而不学”不如旅游

暑期研学,“游而不学”不如旅游

漫画:陶小莫

□张西流

近年来,研学旅行市场迅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研学机构鱼龙混杂、研学团成旅游团、货不对板、安全难保障等问题屡见报端。暑假将至,研学旅行也即将进入旺季,针对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6月12日《法治日报》)

每逢暑期,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都会升温。不可否认,开展研学旅行,推进营地教育,不但能从社会上学到许多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团队意识,对于开拓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等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实施,更大地释放了市场需求,使研学旅行市场的空间不断扩大,成为文旅消费重要的增长点。

然而随着市场日益扩大,存在大量粗放型、体验差的产品,也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的问题。特别是目前研学游门槛较低,市场良莠不齐、缺少规范,一些研学产品缺乏专业性、流于形式,因此出现“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等问题,没有真正做到学游并重。甚至,近年来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发生意外给学生造成伤害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目前来看,与文旅部门积极倡导研学旅行相比,教育系统对研学旅行的态度“冷热不均”,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和明确的管理办法,导致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机构打着“教育”的幌子,将学生们带到旅游景点,实质却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因此有家长觉得“玩也没玩好,学也没学好”,那还不如单纯的旅游。更有甚者不惜雇用“黑车”、降低餐饮质量、聘用无证“黑导”,连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给研学活动带来不少隐患。

基于此,一些地方对研学旅行进行制度规范。比如,“跟着课本游中国”武汉市中小学生夏令营开展18年来,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开创了夏令营的“武汉模式”。而“武汉模式”的形成,得益于武汉大学旅行社自创了一套夏令营的科学管理和安全防控办法。特别是早在2013年底,武汉大学旅行社与中南财大标准化专家共同着手制定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这项规范规定了研学旅行服务的一系列要求,包括研学旅行的服务项目、服务提供方、服务岗位、服务人员、营地管理与营地设施、资源配置、应急与环保和安全规范等。

可见规范研学旅行,亟须行业标准“先行”。换言之,应制定全国统一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产品开发、操作规范、市场规则、资格准入管理等进行政策支撑和指导。文旅部门和教育部门可建立若干个国际、国内“营地教育”接待示范基地,规范接待标准,引导研学旅行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保护研学旅行者的合法权益。

暑假马上就到了,研学一定要“货能对板”,真正让学子们有所收获,否则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还不如直接去旅游,而研学市场的发展肯定会因此受到影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甘肃临夏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