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津沽大地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津沽大地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

①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②天开高教科创园。

③京唐城际、京滨城际。

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

(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示中心。

武清区佛罗伦萨小镇。

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双桥河湾片区。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天津北方网讯:时值盛夏,骄阳似火,与之相映生辉的,是津沽大地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如火如荼的热烈场景。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新兴产业大潮奔涌,文旅好戏笑语欢声,经贸洽谈激荡共鸣……交织回响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征程。

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新的战略定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迈上新台阶。

高质量疏解 下好“一盘棋”

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十项行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居于首位,明确25项重点任务,细化98个重大项目和239项重点工作,以国家战略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信心笃定。

京津冀三地党政代表团高频互访,天津与京冀分别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重点领域和产业,开启了深化合作的新篇章──

天津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两翼”建设,有力有效推进错位承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平台功能持续升级,来自北京的企业、项目和创新资源在津加速布局。今年前5月,北京投资来源单位在津新设机构530家,落地重大项目108个。天津累计引进北京投资项目超7000个,到位资金超过1.2万亿元。

全力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天津19家医疗卫生机构24名专家进驻雄安新区开展卫生健康帮扶。持续打造雄安新区快速通关、便捷出海“绿色通道”,前5月,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操作量超3600标准箱。

没有什么比同频共振更能传递协同的信心,没有什么比携手并肩更能凝聚共赢的合力。

总投资200亿元的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一期工程近日全部完工,预计10月正式投产运营,届时,将实现不小于4.8亿立方米的应急调峰能力,为京津冀区域提供更加稳定的天然气供应。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分支机构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200亿元,京津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117家。

不久前在津举办的京津产业交流合作对接洽谈会上,两市173家企业和重点园区面对面交流,合唱“双城记”。“通过对接会,补短板、强长板,推动主导产业在天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做优做强区域产业集群。”来自北京的参会者对加深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三链深度融合 抓好“一条龙”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天津把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条龙”。

与科技部签订新一轮部市议定书,支持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海油研究院、中石化工程院、中石油研究院、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在津落地。

5月18日,天开高教科创园盛大开园。短短一个月,为85个已入驻项目团队组建天开实验室发展联盟,推动104家单位、401家实验室的科研仪器设备面向园区企业开放共享,科创氛围持续高涨。

地处“京津走廊”的武清区是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随着一批来自北京的轨道交通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到此安家,带动其智能轨交产业完成了“从0到1”“从1到N”的转变。武清区智能轨交产业预计今年产值将达30亿元、同比增长1.5倍,力争3年左右达到百亿元规模。

近日,三地工信部门签订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聚焦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六条重点产业链,组织绘制产业链图谱,增强三地强链补链政策衔接力度,加快推动优势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

释放协同红利 公共服务“一卡通”

看病、养老、教育都是全社会的大问题,牵挂着百姓心。

就近看病,异地养老,人才资格互认、社会保险顺畅转移接续、跨区域教育合作深入开展,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协同红利普惠民生。

200余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省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职教联盟、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

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京津冀313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

京津冀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从年初开始,“到西北角吃早点”“骑车到东疆看日出”等关键词陆续登上网络热搜,天津文旅人气高涨,好戏连台。今年以来,“乐游京津冀一码通”上线,“引客入津”行动启动,全市推出16个区36条精品旅游线路,近20场体育赛事“集结”津门,天津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京津冀消费大市场,激活更多增长点。

联建联防联治 筑牢生态“一道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天津厚植生态底色,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筑牢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森林融入城市,河流润泽城乡。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蓝天、绿水、净土的版图不断扩展。

炎炎夏日,位于津南区的绿色生态屏障郁郁葱葱,湖光云影之处,飞鸟翔集。“有了这道绿屏,空气好了,周末有了郊游好去处!”不少市民兴致勃勃地到此游玩打卡。

绿色生态屏障以及管控区林木绿化覆盖率和蓝绿空间占比分别保持25%和65%以上。这条“绿飘带”连接四大湿地和渤海海岸线,向北连接北京通州区、向西南连接河北雄安新区,打通了区域生态走廊,“净化器”“加湿器”“降温器”的作用日益凸显。

2022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超63%。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成果显著。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洳河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据水利部监测,与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回升和稳定面积占比达92%,水位平均回升2.25米。

天津与河北省签署实施第三期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引滦入津水质明显改善。三地环境执法打破“层级壁垒”,执法互认、源头追溯、队伍联建,推动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软硬双向发力 互联互通“一张网”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京津冀区域互联互通“一张网”,天津在加强“硬联通”“软联通”上双向发力,打通交通动脉,改变物理时空,带来化学变化,创造出更大发展空间。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首都国际机场形成“双枢纽”格局,并与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等加快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

京津城际精准实施“一日一图”,高铁“公交化”让双城生活轻松实现──北京人拥有了“海河夕照”,天津人也能享“紫禁微风”。

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及京廊、京保、京涿通勤高铁等陆续开通运营,津兴铁路全线铺轨,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到10933公里,较2014年增长38.3%。京昆、京秦、京礼、京雄、津石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总里程10880公里,较2014年增长36.3%。

港口昼夜繁忙,一箱箱集装箱上船下船,装满经济的活力。天津港集装箱航线拓展至144条,在北京朝阳区设置前端服务中心,延伸港口和口岸服务功能,120家内陆营销中心覆盖“三北”内陆腹地。航空运输加快复苏,今年前5月,天津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10.2万人次,同比增长381.7%。

冲刺“新基建”,打造“新引擎”。天津5G基站累计建成6.3万个,5G全连接工厂重点项目超20个;中国电信天津分公司、南开大学、滨海新区获批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试点;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西青区完成408个路口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打破发展不平衡 合力拧成“一股绳”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合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就要拧成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一股绳”。

今年以来,京津冀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从破除市场藩篱、打通循环堵点角度出发,三地建立全区域合作机制,联合推出6方面21条具体举措。扩大高水平开放,“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累计上线390个事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179项事项“同事同标”。

我市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股转公司共建新三板挂牌快捷通道机制,首家企业申报从材料受理到获批用时13个工作日,刷新全国获批速度。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在京津冀持续扩围上量,前5月,开展汽车、飞机、艺术品等商品保税展示业务33批。深化“通武廊”改革试验,武清区“一区五园”持续加强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重点园区协同对接,电子商务产业园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共建“京津产业协同中心”。会展行业强势复苏,大展重启、新展落户,连台“好戏”,让整座城市充满活力与人气。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京津冀共担新使命、同赴新征程,把协同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汇聚强大合力,迈向广阔天地。

(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江西上饶余干县