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三遗珍”集结呈现,纪念诸乐三诞辰120周年

“乐三遗珍”集结呈现,纪念诸乐三诞辰120周年

今年是画家、艺术教育家诸乐三(1902——1984)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诸乐三自幼酷爱传统艺术, 师从吴昌硕,历任浙江美术学院 (今中国美术学院) 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 诸乐三学医出身,后转向艺术,从“医者仁心”到“艺者仁心”,他始终饱含慈善悲悯之心,这也是他为人、从艺、从教的精神内核。

为纪念诸乐三诞辰120周年,继中国美术学院此前举办“艺者仁心—— 纪念诸乐三诞辰 120 周年纪念展”后,近日,“乐三遗珍——纪念诸乐三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作品展”在杭州观象艺术空间展出。

诸乐三

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浙江安吉人。自幼酷爱传统艺术,后赴沪求学,师从吴昌硕。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令印社副社长、西令书画院院长等职。诸乐三兼擅诗书画印。篆刻以秦汉古玺化出,参以古籀甲骨,自成雄浑朴茂之面貌。书法得力于钟繇、二王、倪瓒、黄道周诸家及汉魏名碑,行草书凝炼道劲,潇洒自如,篆书取法石鼓,兼收钟鼎、甲骨之意致,风格独特。花鸟画深得吴昌硕之神韵,于青藤、白阳、石涛、八大、任颐等亦皆有所撷取,用笔苍劲郁勃,设色古艳清新,熔诗书画印为一炉,继承和发展了吴派艺术。又喜以农作物和山水野草入画,作品极富乡土气息。出版有《希斋印存》《诸乐三先生画集》《诸乐三书画篆刻集》等。

展览现场

为纪念诸乐三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观象文化搜集甄别社会上诸乐三先生作品遗珍,集结并展示。本次展览合计展出诸乐三先生书法、山水、花卉不同时期作品六十余件,均为首次展出并编辑成册。

诸乐三,原名文萱, 字乐三, 号希斋,浙江安吉人。1921年,十九岁的诸乐三正式开启了“艺医同修”的人生旅程,先拜海上名医丁甘仁学医,他在《中医杂志》创刊号贺词中写道:“吾国医学,自歧黄以下,虽代不乏人,类皆独行无徒,倡而不和,则为道益孤,譬之昏夜无邻,为谁告语。”言语之间传递出自信坚守、振兴国医的拳拳之心,对当时西医东渐的思潮,表现出坚定的自我立场。同年他又拜时年七十七岁的海派大家吴昌硕学艺,成了忘年之交。吴昌硕对其赞赏有加,说他“画得好,能得我之神。”并告诫诸乐三:“作画要平中求奇;要有我,要在无墨处用功夫。”诸乐三全面继承了吴昌硕倡导的文人画笔墨精神,先以师承托传衣钵为主体,被誉为“吴昌硕艺术的传薪者”。诸乐三在诗、书、画、印四个领域继承了吴昌硕的综合成就, 并用其一生将吴派艺术推向新的高峰。他从事艺术教育超过一甲子,有近一半的时间奉献给了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诸乐三先生的花鸟画逐渐摆脱了吴派的程式,将直面自然的写生方式融汇贯通其创作当中,追求笔墨语言与描绘物象的深入结合,细心体察生活,逐渐形成以形写神、挥洒自如的艺术风格,为吴派艺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诸乐三与潘天寿、吴茀之等先生奋力协作,他们对中国画教学的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把人物、山水、 花鸟分科教学。诸乐三对院校篆刻学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参与起草教育史上第一个本科书法篆刻专业的教学大纲, 让传统师徒相授成为现代课堂实践; 并在书法教学中建立博雅兼通的学术体系,培养出具备会通与思辨能力的学子。同时,他以年近八十岁的高龄,首开书法篆刻研究生教育,为中国教育史开辟新的篇章。

作为高教篆刻学的领军者, 诸乐三出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培养了众多篆刻界的翘楚, 西泠印社的中坚力量刘江、陈振濂、朱关田、金鉴才、王冬龄、祝遂之、李文采、童衍方等名家, 均受 过他的熏陶和教育。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

篆书梅花庵镜片

钤印:希斋(朱文)乐三长寿(白文)

尺寸:纵五〇厘米 横一四〇厘米

墨竹图镜片

钤印:乐三(白文)乐无咎(白文)

尺寸:纵六七厘米 横一三五厘米

时间: 一九六〇年

番茄图

钤印:乐三长寿(白文)

尺寸:纵三〇厘米 横三七厘米

赪虬立轴

钤印:乐三大利(白文) 梅花小寿一千年(白文)

尺寸:纵八七点五厘米 横三四厘米

时间:一九七三年

兰石图立轴

钤印:乐三(朱文)

尺寸:纵一五一厘米 横四〇厘米

时间:一九八四年

莲花峰图

钤印 :乐三之印(白文)

尺寸 :纵三三厘米 横二一厘米

墨竹立轴

钤印:乐三大利(白文)壬寅生(朱文)

尺寸:纵六三厘米 横三四厘米

时间:一九七八年

山水八开册-老人峰

钤印:乐三之印(白文)乐三(朱文)

尺寸:纵二八厘米 横一九厘米

山水八开册-朝阳洞西

钤印:乐三之印(白文)乐三(朱文)

尺寸:纵二八厘米 横一九厘米

藤花系得好春光立轴

钤印:乐三大利(白文) 书珍同赏(朱)

尺寸:纵九〇厘米 横三二点五厘米

时间:一九六一年

(本文内容据观象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云南大理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